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吉祥果原創文章《《毗沙門天增財簡法》回向問題解析》

(2025-09-23 20:07:43) 下一個
《毗沙門天增財簡法》回向問題解析
 
提問:那麽在【原創】毗沙門天增財簡法一文中說,供養二位尊者的福德回向毗沙門天王是錯誤的吧?毗沙門天王根本不能受益。
 
吉祥果回答:十年前作回向毗沙門天王及眷屬回向文時,我還不解自然之福回向不得,唯有負欠因緣者得之;非自然之福,比如誦念經咒佛號的功德,回向毗沙門天王,實際是可以得到的;但是這些區別,當時我並不明白,我也是最近幾年才明白。經中的本義,也不是回向毗沙門天王,比如,《賢愚經》摩訶斯那優婆夷品第二十一雲:天王答言。我為天王。天耳遠聞。稱我名者。我悉聞之。以稱我故。增我勢力。威德眷屬。我亦複以神力。及敕鬼神。護念是人。增其祿福。令離衰患。---------諸位仔細閱讀這段經文,是說稱念;《毗沙門天王經》也隻是說,誦念吉祥讚,令天王獲得吉慶;經文沒有說是回向。但是當年我按照回向的方式處理,得到毗沙門天王的極大加持,之後,我又將回向目標擴大到回向二十八天的天王,感應尤其殊勝;其中某次和朋友飲酒,居然平時的幾個酒鬼,無有一人能夠飲酒,喝下去一滴酒就想吐,諸君覺得奇怪無比;又如平時遇到小小不吉祥事,莫名其妙就發生遇難成祥的好轉;又如回向諸天之後,我人際關係突然變得非常祥和;又如回向諸天之後,我身心變得非常清涼舒適;又如平時遇到的鬼神障也突然減少;這都是我之前用此法回向毗沙門天王,以及回向二十八天的功效。那麽,既然我們已經說了,自然之福,不具緣者回向是不得的,那為什麽我還有那麽殊勝的感應呢?用最近幾年我知道的原理來分析,首先就是因為這裏麵有大量的我平時念誦咒語的功德,做了回向,故而如此,因為念咒獲得的能量,是超越自然規律的,回向諸天,他們可以得到,是可以利益他們的其次,諸仁者盡知,包括毗沙門天在內的二十八天,都是護持我們佛弟子的,我們平素受用諸天的護持,本質上已經造成我們負欠諸天,故而,我們回向諸天他們也可以得到對應比例的福德,也就是說,回向諸天也有報恩的成份在裏麵;因此,我回向諸天,他們得到利益,反之,我也得到他們的護持。本來這些事情,我大約是06年07年就在使用這些方法,到2008年春節前後,我第一次在互聯網上發表這種回向,當時隻寫了回向毗沙門天,有很多師兄回向毗沙門天神,受到了天王給予的很殊勝的護持效果,私下我也教一些師兄念咒的一些功德,可以回向二十八天,獲得的護持力更大;本來這隻是當年我的一點小小經驗,現在我也不是特別重視。最近數年,我更加重視福報,如果不好好修福,就算是諸天擁護,很多大事情,還是不能成辦;因此,人生在世是福德為王,離開福德,僅僅依靠鬼神之力,依靠諸天之力,對你的幫助是很有限的,就算他們想幫你,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故而,關於毗沙門天王回向,以及回向二十八天的回向文,十年之間,我給很多師兄說過,他們也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為什麽我卻閉口不提這些感應呢?因為我希望大家老老實實多拜佛,修一點實實在在的福報,然後有諸天的協助,你才會各種事情順利,如果自己不修大福德,僅僅依靠和諸天天王建立善緣,獲得諸天護佑來成就事情,實話說,隻能成就小小吉祥,大事情不能成辦,大事情,必須要修大福德!因此,福德是一切成就之根本,福德為王;故而,我很少說諸天的這些護持法,鬼神的護持法,我很少說這些,這些經驗,以前我都非常豐富,但是不得不告訴大家,福德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如果不修福整天隻求諸天或者鬼神護持,利益比較小;另外,大家知道,對於戒行不好的師兄,淫欲心控製不好的師兄,五辛酒肉難以有效控製的,或者這些隻能暫時做到某個階段,不能長久奉持的,對於這部分師兄,就連念咒這麽殊勝的教法,我都很少推薦,我寧可推薦他們老老實實多拜佛,因為你做不到這些基礎,你念咒得不到深入持久的利益,或者你雖然暫時得到念咒利益,但是一旦你後麵違背咒語的三昧耶,某些得到的成就又會陸續退失,鑒於念誦咒語得利益的這些特殊性,因此,我寧可更多的推薦普通的學佛人,以拜佛修福為主;至於各種對自我要求已經很高的師兄,再轉入修持咒語,這是務實的做法。因此,對於諸天法、鬼神法、我很少推薦;乃至於對於念咒,我也隻是推薦少數自我要求很高的師兄修持。本來不準備再說這些事,因為您問到我當年撰寫《毗沙門天王回向文》的事,這裏略說幾句。
 
