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六度裏麵的布施度。講的是施者空,受者空,施這個行為本身空。什麽意思?就是我們去幫助別人,不管是給出我們的物質的東西,還是精神上的鼓勵和認可,或者就隻是單純的幫忙,不要抱有“我在幫你”“你比我差,我在憐憫你”的想法,不要抱有任何期待,比如說期待回報,期待別人感激,期待別人說“謝謝”。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幫了別人,別人以德報怨,不但不感激我們,而且嫉妒嗔恨我們,我們不能埋怨回去。如果我們內心說“你看看,我好心幫了他,可是他不但不感激我,還要詆毀我,真是沒良心。”這就說明,我們沒有在做菩薩的三輪體空布施,而是凡夫一個,普普通通的世間善行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為什麽要三輪體空布施?而不是世間凡夫那樣認為的,幫了忙就需要人感激,需要人回報。這背後的原理是這樣的。一個完全醒來的人,是“無我”的,那意思是,他沒有像我們大家這樣有一個個體的“我”(individual "I")的感受,不認為有個物質身體或是一個大腦意識是屬於他自己,他失去了個體性(individuality)。相應地,他沒有任何針對於自己的任何渴望(desire),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基於其他人的渴望(desire)或者就是單純的沒有任何渴望(desire)。在他為了滿足其他人的渴望,而做事的時候,我們凡夫看成是他在幫助別人(或者我們根本看不出來他是在幫助別人,但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層麵,他的的確確在幫助,隻是我們不知道),他是沒有“我在幫助你”的這種念頭的,因為那個絕對真實已經把他帶回了源頭,他會認為一切都是絕對真實,都是整體(oneness),都是他自己,因此,一切都是as it is,他的任何行為都是本該如此。所以不需回報,不需感激,什麽都不需要。
其實如果站在一個完全徹底的覺者角度看,那個絕對的真實是沒有主體(subject)和客體(object)的,都是“一”,是那個整體(oneness)。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就沒有“我幫你”這回事。壓根兒沒有“我”,沒有“你”,因為“我幫你”裏麵就包含了主體“我”,客體“你”。既然沒有主體和客體,哪裏來的誰幫誰呢?
Sri Ramana Maharshi的Be as you are裏也提到了同樣的方法。在捐錢給一個乞丐的時候,不能有,“你比我窮,我在幫你。”這種想法,應該想,我是上帝的工具,我是神的工具,是上帝或是神來派“我”這樣做的,一切都不是“我”在做,而是上帝,是神在做。這裏隱含了一個臣服(surrender)的觀念,就是把自己交出去,臣服於上帝,臣服於神。當然,如果是佛教徒,就臣服於佛祖也一樣道理。這是針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的,其實到最終階段還是要拋開上帝,神,佛祖等等等等這些概念的,這隻是在修行路上,基於人類的本性(頭腦必須要有個東西來依附)的善巧方便而已。如果沒有任何宗教信仰,那麽直接就是做三輪體空布施就好,一直做,一直做,做到底,那就成了。
“三輪體空布施”換一個詞。。。。也就是業力瑜伽(karma yoga)。各門各派其實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