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的世界裏大概沒有其他名字比“凱利”和“柏金”更出名的了。相比起這兩個價格高昂,物欲世界頂級目標的表象,我更感興趣了解賦予這兩款背包名字的兩個女人的故事。今天先寫完凱利,簡.柏金待續...
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 既是妥妥的白富美,也是家中的醜小鴨;既憑著老天眷顧的絕世容顏,也靠著自信與堅持才自我成就;既是萬眾矚目的明星/王妃,也是左右為難,事事難兩全的尋常人生
格蕾絲1929年出生在費城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是“銜著銀勺出生”的範本。她爸爸約翰.凱利(John Kelly)是當時美國東海岸最大的建築公司老板。財富除外,John在當地的政界也頗有影響,曾參加費城市長選舉,以微小劣勢落選。格蕾絲的媽媽瑪格麗特(Margaret)是德國後裔,典型日耳曼美人的模樣,五官秀美,輪廓深邃。
格蕾絲的父母還不僅僅是普通的有錢人。創業之前,John是世界一流的賽艇選手,曾代表美國隊拿了三塊奧運會賽艇金牌。Margaret雖然沒有奧運金牌的記錄,但年輕時是專業遊泳運動員,後來成為賓大聘請的第一名女體育教師。父母雙方勢均力敵,都是強勢好勝,充滿鬥誌、奮勇拚搏的類型。
John Kelly年輕時
Margaret和四個孩子 - 最右邊是格蕾絲
格蕾絲在家中四個孩子裏排行第三,前麵一姐一哥,後麵有個妹妹。自小格蕾絲就是家裏最不被重視的孩子。大姐Peggy聰慧好強,是爸媽的翻版,爸爸的掌上明珠,老二Kell是唯一的男孩,自然得到與眾不同的關注。最小的妹妹Lizzie因為是老幺,同時又活潑外向備受寵愛。相比之下,格蕾絲安靜,沒有體育天賦,最不像凱利家的孩子。她也是四個孩子中身體最弱的- 童年開始長期被鼻竇炎和哮喘困擾。雖說不至於臥病在床,但和其它幾個精力充沛,飛揚跳脫的姐妹相比,她是父母眼中的另類,是最不被看好,不被重視的那一個。格蕾絲後來回憶小時候兄弟姊妹相處時說過“我們每件事都要爭– 爭父母的歡心”。她後麵沒說出來的應該是大多數時候她都是輸掉的那一個。
童年時期,格蕾絲有一次被比她小4歲的妹妹鎖在壁櫃裏好幾個小時。她的反應是沒有任何反應– 她一聲不發,坐在黑暗裏玩她的洋娃娃,直到找她的人打開壁櫃。妹妹Lizzie後來說到這件事,說姐姐“似乎生就有家裏其他人不具備的寧靜平和”。格蕾絲一生無論是在她好萊塢玉女時代,還是後來摩納哥王妃,無數的人,和她妹妹一樣都用serene/ serenity來形容她。誰又知道這樣的平和寧靜是不是因為發泄情緒又如何得來的教訓?Serenity在英文裏,當首字母S大寫時常常用在皇室成員身上表尊稱- 誰又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暗示。
童年被忽視的經曆往往讓人成年後走向兩個極端– 要麽低自尊,自暴自棄,放任自我。如果出生在富豪家庭那走上吃喝享樂無所事事的富二代之路更是順理成章。要麽呢就是過激性地拚搏,拚盡一生最終是為了在他人(尤其是父母)麵前掙個說法。格蕾絲更多是第二種,但她的拚搏從來都藏在她冰山美人的外表下。再怎樣的離經叛道,艱難曲折,格蕾絲始終保持了平靜淡定,高貴優雅的外表。就從這一點來講,在嫁給雷尼爾三世之前,她其實已經是個王妃了。