又問,既然供養之福回向不得,摩訶斯那優婆夷以供養二尊者之福,咒願毗沙門天,確屬何義?
 
吉祥果回答:天王護持眾生,自然該優婆夷亦受天王護持,故而天王應可得摩訶斯那優婆夷回向之利益;除此理之外,天王教之以供養二尊者福咒願自身得利益,反之,天王又承諾以未來護持摩訶斯那優婆夷增其福祿作為報償,本質上說,這已經不是回向層麵的問題,而是一種利益交換。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麽財神護法神佛菩薩,非要你付出一點東西,才給你某種利益?因為自然規律如此。佛菩薩提醒我們供養佛菩薩,不是佛菩薩需要,不是財神需要,是自然規律下麵,你需要有付出你才能得到;這裏也是這個意思,你用你的福德咒願毗沙門天王得到利益,那麽,在自然規律下麵,這種回向能否受用呢?是不能的!但是毗沙門天以護持摩訶斯那優婆夷增福祿的方式回饋,這樣就可以得到,也可以受得起了!所以,本質上說,說的是咒願,實際上這裏麵有一種利益互換,等於有一種交易在裏麵。毗沙門天是八地菩薩,不是佛菩薩存心和我們交易,是自然規律下麵,你必須付出一點利益,才能得到相應的利益。因此,這一段經文,說的是咒願,一般會聯想到回向,實質咒願很多時候是一種福德力的強行加持,類似於諦實語那樣的加持,這個已經超越了回向的原理;但是不管是回向也好,還是咒願也好,還是諦實語加持也好,你要想得到那個咒願給你的利益,你一定要付出另外一個利益給對方,這時你就可以受得起,也不是白白受用了,說白了,就是消供養了!這段經文,就是毗沙門天,用護持摩訶斯那優婆夷的方式,消了摩訶斯那優婆夷用供養二尊者福為天王咒願的供養,如果不消這個供養,天王就負欠摩訶斯那優婆夷了;所以,天王以護持之功,來消對方福德給自己咒願的利益。佛法裏麵,有的師父會講經說法的,你如果供養了他,師父會給你說法,用給你說法的方式消供養,也有這樣做的,就是不讓你的付出得不到回饋,也不白白享受你的給予。我在《福德遷徙易主之法》一文之中,反複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自然之福回向給某位亡人,亡人如果和回向者沒有互相的負欠關係,那麽,自然之福回向對方是得不到的;但是,如果你請佛菩薩從中中介一下,讓對方亡者用等值資財之福,來換取你的等值的某個造像之福,隻要對方亡者同意這個置換方案,亡者立即就可以百分百完全得到你的造像之福;因此,我使用的,也是讓對方有付出的方式,公平置換你的造像之福,讓沒有造像之福的亡者,頃刻之間,通過自願的公平置換方式,令其得到造像之福,獲得超度,而不是通過強行回向!強行回向自然的施受之福,不具緣者實際是得不到的,回向者僅僅隻是訓練了一下發心,對方實質得不到。因此,這裏毗沙門天王和摩訶斯那優婆夷之間,也有這種類似的等值互換,而不是白白給予,也不是白白得到,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對方真實得到某種利益;我們很多時候,懷著一廂情願的善意,願意回向對方,這個發心絕對是值得鼓勵的,可是問題是,我們不能僅僅認為有了發心,就可以讓對方得到利益,更重要的是,你讓對方得到利益的方法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樣才能讓對方真實得到。前麵我發表了一個造像感應,是某師姐的造像,好像是給公婆造像的,但是她是發心給對方造像,可是公婆和兒媳之間的業緣關係,往往不如她丈夫和公婆之間的業緣關係深厚,因此,如果是她丈夫捐資造像為父母,其父母得到利益更多。如果是這位師姐希望讓公婆得到造像之福獲得超度,最好使用我博客推介的《福德遷徙易主之法》,請佛菩薩從中周旋一下,讓亡故的公婆同意用等值的福報,換取兒媳給公婆的某個具體的造像之福,這樣亡故的公婆可以全部得到某個造像之福,這個比生硬的不具緣回向,利益亡人更究竟。總之一句話,讓對方白白得到錢財,對方實際會失去利益、回向讓對方不具緣者得到某種福德,不具緣者實際得不到,或者緣淺薄者得到很少;最終,一切你想給對方的利益,在這個利益是自然施受之福的前提下,最好讓對方以等值自願交換的方式來換取這個福德,這樣對方才能真實得到。很多方法,看起來不慈悲,看起來自私,實際是對眾生有利的,因為這個符合自然規律,還有一些方法,看起來大公無私,實際效果是自私自利的,甚至對眾生有害的;還有一些行為,看起來對眾生有利,實際眾生得不到利益,比如自然之福的不具緣回向,這隻是表麵文章,或者隻是一種發心,沒有產生實質對對方的利益;總之,各種情況都有;因此,我們最終要讓對方得到利益,必須使用一些看起來自私的,看起來商業的公平交易方式,才能讓對方真實得到,甚至有時候,要讓對方吃點苦頭,要讓對方辛苦付出,很多看起來不慈悲的,是真正的大慈悲。
 
