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22)
慕尼黑(下)毅力驚人,鍥而不舍的九年追凶
《遇見歐洲 (20)- 慕尼黑(上)視覺衝擊,跨越八個世紀的魅力》
《遇見歐洲 (21)- 慕尼黑(中)內心震撼,飄落空中的白玫瑰》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是二戰後德國首次舉辦的奧運盛會,承載著特殊的曆史使命。當時的西德政府將這次奧運視為重塑國家形象的契機,希望借“歡樂奧運”的主題與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納粹陰影徹底切割。組委會刻意營造祥和氛圍:奧運村僅以低矮鐵絲網圍欄防護,安保人員不配備武器;甚至拒絕了以色列代表團提出的加強安保請求。然而,這份開放與寬鬆最終釀成悲劇 -- 恐怖分子趁虛而入,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
1972年9月5日淩晨,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的八名成員偽裝成運動員,攜帶武器翻越奧運村圍欄,闖入以色列代表團宿舍,當場殺害兩名運動員,並挾持九名人質,要求釋放被以色列與西德分別關押的236名巴勒斯坦囚犯。長達21小時的談判與僵持後,解救行動以慘烈收場:全部人質遇害,一名西德警官殉職,五名恐怖分子被擊斃。
慘案發生後,在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Golda Meir)的批準下,摩薩德迅速成立代號為“上帝之怒行動”(Operation Wrath of God)的秘密小組,跨越九年(1972年10月至1981年8月),在全球追殺參與策劃襲擊的11名“黑色九月”成員,最終清除其中10人,僅有一人死裏逃生。
2005年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根據這一曆史事件執導了電影《慕尼黑》(Munich),主演是澳大利亞演員艾瑞克·巴納(Eric Bana),還有當時略顯青澀的007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
(網圖)
影片沉穩克製地呈現摩薩德特工跨國追殺的過程,不僅描繪了緊張的行動場麵,更直麵拷問:“複仇是否等於正義?”影片更多地展現了複仇行動所帶來的精神創傷與道德困境,反思“以暴製暴”的代價與邊界。
半個多世紀過去,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宿怨依舊在延續。加沙地帶戰火未息,兩年前,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並劫持大批人質,至今仍有人質未獲釋;而以色列的軍事打擊也仍在繼續。正如BBC所言:“隻要深層的政治、戰略與宗教分歧尚未彌合,和平的夢想便無從實現。”
為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而建的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Olympiapark München)至今仍是慕尼黑的重要景觀,裏麵的主體育場以獨特的“漁網帳篷頂棚”聞名 :透明玻璃與鋼索交織,靈感源自阿爾卑斯山脊曲線與蜘蛛網結構,造型輕盈流暢,與周圍湖泊和綠地渾然一體。整座公園包含33個體育場館,裏麵還矗立著城市最高的奧林匹克塔(291米)。
因時間有限,我們沒進入奧林匹克公園。博友水星兄2015年寫了圖文並茂的慕尼黑遊記 ,而雲台兄也正好在2016年慕尼黑槍擊案(9人遇害,德伊雙國籍槍手自殺)發生的前一天到達慕尼黑,槍擊案就發生在奧林匹亞購物中心,離奧林匹克公園不遠,好在雲台兄和家人當時行程順利,一切平安。學渣俺正好借兩位名博博文中的照片一用,謝謝水星兄和雲台兄。
(奧林匹克公園與奧林匹克塔,攝影:文學城博主水星98)
(奧林匹克公園與奧林匹克塔,攝影:文學城博主yuntai)
奧林匹克公園附近是一座德國現代工業設計的標誌性建築 -- 顯眼高聳的寶馬總部大廈,1973年建成,由於外形酷似汽車發動機的四缸結構,大廈也被稱為"四缸大廈"。旁邊是一座巨大碗形外觀的建築 --寶馬博物館,裏麵展示了寶馬公司近百年的發展曆程。
我們去的那天,寶馬博物館臨時關閉,網上也沒通告,門口來了好幾撥和我們一樣失望的遊客。所以隻去了旁邊的寶馬世界(BMW Welt),外形像一個巨大的白色旋渦,裏麵展出了寶馬的最新車型及拉風摩托。
德國在科技領域的成就眾所周知,慕尼黑不僅是寶馬汽車的總部所在地,還是西門子公司的重要基地。博友canhe荷姐姐在我的《慕尼黑遊記(上)》留評問我怎麽沒提到西門子總部?艾瑪,學渣俺知道西門子是德國的大牌,但不知道總部就在慕尼黑。後來上網一查才了解到,西門子在慕尼黑和柏林都設有總部,我們在德國也就去了這兩個城市,看來無意間追尋了西門子的足跡。謝謝荷姐姐提醒,荷姐姐在博文《與德國西門子擦肩而過》中是這樣描寫西門子的:“德國西門子公司是醫療儀器設備行業久負盛名的龍頭老大,它產品質量之高,工藝製作之精良當時都是世界之最,有口皆碑的;當然了,它的價格也高得不可攀,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學校87年從日本買了一台東芝的頭部CT就已經是孤注一擲的壯舉了,西門子的價格那時在日本東芝之上的。” 看來西門子的品質和價格早年就已高高在上。
