西南科技大學的小山
——祝賀西科大六十八年校慶
從一九八三年大學畢業,來到了四川綿陽的那一天起,就和如今的西南科技大學,結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情緣。
西南科技大學的校址,是為原清華大學四川分校,那是五十年代三線建設和備戰備荒的產物,隔著綿陽市城區還有好幾裏路。來到學校報到,坐上了學校的校車,汽車行駛在延綿小山腳下的公路上,沿著涪江江畔,跨過寶成鐵路,到了青義前的分岔路口,一會兒就到了學校所在的那座山的入口處。進入學校的這個校門很不起眼,好像連招牌都沒有,或是天然、或是人為,都有一些隱蔽的味道,第一感覺既是新鮮又是神秘。
到了校園,才知道原來學校的大門,是在離開第一個進口更遠的深處,差不多有兩裏地。大門不算特別,可是從校門走進校內,視野一下就開闊了,展現在眼前的寬大的馬路,完全可以叫做廣場了,除了行政樓外,四周的教學樓、實驗樓都是紅磚砌成的,依著地勢高低,井井有序排列在廣場的周圍。矮的牆樹,高的夾竹桃花樹,小花小草都在應該在的地方,恰到好處。畢竟是清華大學分校的舊址,自然環境無論如何是不會差到那裏去了,且不必多說。
最值得一提的是西科大的那座小山,因為在我的潛意識裏,高等學府是一定要有山的,這大概應該是來源於在武漢的見聞,在武漢,但凡稍為象樣的大學,都離不開一個"山”字,幾乎沒有一個例外。有的山因為大學有名而聞名,可以珞珈山、喻家山為例。有的因為山名而冠耳,可以南望山、桂子山為證。隻要有山,獅子山、馬房山上的大學也都很不錯。
高等學府是做學問的地方,需要潛心苦研,我又想起了“出山”的典故,在古人看來,隻有到了山中,遠離花花世界 、市井的喧鬧,才可以靜下心來,修成正果、修得道行。雖然曆史早已成為去, 現代文明早已進化得眼花繚亂,然而“出山”這個說法在當今社會依然流行。無論如何,就學習環境而言,相較有山的學校,那些沒有山的學園永遠是要遜色很多很多!
高等學府是人才聚集和培養的地方,評價和衡量人才的說法和標準很多,而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泰鬥”二個字。這裏的"泰"當然指的是泰山了,毫無疑問,泰鬥應該是反映一個人才學的最高境界。高等學府的師資水平和培養學生的擋次,要出類拔萃要飽學鴻儒,要猶如泰山一般。眼下網絡很是流行一些什麽“麽麽噠”、“棒棒大”的詞語,用在學術界和教育界,真的就太膚淺、太不夠了。雖然要成為某一個領域的“泰鬥”或是未來的“泰鬥”,不是說說就能達到的,但無論如何都應該朝著“泰鬥”的方向和高度前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校園有山的高等學府,就有了最好的寓意,就有了最好的彩頭!
我慶幸西南科技大學擁有這樣一座無名小山,是這座親愛的小山,陪伴著西南科技大學的一路成長,是這座美麗的小山,見證了西南科技大學的深刻巨變。幾十年過去了,西科大的梧桐樹更大了,小草更綠了,小花更豔了。開大門、走大路,學校修建的新大門,位於校園最東邊的山腳下的涪江江畔,迎接清晨日出的第一縷陽光,美不勝收!
我慶幸西南科技大學擁有這樣一座無名小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幾十年過去了,西邊化學樓旁邊的山坡上,學子們朗讀英語的聲音,一定還和從前一樣,如同音樂美妙悅耳。學校水廠附近的那片鬆樹,不一定高聳入雲,但一定應該已是才華橫溢。今日的西南科技大學,已經從原來的單一行業性院校,發展到文理工全麵的區域龍頭大學。從原來單一的普通民用工業大學發展到與包括核工業、空氣動力等軍工係統的全方位合作,辦學特色獨樹一幟!
我慶幸西南科技大學擁有這樣一座無名小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我仿佛看到了春雨後的那道最最美麗的彩虹,映照在西科大的小山上,雲縫中射出的那縷金色的陽光,還帶著依稀可見的水霧,把山中的校園、校園裏的小山,染得多姿多彩!心裏隻是盼望著代表智慧和知識的仙翁,駕著祥雲,沿著天邊的彩虹,早日降臨西南科技大學的小山!
西南科技大學的小山,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