風平浪靜,波瀾不驚的外表之下,格蕾絲從來都知道自己要什麽,並且從來都不會因為世俗,傳統,或他人輕易動搖。她第一次對生活中權威的公開挑戰是在18歲那年。格蕾絲高中畢業後想去美國戲劇藝術學院(American Academyof Dramatic Arts)念書,做演員。她爸爸非常反對– 他對演員這個職業嗤之以鼻,認為表演比起做比皮肉生意好不了多少。盡管如此,那個從來都溫順柔和的二女兒還是毅然決然地去了紐約,並且靠自己課餘做廣告模特支付了自己的學費– 格蕾絲拍香皂,香煙等等廣告,每周能賺$400,在四十年代末對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女孩子來說是很高的收入,足以讓她過上財務自由的小資生活。格蕾絲的這次離家是她非凡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多年後,她哥哥說“她很早就離家了,我們其它幾個都沒能做到”,語氣中不是沒有羨慕,遺憾和感慨的。是啊,誰都沒有想到那個安靜不起眼的凱利家二女兒就此從費城去到了紐約,然後登上百老匯舞台,並在短短幾年後成為全美國最家喻戶曉的明星(五十年代中期,無數的櫥窗模特都是按照格蕾絲的樣子做的),然後又在名聲如日中天的時候轉身拋下好萊塢的萬丈繁華和榮光,披婚紗,戴皇冠,變成了後人口中的“格蕾絲王妃”。
格蕾絲美,但人間從不缺美人,尤其在坐標百老匯這塊地方。她精致的麵龐並沒能一帆風順地開啟美國的戲劇聖地,沒有人鋪下紅毯,灑滿花瓣期待她的走來。格蕾絲早年的演繹經曆不是傳奇,而是正好相反的,一個年輕演員的平凡奮鬥故事。
格蕾絲在紐約上學期間開始在百老匯舞台劇中演出,但很快她自己,導演,還有觀眾就發現她作為演員的一個致命的弱點– 她的聲音太高,聲線太平(和她年幼時長期有鼻竇炎和哮喘有關),因此她台詞表現力大受影響。為了克服這個弱點,格蕾絲私下花了大量時間做各種聲音訓練,甚至把晾衣夾夾在鼻子上來讓自己的聲音變得低沉有力度。長期努力的結果讓她能夠人為地壓低嗓音發聲,讓她聲音聽起來有輕緩的起伏。即便如此她的聲音依然不如其他人的更有變現力和張力,她在整個演員生涯中一直為此掙紮。但這些努力對她的發聲有所改善,至少讓她有了可以去好萊塢試鏡的機會。
格蕾絲的第一個百老匯角色 - 舞台劇《父親》
從美國戲劇藝術學院畢業後的兩三年,格蕾絲參演了多部電視節目和電視劇- 50年代,電視在美國大規模普及,是當時最主要的大眾媒介。格蕾絲也開始在電影中露麵。在這期間她出演了美國最出名的西部片之一-《正午》(HighNoon)。這部影片最終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4項獲獎(最佳男主,最佳剪輯,最佳原創歌曲,和最佳作曲)。影片的導演和男主都是當時美國影界大腕級人物– 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和賈利.古柏(GaryCooper)。黃金拍檔沒有捧紅格蕾絲,影片的成功也沒有讓她迷失自我。格蕾絲對自己第一次的女主戲表演甚為不滿,她後來談到當年的表現時說“我愛這部電影,每一分鍾都完美,除了妻子的角色(她所扮演的)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拍完後我第一時間離開了好萊塢,我對自己說直到我可以完美勝任我的角色,我不會再回來”。回到紐約後,格蕾絲立馬開始找了私教繼續學表演,她對她的職業素養極其認真,她的目標是要做個被好萊塢尊重的演員。
《正午》 - 和賈利.古柏
鏡頭偏愛的五官,與眾不同的沉靜內斂的氣質,和對自我的篤定和堅持,23歲的格蕾絲站在命運之門的密室中。無論哪一扇門開啟,她都已經準備完全。不久之後,一個名叫希區柯克的英國導演上前打開了其中的一扇門。
1952年,格蕾絲參加了一部叫“出租車”(Taxi)的電影試鏡。第二年,希區柯克正在物色他下一步戲的女主,看了格蕾絲的《出租車》試鏡片後評價說“從中能看出格蕾絲自我控製的潛力”,吸引希區柯克的還有格蕾絲身上“性感的優雅”(sexualelegance)。希區柯克在籌拍的電影是《電影謀殺案》,他長期合作的繆斯– 英格麗.褒曼剛剛因為和已婚意大利導演羅塞裏尼的緋聞逃離美國去了意大利。格蕾絲正好填補上。在1953– 1955三年間,格蕾絲和希區柯克合作了三部電影–《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三部都是懸念大師皇冠上的珍珠,也永久地塑造了格蕾絲最經典的銀屏形象–高貴典雅,帶著幾分脆弱的外表和神秘難測的個性。