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政治正確”,本質上不是文明的產物,而是披著文明外衣的意識形態工程;不是保護弱者,而是製造新弱者;不是追求平等,而是強製一致。川普反對的從來不是“美好願景”,而是左派內部那套越來越像宗教教義的極端話語體係。而一些人卻硬要把這理解成川普反對所有進步、所有理想。這種偷換概念,與把“反對非法移民”歪曲成“反移民”一樣荒唐。
首先必須明確:美國的“政治正確”與中國語境裏的政治正確毫無關係。它不是一套政治態度,而是一種用來定義“誰能說話、誰必須閉嘴”的權力機製。——它在當前美國環境中確實給華人帶來了一定的現實保護。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正義,也不代表你必須接受它。
問題在於:川普反對它,於是部分華人跟著反對;左派便順勢扣帽子,說“反對‘政治正確’,就是反文明”。這種邏輯,說到底無非是“我就是正義,你不同意就是邪惡”的變種。
那麽,美國的“政治正確”究竟是什麽?
支持者說它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反對叢林法則,聽起來動人。但真相是:“政治正確”本身就是另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隻不過淘汰的不是弱者,而是那些“不正確”的人。它把“人人生而平等”擴大成“人人必須一樣”,結果機會平等變成結果平等,身份符號變成了衡量價值的標尺。它讓社會不再根據個人行為判斷人,而是根據身份標簽判斷人:黑人就是弱者,亞裔就是壓迫者,跨性別群體是正義化身,而白人男性永遠原罪。
差異不能討論,事實不能觸碰,隻要不符合既定敘事,就是“仇恨”。美國大學裏敢說真話的教授已經幾乎絕跡,因為連一句“亞裔學業表現更強”都能被視為壓迫。這不是文明,是話語暴力。
美國的“政治正確”表麵宣揚多元化,實則推行單一思想。變性、LGBTQ、woke,不僅要保護,還必須被讚美。一旦你不認同,你就不是保守,而是“恐懼”“仇恨”“應該被取消”。它打著“多元”的名義摧毀傳統價值,用“包容”的名義要求你閉嘴,用“進步”的旗號在青少年中製造身份焦慮與性別混亂,然後再把這種混亂包裝為“世界觀升級”。其危害遠超政治本身,而是波及社會結構、家庭結構乃至文化傳承的深層破壞。
最荒誕的是,它以壓製偏見為名,實際壓製的是異見。
你指出某族裔犯罪率更高?——仇恨言論。
你認為小學不該教授性別流動?——歧視。
你堅持男女有生理區別?——極端分子。
你質疑變性運動員參加女子項目?——恐跨。
這不是文明,這是審判,隻是把刑具換成了道德棒槌。
有人說美國的“政治正確”“雖然過度,但總比種族主義強”。
其實不然。
美國的“政治正確”的問題不是“不夠完美”,而是過於成功:成功到足以洗腦,足以強製,足以讓美國公共空間痛苦窒息。它不是用文明抵抗叢林法則,而是用道德包裝的暴力重新定義叢林法則。
華人更要清醒。
的確,沒有“政治正確”,我們可能在某些場景吃虧。但在“政治正確”的體係中,我們又正在被重新分類為“白人”:在利益分配時被排除,在背鍋時被包括。好事輪不到你,爛事永遠有份。這就是為何越來越多華人被貼上“white supremacist”的帽子,甚至在大學課堂上被黑人教授公開指認為“白人至上主義者”。這不是笑話,而是現實。
真正保護華人的,是法律,是能力,是個體價值,而不是一套規定你必須說什麽、必須信什麽的意識形態。
華人必須自己判斷什麽對自己真正有利,而不是依靠別人塞過來的口號或包裝精美的道德敘事。美國的“政治正確”對你好不好,不在於它的自我宣稱,而在於你的親身經曆與現實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