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已經奄奄一息了,太子即將繼位。商鞅知道太子和自己有仇,難逃厄運,於是連夜向北奔亡,跑到了匈奴。
匈奴王很高興地接待了他,說:“早就聽說你很有辦法,短短幾年秦國就富強了。你到底有什麽靈丹妙藥?”
商鞅笑笑,說:“我也可以使你們匈奴迅速變得強大無比。”
匈奴王說:“嗯,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指導,希望你不吝賜教。”
商鞅自信地說:“其實非常簡單。第一步,你要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第二步,再發布一些特殊的法令……”
“怎麽才能確立我的絕對權威呢?你說具體一些……”匈奴王認真地問。
“辦法很多。首先,從你的衛隊做起。你可以命令他們,隻要你把箭射向哪,他們就必須隨著也把箭射向哪。”
“這個很簡單。然後呢?”
“然後,你就帶著衛隊出去打獵。你射一匹狼,我相信你的衛隊全體人員都會跟著你射那隻狼。”
“沒錯,沒命令他們也會這樣做的。”匈奴王不解地說。
“這樣過幾天以後,你再突然、在不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把利箭射向你的愛犬!”
“為什麽?”匈奴王驚訝起來。
商鞅沒有理會,繼續滔滔不絕:“這時候,肯定隻有少數人跟隨你射,多數人都不會射。你就把這多數不射的人全部殺掉!……”
匈奴王目瞪口呆。
“再過幾天,你突然用弓箭射向你的愛馬。這時候,恐怕多數人都會隨著你射,但仍會有少數人不射,你就把這少數不射箭的人殺掉……”
“不要再胡說了!”匈奴王完全明白了,猛然吼道:“再往後,是不是該把箭射向我的愛妃了?你就靠這個來樹立權威?!”
商鞅一愣,看了看匈奴王,接著低下頭,不再吭聲。
好半天匈奴王才平靜下來,一擺手,說:“怎麽能把箭射向自己的愛犬愛馬愛妃呢,我這樣做隻能遭到全體部民的唾棄。我不能再留你了。”
第二天,匈奴王把商鞅遣送回秦。
酈食其風塵仆仆趕到劉邦大營,卻被衛士攔住不讓進,於是他高聲叫道,“大王不是要掃滅群雄嗎?為什麽不見長者?”
劉邦聽見喧嘩,走出大帳,看了看他,說,“先生請進。”
進了大帳,劉邦說:“請坐,我願聽先生指教。”
酈食其一屁股坐下,說:“我趕了三天三夜的路,腿困腳乏,請先給我倒一盆水,洗完腳再說。”
劉邦先是一愣,隨即笑道:“好!”轉身就出去端了一盆水回來。
酈食其用手一摸,說:“太涼!”劉邦一怔,但隨即轉身又換了一盆水。
酈食其又拿手一摸:“太熱!”劉邦微微一笑,迅速又端來一盆。酈食其這才把腳放進盆裏慢吞吞洗起來。
呂後在一旁看了,氣急敗壞,伸手把劉邦拉進後帳,說:“這個老頭太狂妄……”
“噓!”劉邦打斷呂後,小聲說:“如此狂妄者必有曠世奇才!”
呂後說:“就算他有才,也不能給他端洗腳水呀,還有沒有尊卑……”
“噓!”劉邦又打斷呂後的話:“我現在謙恭待他,他將來必以死相報——你懂什麽!”
劉邦匆匆說完,轉身又返回大帳。
(一)
漢武帝終於平定了匈奴。慶功盛宴結束後,漢武帝叫來了丞相,說:“盛世當修典啊。”
丞相說:“是,我馬上就找人,把平定匈奴的偉業記載下來。”
漢武帝擺擺手:“太狹隘。我是想,要把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曆史全寫下來,傳之後世。”
丞相說:“好!”停了一下,看了看漢武帝,又說:“這得找最有才華的人……”
漢武帝說:“這正是我的想法。你來安排,在全國範圍招賢。”
丞相說:“好,我立刻去辦。”
“等一等,”漢武帝想了想,又說:“動動腦筋。確有才華者,不論出身,不拘一格。”
丞相說:“遵命。”
(二)
一年後,司牛萬、司馬千、司羊百三人在海選中勝出。丞相速返長安匯報。
漢武帝說:“辛苦了。談談三人情況吧。”
丞相說:“司牛萬是農村鄉紳,司馬千是官宦世家,司羊百是城鎮富商。臣指定戰國某年代,讓三人試寫。三人文筆俱佳,但布局各異……”
漢武帝問:“怎麽各異?”
丞相:“司牛按時間順序,先寫春,再夏,再秋,再冬。司羊按方位坐標,先寫北,再南,再東,再西。司馬按人物尊卑,先寫君,再臣,再父,再子。”
漢武帝笑了,說:“百花齊放。”又問:“哪個布局好?”
丞相說:“臣隨機找一百人試讀。鄉紳們說司牛寫得好,四季農時,清清楚楚;富商們說司羊寫得好,四方異物,一覽無遺;官吏們說司馬寫得好,上下尊卑,過目不忘。臣愚昧,不知所措,請陛下裁決。”
漢武帝沉吟一會兒,緩緩地說:“以馬為主,牛、羊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