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蘭州牛肉麵:一座城市的記憶》中提到過,雖然父母是地道的江南人,但我從小在九曲黃河萬裏沙的西北出生長大。二哥卻不同,他可是在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對江南的綿綿情意遠遠勝於我這個西北妞。讀了麥二哥的這篇憶江南,我的腦海中情不自禁出現的是這段不知出自哪位作家之手的美文,它似乎道出了麥二哥對江南故鄉那魂牽夢縈的思念和割舍不斷的鄉愁。
“也許,前生或者今世,那一個情字,早已入了眉際,揮之不去,任你一路種下菩提樹。隻是,這一念之外,些許言語,我們便各自流轉,失散在紅塵萬丈裏。”
讓我們來看看麥二哥的這份“夢覺春衾,江南依舊遠”的情思。
--------------
小河邊的童年記憶
作者:麥二哥
童年的事能記住的並不多,原本就模糊的事會隨時間流逝而一再淡忘,隻有那些在腦海裏不斷再現的往事如烙印一般,清晰而難忘。
我童年是在江南的鄉下度過的,父母遠在西北工作,外婆帶著我。我們住在村子裏,不遠處便有一條小河。我童年幾乎所有的記憶便是與這條河有關。這河叫什麽我並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這河便是玩耍的天堂,天堂是無須名字來區分的。
這河應該是支流,雨季的時候河水上漲,河水漫過岸堤,雨水混著河水,搞不清哪裏是河哪裏是岸,出了門就在水裏趟。每當這個時候,外婆便牢牢看住我,唯恐我出去被河水衝走了。平時外婆也不讓我去河邊玩,怕危險,所以我一個南方河邊長大的孩子不擅遊泳也是外婆安全教育的結果。
下雨天不能出門玩耍,我就站在門口望著雨,一邊希望雨停了能出去玩,一邊又希望雨再下大些,雨大了河水就漫上來,站在門口台階上就能看到魚兒在水裏跳躍。河水上漲的時候,魚也會迷失了河道,隨波逐流,待到岸上的水退去,那些到處溜達的魚兒便擱淺在地麵上,任由大人小孩活捉了回家。
平日小河裏的水並不深,如果是幾天沒下雨,河水如小溪一般,在河道裏淺淺流動,小孩都喜歡在河底玩耍。我出門時外婆也會習慣性叮囑幾聲:不要下河玩。印象中,夏天我們小孩很少穿鞋的,都光著上身,隻穿條小褲衩。這身打扮,是最方便下河玩的。河床裏有大大小小的石子,我們便用石頭壘出個小通道,把小溪流攔在小通道裏,溪流裏遊動的小魚和小蝦匯集在小通道裏,小孩們便抓著玩,如同玩捉迷藏。
河水清澈透亮,小魚歡快擺動,小蝦青色透明,小孩子在河裏戲耍,這便是我對家鄉的印象,一直不能忘懷。
及至我長大後,發現餐桌上的蝦是粉紅色的,與我兒時記憶中青色透明的蝦相差甚遠,還以為是不同的品種呢。小時候,餐桌上是見不著完整的蝦的,外婆家常吃蝦醬,一種南方海邊用小蝦醃製發酵的佐餐食品,鹹香味,如同北京的豆腐乳或韭菜花。挖幾勺蝦醬放小碗裏,再放幾片肥肉,蒸米飯的時候放在鍋裏一起蒸,聞起來很香,吃飯的時候用筷子蘸著蝦醬,有鹹味有油花,是下飯的好伴侶。我小時候不可能就著一碗蝦醬長大的,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這些,如同家鄉的小河。
少小離家老大回,七歲時我離開了家鄉去父母工作地上小學,之後上學工作多年一直沒有機會回去,對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但心中念念不忘的便是那條河。後來有了一次短暫的尋根之旅,站在河邊,我發現這已不是我心中的河。河水已不再透亮,河裏漂流著廢棄物,空氣中彌散著怪味,河邊很多違建和垃圾。
我見此情景一臉愕然,陪同我一起去的當地省會的朋友也有些愧疚。“相見不如不見,不見不如懷念”,懷念總會把美好放大到極致。我懷疑自己兒時記憶的準確性,朋友則愧對眼前的景物。
又若幹年後,當時陪我的朋友鄭重其事告訴我,河道整治已有很大效果,青山綠水又回來了。我想我還會再回去看看的,隻為了故鄉的那條小河。
(照片攝於2013年2月,上海朱家角古鎮)
麥二哥專欄:
的確是相見不如懷念!問好麥姐!
麥姐老家是朱家角啊!太熟悉了,每次回去都要去的。想念江南!
謝謝麥子溫馨美好的分享。麥子周末愉快!
傍晚,我們看他們下網,第二天清晨起網時裏麵有各種魚蝦等,真的感歎魚米之鄉啊!
謝謝麥二哥的溫馨好文帶我重溫往日時光,懷念!
讚麥子兄妹兩都有才!:))
麥二哥的文章寫得真漂亮。江南我去的次數不多,沒有切身的體會。二哥的文章勾畫出了江南鮮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