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宋神宗決意要變法圖強,他召集了一個擴大的禦前會議,廣征良策。會議開了整整一個星期,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激烈。最終形成了以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歐陽修為代表的四派改革思路和方案。
宋神宗最後說:“你們說的各有道理,難辨高下。這樣吧,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歐陽修各回原籍,大膽試驗自己的方案。兩年後,回京稟報。”
(二)
兩年後,王安石、司馬光、蘇軾、歐陽修都高高興興地回到京都。
“我的改革方案成功了!百姓滿意,財政增加,形勢大好!請陛下迅速在全國推廣。”四人異口同聲地上奏稟報。
“好啊,”宋神宗笑了。思考了幾天後,他最終下旨:“此四種方案一同下發各州府,各知事可酌情擇善實施。若有更好良策,也即上奏稟報。”
(一)
遼軍突然大舉進攻,一下就衝到了黃河北岸的澶淵。宋朝皇帝迅速召開禦前會議,商討對策。
王欽若說:“臣以為應避敵鋒芒,立即遷都金陵。”
陳堯叟說:“不妥。臣以為應遷往成都,方為萬全之策。”
寇準聲色俱厲,喝道:“此時主張遷都者,都該殺!皇上應禦駕親征,一舉破敵!”
高瓊說:“寇準所言極是。王、陳二人,一來自江南,一來自四川,全是徇私遷都的小人。”
王欽若冷笑,說:“迂闊不切實際者,當滅九族!”
陳堯叟點頭,說:“對,應立一塊石碑,把他們的名字刻在上麵,以警示後人!”
寇準、高瓊剛要還擊,皇上一擺手,喝道:“全給我閉嘴!”
皇上麵色難看,閉目良久,才慢慢抬起頭,緩緩地說:“我今日與諸位立一盟約。今後議事,隻可就事論事,不可揣摩動機、人身攻擊。若有違者,逐出屋外,官降一級,罰俸三月。”
諸大臣麵麵相覷。王欽若、陳堯叟、寇準、高瓊齊聲說:“遵命!”
皇上麵色緩解,說:“現在接著討論禦敵之策吧。”
李世民積勞成疾,終於病倒了;長孫皇後迅速請來名醫孫思邈。但幾個療程下來,李世民病情並未好轉。長孫皇後忍不住問孫思邈:“這到底因為什麽呢?”孫思邈搖搖頭,反問:“能不能在治病期間,不讓他看任何奏折?”停了一下,又解釋說:“他看了奏折,不是生氣,就是著急,造成病情反複。”長孫皇後說:“不讓他看奏折,他更著急。”想了想又說:“這些個奏折,要麽有真知灼見,但說話難聽;要麽是甜言蜜語,但空洞無物。兩種奏折看了都讓人生氣。”孫思邈沉吟一會,說:“能不能像我們配藥一樣,把兩種奏折調和一下?”長孫皇後不解,問:“所奏之事各不相同,怎麽能調和?”孫思邈說:“凡言之有物的奏折,在呈送皇上之前,先讓那些會甜言蜜語的人潤色一下,如何?”停一下,又解釋說:“這樣就既有真知灼見,又說話好聽了。”長孫皇後先是一愣,然後笑了,說:“你真是個名醫,就照你這個藥方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