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舊事新編:孔子、楊朱、老子
孔子和楊朱要舉行一場公開辯論,請老子來做裁判。辯論開始,第一項是老子出題,孔子、楊朱分別作答。
老子手中摩挲著核桃,問:“整體和局部,孰重孰輕?”
孔子先答:“沒有整體哪來局部?大鍋無米小碗空,整體重於局部。”
楊朱後答:“沒有局部哪來整體?小河無水大河幹,局部重於整體。”
老子沉思一會兒,評論說:“道可道,非常道。”
辯論進行第二項,雙方相互詰問。孔子先詰問楊朱:“假設現在需要你無償獻出一根胡須,這樣做將會解除天下大旱,你願意嗎?”
楊朱毫不猶豫地回答:“我不願意!除非拿一根頭發和我交換,否則我絕不無償獻出一根胡須。”周圍聽眾發出了一陣驚叫。
老子插問:“如果獻出生命,可以解除天下大旱,你倆誰願意?”楊朱沉默不語;孔子正色高聲:“我願意!”周圍觀眾一片讚許。
楊朱再詰問孔子:“假設你兒子自由戀愛,兒媳過門後,要求平等相待,有事大家商量,你同意嗎?”
孔子毫不猶豫回答:“我不同意!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妻聽夫,子聽父。”圍觀的聽眾一片沉默。
老子插問:“如果兒媳不想生兒育女,你倆誰能同意?”孔子正襟不語;楊朱滿不在乎地笑答:“我同意!”周圍觀眾一陣驚叫。
辯論結束,大家看著老子,等待裁判。老子閉上眼睛,沉思一會兒,然後把手中摩挲的核桃一邊放一個,說:“先各賞一金!”哄——周圍一片笑聲。“然後再——”老子伸手收回兩個核桃:“各罰一金!”轟——周圍一片更大的笑聲。
225、舊事新編:胡適、辜鴻銘、蔡元培
(胡適西服革履;辜鴻銘長袍馬褂、留辮;蔡元培中山裝)
(一)
蔡元培:今天的聽證會,專門討論胡適先生提出的《建議完全采用西式標點符號》。請大家暢所欲言,但不得進行人身攻擊。
辜鴻銘:標點符號可取,但不能照搬,要考慮國情。比如西語中,占主位的直接引語用單引號,占次位的間接引語反而用雙引號,本末倒置,顯然不合理。
蔡元培:您的意思是——
辜鴻銘:把它反過來——直接引語用雙引號,間接引語用單引號。
胡適:在一篇文章中,直接引語多,間接引語很少或沒有。直接引語用單引號,可以提高書寫效率。我認為不改為好。
辜鴻銘:請問胡適先生,一篇文章中,往往句號少而逗號多,為何西語中數量少的句號用簡單的“點”表示,數量多的逗號反而用複雜的“點撇”?這並不符合您的效率原則。
(胡適語塞。)
蔡元培:您的意思是——
辜鴻銘:把它翻過來。逗號是局部,是末,應該用簡單的“點”表示;句號是整體,是本,應該用複雜的“點撇”表示,以顯重要。
胡適:“點撇”像女人,梳一條長辮。如果句號非用女人(點撇)表示,以顯示其重要,這似乎不太符合國情吧?——除非男人也梳辮子,哦,你本來就是梳辮子的。(眾笑)
蔡元培:不得人身攻擊——黃牌警告!請直接表達您的意思。
胡適:我們總要學習西文,總要走向世界。中文的標點如果和西文不同,甚至相反,將來學西文就會很不適應。如果完全相同,學習西文就更容易,何樂而不為?
辜鴻銘: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後。請問胡適先生,您即將去西方講學,為了更好地適應,您是不是現在就應該改稱“適胡”呢?——哦,你本來就是“適胡”的。(眾笑)
蔡元培:不得人身攻擊——黃牌警告!請直接表達您的意思。
辜鴻銘:中國和西方不同,中文標點要突出我們看重的東西。如書名號,西文看輕,用單括號;我們看重,可用雙括號。西方看重金錢,用特殊符號表示($);我們看輕,金錢可不要特殊符號。
(二)
蔡元培:現在公布評審委員會最終決定——尊重辜鴻銘先生意見,直接引語用雙引號,間接引語用單引號;書名號用雙括號,取消金錢特殊符號。尊重胡適先生意見,逗號仍用“點撇”表示。關於句號,評審委員會決定使用一個“小圓圈”,既表示強調(看了一眼辜鴻銘),又沒有辮子(看了一眼胡適)。(眾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