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我寫了篇文章,介紹一種我認為普通人可以獲得好於投資美股大盤ETF收益的辦法。《美股市場上的核心資產》
這其實是一種增強型指數投資法,實質是長期持有美國優質生意。我認為它能長期來講跑贏,至少不差於,投資美股大盤ETF的收益。原因有三:
第一, 大部分ETF跟蹤的指數是以個股市值作為權重。實際把大部分機會分配給了大市值的公司,而小市值的公司所代表的投資機會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今天有人投資標普500指數,20%的資金是分配給了前5家公司。我認為既然投資者選擇了指數化投資,就說明在選股上的無差別對待。那麽,對於每個股票背後的機會,也應該無差別對待,“等權重”地把資金平均分配到每個機會上。
第二, 投資標普500ETF等於投資一籃子500隻股票。但一般人按常識就不難分辨出有些生意比另一些生意更容易賺錢。何必一定要把資金投到一些明知沒另一些生意好的生意上去。完全可以從500隻股票中做減法。
第三, 指數雖然不會跌成0,但其實每半年有一次固定調倉買賣,然後調整除數平滑指數。對每次納入和剔除都有硬性業績上的標準。比如標普500要求納入公司市值必須大於82億,過去一季和之前連續四季的盈利不能為負。實際這種機械的規則也在追漲殺跌,以及很容易錯過一些快速成長型企業機會。
根據這些大盤指數的投資局限,我設計了一個美股核心資產指數。
該指數特點如下:
一共隻有10個標的。新資金“等權重”平均地分配到每個機會上。
按常識以及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認識,選擇10個自己認為長期來講賺錢的好生意作為成分股。
盡量少調倉。每半年可以檢查一次,如果新認識到有什麽生意比已擁有的10個生意更好,可以置換。如果沒有就不動。
半年前,我做過這種方法的6個月回顧。《買美國優質資產:一種比大盤定投更有效的方法 – 6個月後回顧》
轉眼時間,6個月又到了。今天我來比較一下這方法過去一年的表現,調倉兩個新的標的,以及總結一下用這種方法實際投資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從去年11月13號到現在,SP500指數收益17%,美股核心資產指數收益38%,跑贏21個點。
從5月18號開始過去半年,SP500指數收益21%,美股核心資產指數收益23%,跑贏2個點。
5月18號寫完半年回顧,我在雪球建了這樣的組合便於跟蹤。紅線為美股核心資產指數。具體走勢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10個成分股選擇完全在美股上市交易的標的,不包括騰訊這樣的ADR。
另外,最近半年跑贏大盤兩個點,是在前半年跑贏大盤17%的基礎上完成的。半年時間太短,我希望最終看到紅線逐漸超越藍線。
現在的10個倉位如下。
接下來,換出洲際交易所(ICE)與納斯達克OMX交易所(NDAQ)。換入財捷(INTU),和Atlassian(TEAM)。
換倉原因主要是這半年認識到這兩家公司文化比前兩者更好些。純粹主觀的判斷,並沒有考慮到價格上的因素。我再強調一次,每個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認識,構建自己的10個好生意名單。我這隻是一個例子。
問題1:
這10個一籃子股票有的個股單價太貴了,如果每月定投額的1/10不夠買一股怎麽辦?
答:的確有這樣的問題。目前最貴的Alphabet, 一股單價在1749。以它作為一份單位,每月定投這樣的指數則需要$17,490。
我有兩個辦法,一種是不一定要每月定投。可以先存錢,然後每季度或每半年定投。或者可以再靈活一點,這月有錢買10個股票中一股這個,下月有錢買兩股那個。
另一種辦法是其實大致方向對,收益不會差非常多。完全可以不買GOOG,隻買九個股票。則最高單價是BLK 659.79。每次定投9隻股票隻需要$5,938。
問題2:
時間一長,之前等權重投的10個股票自動出現權重偏移,是否需要調倉再平衡。
答:我的理解是已有倉位不需要刻意調倉再平衡。新增定投按等權重投。原因是第一賣了賺錢的要交稅,第二這是一種自動的風險控製,漲了說明看對自動增加倉位,跌了說明看錯,自動降低倉位。
問題3:
現在很貴,應不應該買?
答:等待成本也很貴啊。
這個答案,其實之前兩篇文章都說過。6個月前,我的回答是:
十二月前,我的回答是:
還有什麽請下麵留言給我,我盡量解答。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