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這部1989年的經典老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但老麥依舊想寫一寫,今天是教師節,以此向所有充滿愛心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死亡詩社》是關於一位老師和一群學生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探討教育真諦的故事。這部電影還有個譯名是《春風化雨》,這個譯名代表了影片本身的立意,但感覺太和風細雨;也有人說根據英文名應該直譯為《古詩人社》,老麥覺得有些平淡無奇,這兩個譯名都不如《死亡詩社》能給觀眾帶來更大的震撼。該片1989年上映後在全球收獲了超過2.35億美元的票房,成為當年全球票房第五高的電影,入圍了第6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的提名,最終收獲了最佳原創劇本獎。
影片從1988年11月14日開拍至1989年1月15日結束,曆時兩月整。故事虛構了一所位於美國佛蒙特州的威爾頓學院,而影片的實際拍攝地是位於美國特拉華洲的聖安德魯學校。該片導演幾經更換,最後執導的是彼得·威爾(Peter Weir),他是著名的澳大利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基廷老師的角色原型來自於電影編劇托馬斯·舒曼讀書時的老師,前康涅狄格大學的英文教授薩繆爾·皮克林。
一所傳統優秀的貴族中學
影片的故事發生地設置在1959年的美國百年名校威爾頓學院,這是一所校風保守、教學嚴謹的貴族中學,該學院的校訓是“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剛剛過去的1958年,75%的畢業生進入了常春藤聯盟的名校,出色的學業成就,使得它成為全美最好的大學預備學校,也因此讓家長們為孩子能夠在這所名校就讀而自豪。 但孩子們私底下戲虐學校是地獄學院,把四大校訓篡改為:嘲弄,恐怖,頹廢,汙穢。
通過校長和家長們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和“卓越”意味著讓學生們循規蹈矩,在學校的培養和家長們的規劃下當上醫生、律師和銀行家。而在後來,在學校調查尼爾事件的時候,通過詩社成員與向校長告密的卡麥隆同學的對話,我們又能夠看到“榮譽”和“紀律”等同於:如果不出賣同學,就會被開除(似曾相識的橋段在《聞香識女人》裏出現過)。卡麥隆勸導同伴們的話就是學校對學生一貫的榮譽和紀律教育:“你們要是聰明的話,作法會跟我一樣,和學校合作,你們救不了基廷,但你們可以救自己。”
一位不走尋常路的語文老師
電影一開始就通過化學、拉丁文、數學老師授課的幾個簡單的鏡頭,讓觀眾看到了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倍感無奈和無聊。但這種一成不變的沉悶由於一位新任語文老師的到來被打破了,一向平靜的學校由於這位新老師的到來而湧動起陣陣暗流。
古板的畫風一轉,一位吹著口哨走進教室的主角出場了,威爾頓學院的榮譽生、畢業於劍橋大學並曾工作於倫敦名校的約翰·基廷(John Keating)老師接班教授英文。第一節課他把學生們帶到大廳,啟發大家要“Seize the day(拉丁文carpe diem).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及時行樂,讓你的生命超凡脫俗。);第二節課他催促學生們大膽撕掉詩集的整個導言部分,讓孩子們學習獨立思考,學習品嚐文字和語言,而不是用固有的模式去量化文學。他說:“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都是高貴的追求,是維持生存的必需條件,但是詩歌、美麗、浪漫和愛情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之後基廷老師出格的招數越來越多:他讓孩子們輪流站在講台桌上,啟發他們必須經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當閱讀時,不能隻想到作者的見解,要想想自己的看法,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他要求同學們作一首自己原創的詩,鼓勵同學們用原始的叫喊(YAWP)來放下內心的恐懼,掙脫心靈的桎梏;在操場上,他以運動和音樂作陪,希望激情的詩歌能夠充滿孩子們的靈魂;他甚至通過分析大家集體走路的動作,告訴同學們在其他人麵前維持自己信念並非易事,但你必須相信,你們的信念獨一無二。他鼓勵大家找出自己的步態,隨心所欲,為自己走路。
