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方】
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
【用法】
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
【方解】
方中銀柴胡味甘性涼,清熱涼血;防風味辛甘性溫,祛風勝濕;烏梅味酸性平,收斂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溫,斂肺生津,滋腎澀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五藥配合,寒熱共濟,有收有散,收者顧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對過敏性疾患有良效。五藥組合,有收有散,有補有泄,有升有降,陰陽並調。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甘草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並有降低血清總IgE作用;五味子能抑製肥大細胞脫顆粒,並有拮抗炎性介質的作用;防風增強免疫功能,防風多糖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並能提高NK細胞的殺傷活性;烏梅也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過敏作用。
【適應症】
凡過敏試驗陽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隨症加減】
過敏性蕁麻疹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風熱者加菊花、蟬衣、銀花、薄荷;血熱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熱毒內盛加連翹、銀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脾虛者加木香、砂仁;濕熱者加白扁豆、薏苡仁等。 過敏性哮喘,常加萊菔子、白介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紫癜,常加藕節炭、血餘炭、荊芥炭、茜草根、旱蓮草、仙鶴草。 過敏性鼻炎,常加蟬蛻、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對冷熱空氣過敏者,常加黃芪、白術、桂枝、白芍、生薑等。
按語:祝諶予所製過敏煎組方簡單,藥味平淡,但立方確有巧思,非常嚴謹。五藥組合,有收有散,有補有泄,有升有降,陰陽並調,實乃大家也!在臨床應用中隨症加減,並采用西醫的辨病,中醫的辨證,加減有製,應用廣泛,值得臨證參考。
**************************
哮病發作時治標、平時治本是治療本病的首要原則。分不同時期進行辨證論治。發作期需攻邪為主,治標需分寒熱,寒痰宜溫化宣肺,熱痰當清化肅肺;緩解期治本為主,當分陰陽,陽氣虛者應予溫補,陰虛者則予滋養,分別采用補肺、健脾、益腎等法,以達到減輕、減少或控製其發作的目的。
******************************
中醫把哮喘按病因分為三種,一是風寒哮喘,治療可用麻黃、桂枝、白芍,細辛、半夏,五味子、甘草、幹薑等藥物,此方中醫稱為小青龍湯,能平喘散寒;二是熱喘,可用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等藥物治療,此方稱為麻杏石甘湯,有清熱、化痰、定喘的功效;三足痰喘.可用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藥物治療,此方稱二陳湯,有燥濕化痰、降氣定喘之效。此外,如果哮喘兼有喘促氣短、言語無力、咳聲低微、自汗怕風等肺氣虛的症狀,則可以加用六君子湯,它由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組成,有益氣、健脾、平喘之功。如果有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動則更甚氣不得續,汗出、肢冷、,畏寒等腎虛症狀出現,可加用金匱腎氣丸治療,它是由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附子、肉桂等組成的,尺仃補腎納氣之功效。
***************************
「哮喘的西醫病理是支氣管因過敏反應收窄,以致阻礙空氣進出肺部,導致產生獨有的高頻哮鳴聲。」
以病人自己描述的病狀,加上觀察病人呼吸的情況,配合聽診耳聞病人的呼吸聲,病人並沒有出現支氣管收窄的問題,診斷上不屬於哮喘。不過我仍然告誡他們:「這種咳嗽氣促,中醫辨證是外感風寒,內有痰濕,風寒外感可透過藥物袪風、散寒、解表,但內有痰濕涉及肺、脾兩個臟腑虛弱,痰濕蘊結的問題,必須注意平日調理肺脾,增強體質,一旦體質進一步變差,甚或久病連累中醫的腎臟,腎主納氣,一旦腎不納氣,就可以演變成哮喘。」
「因咳成喘」西醫是不認同的,咳嗽就是咳嗽,支氣管炎就是支氣管炎,與哮喘無關。西醫理解慢性咳嗽的病人是不會逐步變成哮喘的,因為哮喘本身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致敏原,若病人本身已經對某些物質過敏,在傷風感冒、罹患氣管炎期間會容易誘發哮喘出現,重點是本身先要身體帶著過敏的因素,才會發生哮喘問題。
但問題就出現了,假設身體過敏是先天性,但有過敏體質的人,未必都會發展成哮喘,即使患病,發作的頻率和病徵的嚴重程度亦不相同,部份兒童哮喘可以在他們長大時「斷尾」。既然先天稟賦我們無法改變,那麼是否有些措施可以透過後天的護理去改善身體狀態、增強體格,增加自己對周遭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來減少哮喘發作呢?在這方麵中醫療法就有可用和值得研究的空間。
中醫拆解哮喘成因及症狀
中醫理解哮喘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以感受外邪為主,身體受風寒或風熱所侵襲,引動「伏痰」,於是誘發氣促喘鳴。醫治重點除了袪除風寒或風熱外邪之外,重點是處理「伏痰」的問題。中醫認為「伏痰」是哮喘的夙根,是哮喘病發的重要因素。伏痰的形成,與肺脾兩虛,內生痰濕有關,患者除了平時容易覺得有痰,需要清嗓子外,一旦傷風咳嗽,容易有白痰,或鼻涕倒流,出現喉嚨痕癢、陣發性咳嗽,尤其是夜晚躺臥時特別容易咳嗽、氣促,到第二天起床時常會咳出很多痰涎。中醫病機是由於肺氣不足或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水穀精微不能正常消化代謝,形成水濕,慢慢生痰。除病徵外,氣虛痰濕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對寒冷、潮濕天氣的適應力下降,形體虛胖,大便容易稀爛,容易消化不良,舌頭腫脹甚至舌邊有齒印,脈是細弱無力的。
食譜食療
哮喘藥方、食療、改善哮喘貼士
要改善肺脾兩虛、痰濕內蘊的體質,視乎症狀的嚴重程度決定需要採用藥物治療還是食療養生,不能一麵倒隻靠喝藥材湯、用食物保健,否則病重藥輕,既無法起效,也拖延了病程。中藥常用有補益肺脾、袪痰濕的方劑包括玉屏風散、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要按照症狀的細節辨證再由中醫師處方。
很多人日常接觸到的由中藥黨參、淮山、茯苓、白朮、扁豆等組成的湯方,一般是在身體失調已有改善,病情穩定時作養生鞏固之用,偏方如蘇葉紅糖湯、薑茶隻能暫時紓緩症狀,但肺脾虛弱的根本還是要繼續處理。治療不能取代養生,患者需要注意平日要多做帶氧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正氣,改善心肺機能,也要注意保暖,尤其很多公眾地方冷氣開得大,一定要記得帶外套添衣,肺脾兩虛的人士要留意盡量不穿背心、低胸或露背上衣,或太短的褲或裙子,避免感受風寒。也要注意少食生冷,例如喝凍飲、食雪糕、魚生等。
一旦肺脾虛弱延久不癒,或由於年老、久病、操勞或先天稟賦不足,牽連腎臟,病人有機會出現腎不納氣的喘促問題,屆時治療要肺、脾、腎三臟並重,納氣平喘,常用的治腎平喘方劑包括蘇子降氣湯、三子養親湯、定喘湯、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湯、右歸丸等,需要由中醫師根據病情處方。中藥如冬蟲夏草、蛤蚧、鱷魚肉等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藥物的份量、配搭最好還是要個別諮詢中醫師,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病況都有不同。
**************************
https://yuyattong.com/%E4%B8%AD%E9%86%AB%E6%B2%BB%E7%97%85/%E4%B8%AD%E9%86%AB%E7%9C%8B%E5%93%AE%E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