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定時
《成熟的無花果》講述的是少女巴比特想去拜訪堂兄妹,而教母堅持要等到無花果成熟才允許她去Bayou-Lafourche的故事。
作者Kate Chopin通過對巴比特和她的教母迺迺妮姆媽的傳神描寫,為我們展現了青澀與老練,急躁與篤定,還有不同年齡的人們對時間的主觀感受。文章裏的明線是寫巴比特在等待無花果的成熟,暗線則顯示著迺迺妮姆媽在透過自然界的規律,培養少女的耐心,等待她慢慢地成熟長大。第三段寫道教母“如一尊聖母像般有耐心”,而“巴比特則像一隻騷動不安的蜂鳥”,這兩個明喻形象地揭示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最大不同——耐心。巴比特天天去查看無花果樹,當她發現無花果終於成熟了的時候,“手舞足蹈了一整天”,但卻沒有急不可耐地馬上跑到教母麵前大聲宣告,而是等到第二天早餐時,把無花果裝在精致的瓷盤裏裝飾好,而且是在老婦人端坐好之後,才將盤子放在她麵前。這樣看來,經過一天又一天的守望,從春到夏,少女似乎也在慢慢學習耐心這門功課,而且最終學有所成。
文中的兩個人物是截然不同的兩代人,兩代人的幼稚與老練中間,駕聯著愛與信任的橋梁。教母和少女,一個因愛而教導訓練,一個因信任而順服交托。迺迺妮姆媽沒有解釋,隻是給出時間作為命令;巴比特也沒有質疑抗議,單純地聽從且等待。短短的七段文字,由等待無花果成熟開始,到等待菊花盛開結束。端莊嚴謹的教母似乎在告訴跳脫天真的少女,“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傳道書 3:1),成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急躁無法催加改變它一絲一毫。它的腳步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卻從不停歇。隻要我們耐心等待,總有收獲的一天。這一份篤定通過言傳身教,相信已經被巴比特捕捉到,她會把教母的祝福帶到姑姑家,等候在菊花盛開的時候,迎接老婦人的到來。
人生短短幾十個秋,時間是其中永恒的主題。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來了又去,從懵懂單純到練達成熟,波瀾不驚之間,垂髫小兒已長到知天命之年,人類不就是這樣傳承延續的嗎?曾幾何時,我也如巴比特一般願時間飛逝,自己一夜成人;到如今,卻常歎白駒過隙,恨不能韶光稍住。好在因知“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人心裏。”(傳道書3:11)所以能夠如迺迺妮姆媽那樣從容恬淡,一邊盡職訓練後輩,一邊送出美好的祝福。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傳道書 3:1),而我們生而為人,要做的不過是遵照神設計的規律,認真生活管理全地,努力完成大使命,在等待中盼望“果實成熟”,主再降臨的那一天。
附: 《成熟的無花果》
Kate Chopin
作者簡介:凱特·蕭邦(Kate Chopin,1851-1904)生長在聖路易斯的一個富裕家庭,嫁給一位路易斯安 納州的法國商人,定居紐奧良,生下六個孩子。先生在 1882 年死於瘧疾,兩年後帶著孩子凱特回到聖 路易家和母親同住,此時才開始寫小說,31 歲。
迺迺妮姆媽(Maman-Nainaine)說無花果成熟時,巴比特可以去看望她的堂兄妹,堂 兄的家在盛產甘蔗的 Bayou-Lafourche。 並不是說無花果成熟跟這件事有任何關係, 但那就是迺迺妮姆媽一貫說話的方式。
對於巴比特來說,似乎還要等待很長的時間。因為無花果的葉子還顯得那麽嫩綠, 無花果則像小而硬的綠色彈珠。
然而,幾次熱雨來襲伴隨著大量的烈陽高照,盡管迺迺妮姆媽如一尊聖母像般有耐 心,巴比特則像一隻騷動不安的蜂鳥,他們了解首先,此刻正值盛夏。巴比特每天 蹦蹦跳跳地來到正對著籬笆成排的果樹下,她在樹下走得很慢,仔細窺望粗結、展 開得樹枝,每一次她都失望而歸。但最後一次所見,卻令她手舞足蹈了一整天,
第二天早晨,迺迺妮姆媽以她一貫特有的莊嚴方式坐下來吃早餐時,棉布帽矗立著, 仿佛一輪華蓋籠罩在她白皙、恬淡的臉上。巴比特端著一個精致的瓷盤走向她,放 在她教母的麵前,裏麵盛放著一打紫色的無花果,肥厚的綠葉鑲了一圈。
“嗯?” 迺迺妮姆媽揚了揚眉毛,“今年的無花果熟得可真早啊!”
“啊,”巴比特叫道,“我覺得它們成熟的太晚了呢!”
“巴比特,” 迺迺妮姆媽一邊說著,一邊用鋒利的水果刀給無花果去殼,“你要 把我的祝福帶到 Bayou-Lafourche。然後告訴你的姑姑,我會去 Toussaint 看望她— —在菊花盛開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