但基廷老師知道對抗傳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他不鼓勵學生們無原則的放飛自我,麵對洋洋自得的大膽的查理同學,他的教誨是:被校方開除,不是大膽,是愚蠢,因為你會失去一些可貴機會。他提醒孩子們:你們要有大膽挑戰的時候,也要有冷靜理性的時候,聰明人應該知道何時該采用哪一種。
當尼爾同學因為父親禁止他參加演出而去見基廷老師尋找對策時,基廷老師鼓勵他和父親坦誠對話,把自己對表演的熱愛告訴父親,讓父親知道你是誰,你的心在想什麽。可惜尼爾一直以來對父親的懼怕導致他未敢嚐試老師的方法。
一所以傳統卓越自詡的學校自然無法包容這樣一位不走尋常路的老師。即使沒有後來尼爾自殺的悲劇,基廷老師也注定會被學校解聘,但等看到影片的結尾,觀眾會知道老師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經在孩子們的內心落地生根。
四名性格各異的學生
基廷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通過他們自身的轉變反映出來的。片中孩子眾多,這裏隻講四個主要的學生。
1)為自己的理想而獻身的尼爾·培瑞Neil Perry(演員Robert Sean Leonard)
在學校,尼爾同學是一個完美學生,性格開朗,學業優秀,頗具領導力,而且關心同學。但他的軟肋是他有一個專製的父親和一個病弱的母親。尼爾的家境一般,父親望子成龍,希望兒子為了學業放棄一切個人愛好,無論是做校刊助理編輯還是他熱愛的戲劇表演,都要讓位於學習,以便能夠考上醫學院。尼爾沒有辜負父親的期待,門門考試都是A。如果沒有基廷老師,可能尼爾就是一位對父親唯唯諾諾的兒子,遵照父親的旨意上自己不喜歡的醫學院,一輩子從事自己不喜歡的醫生職業。
但基廷老師讓他看到了人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尼爾真正想成為的是一名演員,尼爾是為表演而生的,一講起演出,他的雙眼就熠熠發光,熱血澎湃。但他內心對嚴父的恐懼和順從使得他不敢告訴父親自己真正的喜好,因為他覺得如果告訴父親真相,他就是個不孝之子,就是對父親的違抗和背叛。於是他隱瞞父親,幻想父親不會發現他去參加“仲夏夜之夢”的演出,這樣既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又讓父親不會對他的不聽話而大發雷霆。
基廷老師鼓勵他在演出前和父親對話,但尼爾最終沒有勇氣衝破這道家長強權的高牆。父親發現兒子竟然背著他參加了演出,連夜把尼爾帶回家訓話。聽到父親要將他轉學進入軍校,犧牲他十年的時光以便進入哈佛當上醫生時,尼爾絕望了,最終不惜用獻出自己生命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抗爭。但這位固執的父親並沒有因兒子的死亡而幡然悔悟,反而怪罪於基廷老師的教育。尼爾的死亡是其性格所致,他未能承受住現實的殘酷打擊,追求理想的執著倒在了聽命於父母的軟弱之下。
老麥在片中最喜歡的孩子就這麽走了,帶著他荊棘花環走得義無反顧,留下了一地破碎的心。
2)從靦腆到勇敢的陶德·安德森Todd Anderson(演員Ethan Hawke)
陶德同學的哥哥是學院裏的優秀畢業生,在哥哥光環的籠罩下,他看上去膽小而且靦腆。在好友尼爾的鼓勵下,他參加了詩社,但要求隻參加不發言;他害怕基廷老師布置的原創詩歌作業,但在老師的不斷激發逼迫下釋放出他內心原始的狂野,麵對教室裏懸掛的惠特曼畫像,陶德居然被老師捂著眼睛當堂發揮想象力做出了他的第一首詩:
“令人齒冷的瘋子,他的目光衝擊我的心。他的手伸出來壓住我,他不斷自言自語。真理像使你腳發冷的氈子,你拉它,卻永遠不夠長。你踢它,打它,卻永遠無法覆蓋住我們。從我們哭著進入此生,到我們垂死離開此世。它卻隻能蓋著你的臉,任你悲歎,哭泣與尖叫。”
陶德和尼爾是住同一宿舍的好友,尼爾的死亡讓他震驚,他跌跌撞撞地在白茫茫的雪地裏行走,同學們緊張擔心地跟著他,他先是古怪地說:好美呀。最後他終於為尼爾發出了悲痛的哭喊聲,他知道尼爾是被父親的家長專製逼死的。盡管迫於校長和父母的壓力,他不得不在尼爾自殺調查報告上違心簽字,但最終因為不滿於學校讓基廷老師成為替罪羊,不顧校長的阻撓,第一個站在課桌上大膽地喊出了“哦,船長!我的船長!”為老師送行。在基廷老師的影響下,他不再彷徨,不再靦腆,他爆發成長為一頭野性的獅子。
3)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查理·達頓Charlie Dalton(演員Gale Hansen)