而在慕尼黑,有一個地方正好能讓人一次性領略包括西門子和寶馬在內的德國科技精華 -- 那就是德意誌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
乍看館名,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座傳統的曆史博物館,其實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曆史最悠久的科技與工程博物館,展覽內容跨越了幾乎所有科學與工程領域 --從天文學、航天、物理、化學、生物學,到機械工程、電力、造船、礦業、交通、通訊、樂器和醫療技術,涵蓋了人類科學探索的方方麵麵。許多展廳設有互動裝置,允許觀眾親手體驗,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是科技愛好者和親子家庭的理想去處。
來到這裏,仿佛走進了一部生動的科技“百科全書“,能直觀地感受到德國在各個領域的卓越貢獻,以及像西門子和寶馬這樣企業背後那種嚴謹精湛的工匠精神,無論是尖端醫療設備,還是馳騁全球的豪華汽車,都體現了德國對品質和技術的執著追求。
裏麵太大了,我們隻能有選擇性地參觀其中幾個展廳。
告別了高精尖,俗人們的肚子就開始“唱歌”了。來了德國,隊友們自然心心念要嚐嚐巴伐利亞的招牌美食:脆皮豬肘。我們的首選是位於瑪麗亞廣場附近的HB皇家啤酒館(Hofbräuhaus),這是德國最大最有名的啤酒館 。但沒想到周四下午不到5點,這家能容納五千人的啤酒館竟然找不到空位。
啤酒館上下三層,彩繪穹頂,複古華麗, 1589年建成,1828年對公眾開放,據說茜茜公主是這裏的首批顧客之一,莫紮特、列寧等都曾在此飲酒談天;這裏還是希特勒和納粹黨的發跡地,1920年2月24日,德國工人黨在這裏舉行會議,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誌工人黨”(即納粹黨),希特勒發表了納粹黨的政治綱領演講 -- 二十五點綱領,一年後,希特勒在此被推選為納粹黨黨魁。
(皇家啤酒館, by 希特勒)
從1939年至今,該啤酒館歸巴伐利亞州政府運營,是妥妥的國企。
我們在裏麵轉了一大圈,歡聲笑語,推杯換盞,空氣中彌漫著烤豬肘、白香腸與麥芽酒的混合香味,身著傳統服飾的服務生急匆匆穿梭其間,最後我們仨還是被鼎沸的人聲嚇跑了。
於是轉身去了附近另一家評分較高的本地餐廳- Augustiner Klosterwirt,裏麵也是賓客盈門,好在外麵排隊的人不多,很快輪到我們,服務員說有一桌預訂了晚上7點,如果我們能在6:45之前吃完,就可以讓我們先用那張桌。一看表,才5:15分,我們對服務員說如果上菜快,肯定可以吃完。服務員說沒問題,20分鍾肯定上菜。
餐廳裏幾乎桌挨桌、人挨人,好在脆皮豬肘不負眾望,外皮香脆,肉質鮮嫩,再配上醇香的當地生啤,兩位喜肉隊友都吃得心滿意足。
慕尼黑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樣的建築風格和濃鬱的巴伐利亞風情,深深吸引著每一位造訪者。它曾擁有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輝煌榮光,也經曆過納粹極權的至暗時刻;既是第三帝國意識形態的發源地,也孕育出“白玫瑰”抵抗運動的良知之聲。
今天的慕尼黑,不僅擁有博物館、王宮等文化瑰寶,也是德國的科技與體育重鎮。走進這座城市,你可以欣賞橫跨數世紀的建築傑作,品嚐地道的豬肘香腸與麥芽啤酒,親身感受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最重要的是,這座城市提醒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曆史的慘痛,更加珍惜和平與自由。
(謝謝閱讀)
祝亦緣周末愉快!
“複仇是否等於正義?” - 這個提問直擊靈魂。
因為孩子畢業典禮上的事件,我查了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這背後的宿怨,曆史已久,涉及宗教,政治,軍事等方方麵麵,太複雜了。外人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可是身處其中的他們,國恨家仇,甚至整個民族的命運,又豈能輕易放下。
“‘複仇是否等於正義?’這一問真是擊中人心,我自己也曾陷在其中掙紮了很久。”隔空擁抱水星兄,不知道你也曾糾結於這道難題。“慘案不隻是數字和新聞,它撕開了和平表象下的殘酷現實,也讓人看到暴力循環帶來的無盡創傷”,水星兄一針見血,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鮮活的生命與家庭的破碎,暴力循環的怪圈如果不打破,和平隻能是幻影。
再次感謝你和雲台兄的照片給俺的博文增色添彩。祝水星兄周末愉快!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兩國共存,雙方都必須認可對方的存在”,是呀,但看上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祝周末愉快!
