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8卦時間(47)——風月無邊的Colette和她的Chéri

(2023-01-31 00:58:37) 下一個

我曾經說過近些年看純文學少了,後來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這樣說是不準確的。純文學就像正餐間的薯片,隨便丟幾片到嘴裏嚼的時候不但當時沒什麽感覺,轉身也就忘了——沒花力氣過的時間,好像沒過一樣。

就小說來說,我認為看故事,首推英國人(有頭有尾有細節有布局),而講道理,沒人講得過俄羅斯人(平實坦誠站得高踩得穩),說到情,特別是情欲,那麽參考法國人的作品絕對沒錯(不能Viktor Hugo,那太羅嗦了)。

法國作家裏,偷懶的話,看女作家好了,比如Colette。BBC說,她是The most be loved Writer of all time。Colette的作品裏,最經典的要推Chéri (1920) 和 The End of Chéri (1926)。

Colette, possibly in 1910s, from Wikipedia

好吧,我直接把Chéri 的封麵貼過來,省了100句解釋。

"How long Colette has lived, even after her death!" 這是1967年一個記者評論Colette的話。2023年1月28號,是Colette誕辰150周年紀念,她和她的作品,當然會被這一代人再統統複習一遍(包括重譯)。

有個比較通俗的說法,畫家裏,mononym(隻提名字不要姓的)是Raffael(畫天使最好的那個),說到作家,那就是Colette了。

Raffael的天使,不貼一張沒道理。

孩子們再小一點的時候,一起玩我會摟在懷裏嚇唬,再搗蛋,媽媽把你吃回肚子裏!——就是看到這種畫的感覺。

Colette被稱為是pioneer of the French school of autofiction (autobiographical fiction),Chéri (1920) 和 The End of Chéri (1926)就是這個評論最好的注解。這兩部都算是中篇,加起來不到300頁,專心一點的話一天肯定可以翻完了(我買的是亞麻的英譯本)。要我評價呢,第一部好看一點,至情至欲,風月無邊,第二本手法更成熟更沉穩,無助無奈無欲無望,所以是The End(這部完成於Colette53歲的時候)。

沒錯,書的最後一句話,是He knew nothing more of life past a pressure of his index finger on a little protrusion of finely ridged steel。

一句話,Chéri 講的是一個中年富有的交際女Lea和比她年幼24歲的年輕人間的(愛情)故事,The End of Chéri講的是Chéri 離開Lea之後無法麵對妻子母親和種種人事世事茫然惶恐並最終結束自己生命的過程。

Chéri的意思是Darling,是女主角Lea對小情人Fred的愛稱。Lea因為經曆閱曆,通世曉故,她會直接感歎,Life is short, let's do our best to enjoy it。或者,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better than a bed owned by himself(所以這種書一定要自己看,聽別人講難以領會萬一)。她是Chéri的媽媽多年舊交(不是閨蜜哦,是那種處處互相提防互相鄙視又表麵親密無間的女伴),所以同Chéri自幼相識,算是Chéri的godmather——Chéri稱Lea為Nounoune。

書裏暗示,兩個人第一次發生肉體關係,是Chéri19歲的時候。

這種書,大的情節起伏是沒有的,拚的是細節。比如作者寫道,Chéri和新婚的小妻子回到家,第一句叫出來的是,Nounoune,我回來了!——伏在Edmee身上做愛的時候,三次叫到Lea, Lea, Lea——之後,縮到床的一角背對Edmee,長夜無眠。

對比的是,同Lea在一起,兩個人永遠是相擁入睡。

因此,當Chéri問Edmee,Don't you like the way I make love with you?得到的反應是,Do you call it love?

小說是站在Chéri的角度講故事,沒有特別強調這段關係最初主動的一方。有個同名電影,用女主角的眼睛看世界,給了一個小細節,兩個人見麵,Lea習慣地想吻Chéri的額頭,Chéri避開,以唇相迎。

電影的女主角是Michelle Pfeiffer,男主是Rupert Friend——他那個年紀的時候真是標致之極,老了......英雄如美人,人間見白頭如果不是風景的話,那就是哀的盡頭。

情或者情欲,永遠是 a subject is one that never goes out of fashion。正如Colette自己說的, "Love, the bread and butter of my pen"。這個故事有很大的自傳成分在裏麵,如果不是全部——Her books were simultaneously popular and acclaimed – read by critics and the public alike – not to mention scandalous,這裏說到的scandalous,除了指Colette的眾多情人,當然還包括她和16歲養子的關係。

Colette的寫作天分,是被第一任丈夫Henry Gauthier-Villars(筆名是Willy)發現的,Willy當時給Colette作品的評價是,Some girlish high jinks,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他用自己的名字發表了Colette的第一次完成的四部作品,並一直保留了版權。

Willy帶給Colette的,當然更包括關於巴黎的文化,生活,還有品味。通過Willy,Colette結識了Marcel Proust(In search of the lost time), Maurice Ravel(France's greatest living composer in 1920s and 1930s), Claude Debussy(這個最被華語圈熟悉我不多解釋)。蘇格拉底怎麽說的?——你最好的5個朋友的平均,就是你自己的水準了。

離開Willy之後,Colette仍舊用Colette Willy的名字發表了一係列作品。不過對她後期作品幫助最大的,應該是她在音樂劇舞台上的經曆——前一秒是衣冠楚楚的紳士,下一分鍾裏變袒胸露懷的妓女,這種角色的轉換的體驗,當然影響了Colette寫人寫人生的態度,因此在the Vagabond裏,直接涉及當時絕對前衛的敏感題材, the modern questions about the separation of love and sex, and how society seeks to control bot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寫immoral books的同時,Colette不停變換的伴侶裏,當然有異性也包括同性,比較著名的有Mathilde de Morny(拿破侖的侄子)

(倆人當時在一起的照片)

Chéri 被評論界稱為,a boo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love, the failure of love [and] the way people in love often manage to fail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ir beloveds。雖然是著名的情欲作品,但是她的書裏幾乎沒有直接關於性的描寫(那種叫毛小說,不是作品)。最打動我的,是她的語言簡夠美夠精煉,不缺犀利又綿綿似水。

比如她說,Men are terrible,抬手迅速補一句,Women,too。

Colette在英語世界最為人知的是她的Gigi,很可能是因為同名音樂劇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