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舊事新編:一封古老的家信
親愛的父親、母親:
……就這樣,艱難度日、顛沛流浪了幾年後,我終於遇見了這個商人,並跟著他來到了繁華的雅典。白天中午,我在他開的飯館裏誦唱一個小時的《伊利亞特》。傍晚,我在他開的客棧裏再誦唱一個小時的《奧德賽》。我吟誦的詩篇越來越長,來飯館吃飯的人、來客棧住宿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他的飯館、客棧在雅典已經數一數二了。他也沒有違約,除了管吃管住,每月還給我一筆零用錢。我一個盲人,要錢何用?攢多了,我會托人帶給你們……
曾讓你們操碎了心的 荷馬
227、舊事新編:一個古老的發明家
(一)
公元前很久很久,一個巴比倫人,發明出一套簡便的拚音文字。他立刻向人們介紹自己的“偉大發明”。可當地人並不欣賞,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象形的楔形字。
發明家不氣餒,他賣掉自己的部分家產,準備到傳說中高度文明的埃及去宣傳他的拚音字母。
(二)
埃及法老耐心地聽完了他的陳述,說:“你的拚音方案確實簡便,但我們不能采用。我們每年都要考試選拔一些書吏,複雜的、難學的象形字,可以幫助我篩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發明家依然不氣餒,他決定賣掉全部家產,到更遙遠的印度去宣傳他的拚音方案。因為,他聽說那裏並沒有選拔書吏的考試。
(三)
印度的婆羅門祭司們耐心地聽完了他的陳述,說:“你的拚音文字確實簡便,但對我們沒用。我們每個星期都在寺廟裏講解《吠陀》,但這使用口語就足夠了,不需要文字。”
發明家有些氣餒,錢也花光了,他不得不跟隨一個商隊返回故鄉。他不打算再宣傳自己的拚音文字了。
(四)
他所跟隨的那個商隊馱運了大量的貨物,這些貨物大多要先運到腓尼基港,然後再轉口到其它各地。商人們經常在路上抱怨:“轉運的地名、收貨的人名那麽多,該死的象形字又那麽難寫、難認,經常弄錯。有誰能搞出個簡單的注音符號就好了。”發明家激動地哭了,他大聲喊:“我已經搞出來了!”
發明家跟著商隊去了腓尼基,那兒的人高興地接受了他的拚音文字。十幾年後發明家去世,腓尼基的商人們為他建了一個巨大的紀念碑,碑文就是用他發明的拚音文字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