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沿長安街一線建起了外貿部、煤炭部、紡織部。有四部一會之稱的第一、第二機械部、財政部和國家計委等單位,則聚集在複興門外三裏河一帶。解放軍總後勤部、海軍、空軍、通訊兵、鐵道兵等,軍隊首腦機關分布在更靠西的公主墳至西山腳下。以八大院校為代表的科研、文教大院集中在城北的學院路一帶。
這些單位的職工宿舍區,則緊跟著辦公區而建。1950年,複興門外真武廟一帶蓋起的三層尖頂灰磚小樓,是北京最早一批單位宿舍區。隨後,羊坊店、三裏河、百萬莊、二裏溝、和平裏……先後蓋起了一片一片居民樓,它們大多住著各大部委的工作人員。
占據了北京最優地理環境的則當屬景山後麵的解放軍總參謀部地安門大院,今天去景山公園,仍可以在公園北牆外看到把守著馬路東西兩側的大屋頂建築——這座大院今天依然那麽顯眼。在沙灘後街,有中宣部和文化部大院,府右街南口有統戰部大院,那都是位置最好的大院之一。
幾十年後,當我們試圖探究它們的建設過程時,發現在北京的市屬檔案係統和史料中很難找到線索。顯然,大院圍牆一封,院裏的布局、設計、施工全都由各單位自己解決。各大院各自為政,缺乏統一規劃,漸漸地北京被割裂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團體。
早在建國前夕的1949年9月,梁思成便對這種無序的發展趨勢感到憂心忡忡。他曾致信給當時的市長聶榮臻,對一些單位沒有獲得都市計劃委員會同意就隨意建房的現象提出批評。他稱“這種辦法若繼續下去,在極短的期間內,北平的建設工作即將呈現混亂狀態,即將鑄成難以矯正的錯誤”。他希望聶榮臻以市長兼市劃會主委的名義布告所有各級公私機關團體和私人,在空地上新建建築,必須先征詢市劃會的意見。
1953年,疲於應付的北京市也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六個統一”的原則。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統一管理。並指出,“六個統一”中關鍵在於統一建設,建議除了國防、工業及其他特殊建築外,所有住宅、辦公樓、科研單位、學校都應當把投資交北京市統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