“結尾這兩段行文鏗鏘有力,視野開闊宏大,格局囊括古今,將慕尼黑這座城市的豐富,厚重,複雜與矛盾性,總結得非常到位。”謝謝采心的過譽鼓勵,大作家的總結驚豔,讓學渣俺汗顏。
“希特勒畫的‘皇家啤酒館’還是不錯的,有繪畫功底”。我知道沈香親懂畫,你說有功底一定是有了,我感覺他的畫作看上去很工整細致,如果他一直沉醉於畫畫,這世界會太平很多。
祝沈香親周末愉快!
俺也支持除惡務盡,但傷及無辜還是讓人心顫。加沙人裏肯定有不支持哈馬斯的,尤其兒童更是無辜。但如何精準打擊恐怖分子?哈馬斯狡猾大大,感覺也挺難。
“麥子筆下的慕尼黑迷人而又多彩,從中得以一窺這座科技創新,文化瑰寶,體育重鎮,建築傑作,曆史和現實交融,富於變化又充滿魅力的城市風采。”這段文字,俺讀到的是藍山兄的飛揚文采。謝謝藍山兄總是鼓勵學渣,俺總是幻想能擁有你們這些大作家揮灑自如的妙筆。
““‘複仇是否等於正義?’影片更多地展現了複仇行動所帶來的精神創傷與道德困境,反思‘以暴製暴’的代價與邊界。”這個真是千古拷問!” 可可說得是,真是千古拷問,一道難解的題,隻能盡量考量能否在正義的名義下守住人性的底線。
希特勒的那幅畫更像是建築師畫的,有精準的結構展現和嚴謹的透視感,估計當時報考建築學院就不會像申美院那麽慘,因為建築係不需要藝術性的創造力和情感表達,嘿嘿~~
慕尼黑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它曾擁有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輝煌榮光,也經曆過納粹極權的至暗時刻;既是第三帝國意識形態的發源地,也孕育出“白玫瑰”抵抗運動的良知之聲。——結尾這兩段行文鏗鏘有力,視野開闊宏大,格局囊括古今,將慕尼黑這座城市的豐富,厚重,複雜與矛盾性,總結得非常到位。讚麥子的專業和慎密,以及巧妙植入的那些(e.g.空氣中彌漫著烤豬肘、白香腸與麥芽酒的混合香味等)能喚起讀者珍惜和平的溫馨小細節:))
寶馬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很特別,寶馬車在全世界依然是人們青睞的車。希特勒畫的“皇家啤酒館”還是不錯的,有繪畫功底。德國的工程科技發展一直世界領先,參觀展覽一定收獲不小。
謝謝麥子親精彩遊記分享。周末愉快!
符合我的三觀,於是進來看看。原來是以色列。
其實我覺得以色列就因為某些時候的軟弱,
才有哈馬斯在加沙屠殺平民。
中國的某些成語,除惡務盡,斬草除根,
就是用來對付哈馬斯這一類惡人。
至於加沙人,如果你看到網站上顯示的那麽支持哈馬斯,
他們看起來就是和哈馬斯一體的,很難同情他們。
當然這些事由不得我等吃瓜群眾。
還是學習博主,享受生活。
“脆皮豬肘配啤酒,誘人”,感覺到了德國,這兩樣是標配。:)
麥子筆下的慕尼黑迷人而又多彩,從中得以一窺這座科技創新,文化瑰寶,體育重鎮,建築傑作,曆史和現實交融,富於變化又充滿魅力的城市風采。麥子的遊記全都是精品,圖文並茂,文采飛揚,語言深沉而又詼諧,華美又富有詩意。祝麥子周末愉快!
不好意思被麥姐點名了,拙文還被引用了,麥姐讓我受寵若驚,又讓我無地自容。anyway,謝謝麥姐錯愛厚愛。也謝謝菲兒想著我。
“最重要的是,這座城市提醒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曆史的慘痛,更加珍惜和平與自由。”讚同麥姐對慕尼黑的精辟點評!
======================
“ 慕尼黑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樣的建築風格和濃鬱的巴伐利亞風情,深深吸引著每一位造訪者。它曾擁有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輝煌榮光,也經曆過納粹極權的至暗時刻;既是第三帝國意識形態的發源地,也孕育出“白玫瑰”抵抗運動的良知之聲。” ~~~寫得真好!多謝麥姐分享美文美圖,長知識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DPDFb4Bd0
以色列人的追殺直到現在都是鍥而不舍,趕盡殺絕的。我承認他們是厲害,但是現在如果不斷地加深仇恨,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太平的日子。
““複仇是否等於正義?”影片更多地展現了複仇行動所帶來的精神創傷與道德困境,反思“以暴製暴”的代價與邊界。”這個真是千古拷問。理性和感情的角力。麥姐的文字引發讀者更多更深層的思考,獨樹一幟的遊記!
讚麥子應景的佳作,到慕尼黑聊《慕尼黑》。我看過電影,摩薩德特工對“黑色九月”組織血腥報複,獲得2006年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斯皮爾伯格憑借該片獲得第63屆金球獎的最佳導演。
同意梧桐兄,““複仇是否等於正義?”影片更多地展現了複仇行動所帶來的精神創傷與道德困境,反思“以暴製暴”的代價與邊界。”現在看來,還是為時過早,顯得奢侈,文明的進程是緩慢的。”
脆皮豬肘配啤酒,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