 
又如《毗沙門天王經》說,頌念吉祥讚,讚歎毗沙門天王及其眷屬獲得吉祥;本質上說,一切對佛菩薩的讚歎,都是將佛菩薩的福德減損給我們自己的行為,普賢十願,教導讚歎如來,實質是諸佛的自我犧牲精神,讓我們讚歎諸佛得到福德利益,但是得到讚歎的諸佛,自身會因為被讚歎而減損一定的福德!因此,被隨喜,被讚歎,都是自損,反之,讚歎人,隨喜人,都是自利;但是既然如此,毗沙門天王為何教導我們讚歎他和他的眷屬呢?這就是菩薩的發心!當你讚歎天王的時候,你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天王給予的一些福德,因為自然規律如此。所以,天王是八地菩薩,讓我們讚歎他,不是天王自私,而是天王希望自損一些福德給我們,讓我們得到好處,這裏麵很多東西,大家要從不同層麵和角度去理解。毗沙門天王讓我們讚歎他和他的眷屬,如同《普門品》觀世音菩薩示現接受供養,都是同一個原理,就是犧牲自己的福德給我們,來利益我們。這是佛菩薩的發心,但是對於我們凡夫,最好不接受別人的讚歎隨喜,別人一讚歎你隨喜你,你的福報就漏了;大德教我們修陰德,德行不讓人知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佛法不管怎麽橫著講豎著講,內在原理其實都是相通的。
 
吉祥果 2017-01-09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