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洗臉盆

(2025-08-30 16:59:27) 下一個
洗臉盆
老王來家閑聊,問我什麽地方可以買到洗臉盆,我說你開什麽玩笑,都什麽年代了,你怎麽不買個尿盆呀! 他說人老了,腳麻,醫生建議每天晚上用熱水燙腳,所以想買個盆,跑了幾個商店都沒有。他說臉盆是中國人發明的,從秦始皇使到老佛爺,從民國使到新中國,怎麽說沒就沒了?我說你沒買到不等於中國不生產了,這種小商品還是有國際市場的,特別是非洲,臉盆很受歡迎,他說不可能吧,非洲缺水,喝水都困難,哪裏有多餘的水幹別的用。
我不再與他爭論,一個小小的臉盆,人類文明的象征如今已悄消退出曆史午台,令人唏噓時代發展的太快。
我對臉盆很早就有感覺。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裏已有了四個兄弟,每天早上洗臉上學竟成了大問題,因為我們家隻有一個臉盆,(我相信那時家家都是一個),洗臉非要排隊不可,而且是共用一盆水。我們雖然不是什麽講究人家,但母親告戒我們洗臉一定要仔細,一定用熱水,涼水不下泥,肥皂要打在毛巾上,先搓臉後搓脖子。我至今保留了這個習慣。
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初建,要種樹綠化校園,每個班組都有任務,輪到值班澆水的時候,同學就把家裏的臉盆拿到學校來用。常有家裏條件好的同學把比較高檔的臉盆拿到學校來顯擺,招人羨慕又招人妒嫉。每當我往學校拿臉盆時,門口總有一個聲音提醒我 小心點兒,別給我摔了!
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臉盆是上高中住校時。家裏給我準備了一個新臉盆裏麵裝著各種洗具,外麵套一個網兜,我是拎著臉盆來學校報到的。高中三年,我洗臉,洗腳,洗襪子都是在這盆裏完成,不能說感情不深,這個盆後來又跟我上了大學,無論在校還是下鄉支農,從末離開過我。畢業後,也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成家前沒換過,同一個盆又陪我下工廠,下農村和我一起戰天鬥地,接受再教育。
我結婚的時候一下子變得富貴了。參加婚禮的同事抱著臉盆,提著暖壺前來賀喜。桌子上擺滿了,就往床頭放。從此我也變得嬌嫩了,長了行市,洗臉和洗腳的盆分開了,用不完的盆,就留著,等別人結婚時再送出去。
一個小小的臉盆,一個簡單的日用品卻講述了半個多世紀的故事,也見證了中國人一步步走上富足生活的曆程。如今我們進入了AI時代,不知有多少東西正在退出曆史午台,乘他們尚在不妨記下他們的故事,留給後人細細咀嚼。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