希區柯克,和所有偉大的導演一樣目光如炬,洞見人心,麵對23歲的格蕾絲,除了那張鏡頭鍾愛的麵孔,這位大師看到她的傳統教養,自重身份,決心和毅力,也看到她的敏感羞怯,自我懷疑,困惑和脆弱。這一切綜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奇妙的性感讓希區柯克著迷,他同時也相信會讓其它男人著迷。有評價說格蕾絲體現了希區柯克電影理想裏最完美的女主- 有頭腦,有品味,有心機,性感而克製。我覺得他在23歲的格蕾絲身上看到了他理想女主的雛形,然後在他們合作的三部影片裏用台詞,動作,鏡頭一一雕琢,慢慢打造。一個故事裏沒有機遇,便不成其為傳奇。希區柯克的發掘是格蕾絲人生到目前為止最難得的機遇。但如果沒有當年有勇氣離開家前往紐約的格蕾絲,沒有為演員的理想堅持努力的格蕾絲,也就沒有希區柯克的格蕾絲。
《電話謀殺案》- 和雷.米蘭德
《後窗》
《捉賊記》- 和加裏.格蘭特
和希區柯克,吉米.斯圖爾特在《後窗》片場
格蕾絲很珍視她的事業,她像一個用心的園丁,修枝除草悉心打理自己的演藝生涯。她在1952年,萬般猶豫之後和米高梅簽了7年的合同。50年代製片廠和演員之間簽訂的大都是一邊倒的“不平等條約”,尤其對格蕾絲這樣的新人。她簽約的主要動機是想出演大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在籌備的《紅塵》這部影片。吸引格蕾絲的除了名導演,還有出演男主的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和去非洲拍攝的機會。低薪,長期合同,格蕾絲都認了,但她堅持在合同中加入了允許她每兩年能有一年居住在紐約,並且有一段休息時間能不拍公司的戲。這樣她就可以有機會回百老匯表演她一直鍾愛舞台劇,她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清晰的規劃,並不隻是要成為一個電影明星。
雖然有合約在身,格蕾絲從來沒有因此輕易讓米高梅掌控她的發展。從一開始,她就不認可公司給她的外形打造– 那個年代流行濃妝,但格蕾絲一直堅持無論電影內外,她隻接受最大限度保持本來麵目的自然淡妝– 這一決定成為她一生的時尚標誌之一,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品味。對於角色的選擇,格蕾絲堅決不出演公司指派,但她自己不認可的角色,這在那個年代是聞所未聞的,她也因此被公司雪藏。從她1952年簽約米高梅到她1956年終止演員生涯不到5年的時間,格蕾絲一共拍了9部電影,其中5部都和米高梅無關– 米高梅把這個不聽指揮的演員外借給其它電影公司拍戲收取費用。這5部電影讓她贏得兩座奧斯卡,兩座金球獎,和三座紐約影評人獎,從此可見她的眼光和對自己職業發展的精準操作。
這樣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演藝事業在1956年4月戛然而止– 4月19號,在2千媒體人眼前,在3千萬人的電視屏幕前,格蕾絲披婚紗,戴皇冠,攜手摩納哥親王雷尼爾三世從好萊塢明星凱利小姐正式改稱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和雷尼爾三世一年前在戛納電影節上相遇。現世的王子和故事裏的公主(格蕾絲當時剛剛決定出演《天鵝》一片中的亞曆山德拉公主一角)就此相識相戀。在雷尼爾三世之前,格蕾絲有過男友,還一度和時裝設計師奧萊格.卡西尼(Oleg Cassini,傑奎琳.肯尼迪的專用設計師)訂婚。格蕾絲還曾和多個合作的男演員傳出緋聞。對方大多是比他大很多的好萊塢一線明星,包括賈利.古柏《正午》,克拉克.蓋博《紅塵》,雷.米蘭德《電話謀殺案》,平.克勞斯貝《鄉下姑娘》。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充斥著他說和她說的傳言。因為多數傳聞的男主在當時都是已婚身份,格蕾絲“第三者”的名聲一直是她傳奇中的汙點。但是幾乎所有認為她和這些男星有染的人都認可一點– 格蕾絲與他們的交往與名利無關。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格蕾絲不自覺地被年齡接近她父親而且功成名就的男人吸引是因為潛意識中一直在尋找填補童年時期缺失的父愛和關注。