查理同學是同學中的一位勇士,自稱“努安達(Nuwanda)”,是詩社中唯一給自己起了別名的學生,老麥沒查到這個名字的含義,但可以看出這代表了他自由灑脫的性格。查理家境良好,自信且勇敢。基廷老師的出現讓他自由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當基廷老師讓大家練習走路,要求同學們走出自己的風格時,隻有查理懶散地靠在柱子上,老師問他為什麽不走,他微笑地說:“基廷先生,我在行使不走路的權利。”
查理自作主張以死亡詩社的名義在校刊上發布了一篇要求威爾頓學院招收女生的文章。在學校大會上校長怒氣衝衝地要求寫文章的學生自首時,查理毫不猶豫地舉著電話站了出來,對校長說,“是上帝打來的電話,他說威爾頓應該允許女生入學。”
在去看尼爾演出的時候,查理在自己胸脯上畫上紅色的閃電,這是印第安戰士用於顯示男子氣概的符號。最終查理沒有聽從基廷老師之前的勸告:遇事要冷靜。他一拳打了告發詩社的卡麥隆同學,而且還拒絕在那份基廷老師的罪狀書上簽字,無所畏懼的英雄查理就這樣被開除了。
4)追求到心愛女孩的納克斯·奧佛史區Knox Overstreet(演員Josh Charles)
溫和的納克斯同學在去父親的老朋友家聚會時,對名花有主的女孩克莉絲一見鍾情。最初他隻能和朋友們分享他的單相思,但在基廷老師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和在加入了詩社後,他決定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從打個電話都瞻前顧後到被克莉絲的男友暴揍,再到最後抱著鮮花跑到克莉絲的學校,被克莉絲拒絕後,又勇敢地追到她的教室,為自己喜歡的女孩念了為她而作的愛情詩。最終克莉絲被他的勇氣以及激情所感動,同意和他一起去觀看尼爾的演出,並在倆人肩並肩看劇時幸福地互相牽手。
死亡詩社的秘密
尼爾同學在學校年鑒上看到基廷老師的介紹,發現老師當年在威爾頓學院上學時,曾是橄欖球隊的隊長,校刊編輯,而且參加過一個名叫死亡詩社的社團。在同學們的追問下,基廷老師給同學們講述了校方不喜歡的“死亡詩社”的秘密:一群誌同道合的學生們在老印度安人的石穴秘密聚會,每次聚會大家輪流念梭羅、惠特曼、雪萊等偉大詩人的詩篇,以及成員們自己的詩作。
後來基廷老師把一本當初詩社成員們用過的《五百年詩集》放在尼爾的桌上,詩集的扉頁上有當年基廷老師手寫的詩社聚會開篇必讀的美國作家亨利·梭羅在《瓦爾登湖》裏的詩句: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在尼爾的倡導下,充滿浪漫主義的“死亡詩社”得以重建。深夜,同學們溜出宿舍,在當年詩社聚會的幽暗山洞裏,大家輪流念詩講故事,和著優美的詩句,扭動起節奏強烈的部落舞蹈,體會著在學校感受不到的美好和激情。他們重溫基廷老師描述當年詩社聚會時的感受:不僅讀詩,還使詩句如蜂蜜般從舌尖滴落,精神飛揚,女人嫵媚,神也在此誕生。
哦,船長!我的船長!
基廷老師首次出現在學生麵前時,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叫我基廷先生,大膽一點的話,也可以叫我“哦,船長!我的船長!”。這首詩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於1865年為悼念林肯總統寫的詩,描寫了勇敢的船長林肯帶領美國人民度過大風大浪,凱旋而歸,彩帶花環萬眾歡騰,但船長本人卻被暗殺,倒地死去的殘酷現實。
電影最後,基廷老師離開教室時,在陶德同學的帶領下,不顧校長氣急敗壞的阻撓,學生們紛紛站在課桌上,送別他們尊敬的船長。基廷老師走出教室門時,他的左邊是懸掛在教室牆上的一幅林肯的半身畫像。在學生們的心裏,基廷老師就是那個勇敢的船長,帶領他們,在驚濤駭浪的傳統勢力圍剿中打破墨守成規的禁錮,最終到達自由和獨立的彼岸。
作為船長的基廷老師被迫離校了,但他得到了學生們的愛戴,他用詩歌喚醒了孩子們對自由思想和獨立思考的向往。在船長的指引下,保守安靜的變得激情澎湃,優柔寡斷的變得果斷剛強,懦弱膽小的變得堅定勇敢,他們經曆了成長中的陣痛,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蛻變。
飾演基廷老師的是著名喜劇演員羅賓·麥羅林·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m Williams),他一生中飾演了無數帶給我們感動與溫暖的角色。2014年8月當驚聞羅賓·威廉姆斯去世時,有許多人在推特上發文悼念“船長”,他們表示,當年自己正是在看了《死亡詩社》這部電影後,才決心成為一名教師。
哦,船長!我的船長!致敬船長!
對許多人來說,老師的影響是伴隨一生的。
謝謝麥姐的精彩影評 :)
好精彩的影評,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