格蕾絲即便不嫁給雷尼爾三世,她也一定會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嫁給一個合適的人。格蕾絲說過她絕不要做一個終老於好萊塢的紅顏。關於格蕾絲和雷尼爾的婚姻,《時代》雜誌有一句寓意豐富的評論,說兩人最終決定結婚的決定“containinga good deal of rational appraisal on both sides”(雙方都理智周全地考量過)。這樣聽上去似乎是在王子公主童話傳說的華麗禮服上係上一條實用但掉價的圍裙。不過失落的大概隻是我們這樣的吃瓜群眾,格蕾絲以她從小到大的清醒理智,我相信《時代》的評價接近事實。我相信她對雷尼爾三世有感情,同時也相信她被王妃的頭銜吸引,我相信她在1956年4月19日走進聖尼可拉斯大教堂時並不隻是滿懷的玫瑰夢,她對於這一決定後的舍和得都有掂量和權衡。
婚後的格蕾絲曾有數次動心想繼續拍電影,包括和希區柯克的再次合作,但最終都無疾而終。各種報道裏自然沒有詳細闡述原因,但字裏行間能讀出的是以一個王妃的身份再拍電影有太多的顧慮,不論是來自於親王老公的反對還是無影無形卻威力強大的公眾輿論,格蕾絲再也沒有返回銀屏。在她1956年結婚到1982年離世的26年中,格蕾絲以她演員時期表現出來的優秀的自控力,判斷,和教養成功地在公眾眼前詮釋了一個合格的王妃形象,包括為摩納哥大公國生下繼承者。
在格蕾絲第一次懷孕初期,為了隱藏身形,避免媒體幹擾,她在公眾場合露麵時往往拎著一隻四四方方的愛馬仕單柄手袋遮住腹部。這款提包由此而名聲大噪,愛馬仕坐享這樣夢寐難求的王妃代言,立馬把這款包命名為凱利,這個名字一直延用到今天。凱利包今天似乎不如柏金包更流行,但它比後者更代表傳統和身份。
格蕾絲成為王妃後的記錄和她好萊塢時期相比少很多。《名利場》中一篇關於格蕾絲的專題文章提到格蕾絲婚後曾有一次滿眼含淚地和她的朋友哭訴“我知道我餘生每一天都會在什麽地方”。後來,她知道她當年的一個伴娘那段時間一直住在一間避難所裏,她和同一個朋友說起這件事時說“我知道我要說的聽上去很糟糕,很不知好歹,但我現在很向往每天早上起來,不知道今天會有什麽事情發生的日子”。我不會僅以這一段語帶不滿的話就認為王妃的日子難熬,格蕾絲婚後生活不幸,但王妃生活中有委屈,有遺憾,有她無力改變的現實,就這一點上講,她的生活和我們無異。
和格蕾絲同時出演她最後一部電影的演員塞萊斯特.霍爾姆(Celest Holm)評價格蕾絲說“她是我在好萊塢見過最不受他人意見左右的女演員。她意誌堅定,自我強大,但她總是態度和藹非常有修養。她清楚地知道她在追隨誰的腳步,但最終她更清醒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麽”。格蕾絲曾是爸爸媽媽眼中的遺憾,是被不看好的話劇演員,她也曾是萬千人的女神和愛豆,是摩納哥的國家麵孔。在這重重身份,萬般光影之下她一直都是格蕾絲.凱利,愛她所愛,追求她的追求。傳奇隻存在在他人的口裏,真實的人生,無論繁簡,都是夢想與失落,榮譽與心碎交織一體,都是篳路藍縷,砥礪前行。
格蕾絲在1982年9月13日因為車禍死亡,年52歲。
歡迎轉發朋友圈,謝謝支持,下周見!
瑞秋穿衣
聊女裝服飾搭配,推薦高性價比單品
尤其關注和我同齡的”中年阿姨“
本平台原創內容,歡迎轉發朋友圈,未經授權,謝絕其它公眾號,網站轉載
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