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要品第九
昔舍衛國王名波斯匿。來至佛所。下車卻蓋解劍脫履拱手直進。五體投地稽首足下長跪白佛。願以來日於四街道。施設微食欲使國人知佛至尊。願令眾生遠鬼妖蠱。悉奉五戒以消國患。佛言。善哉。夫為國主宜有明導率民以道求來世福。王曰。至真請退嚴辦。手自為饌身往奉迎佛與眾僧。俱至四衢。佛至就座。即行澡水手自斟酌。佛飯食畢。於四道頭為王說法。觀者無數。時有兩商人。一人念曰。佛如帝王。弟子猶忠臣。佛陳明法。弟子誦宣。斯王明矣。知佛可尊屈意奉之。一人念曰。斯王愚哉。爾為國王將複何求。佛者若牛。弟子猶車。彼牛牽車東西南北。佛亦如是。子有何道而下意奉之。二人俱去行三十裏。亭宿沽酒共飲平論屬事。其善念者四王護之。其惡念者太山鬼神。令酒入腹如火燒身。出亭路臥宛轉轍中。晨商人車五百乘轢殺之焉。伴明日求之已然曰。還國見疑殺人取物去。不義輕身委財。逝至他國。國王崩亡無有大子。讖書雲。中土有微人當王斯土。故王有神馬任王必屈膝。即具嚴駕神馬印綬行求國主。觀者數千商人亦出國。太史曰。彼有黃雲之蓋。斯王者氣也。神馬屈膝舐商人足。群臣豫作香湯澡浴。拜為國王於是遂處位聽省國事。深自思曰。餘無微善何緣獲此。必是佛恩使之然也。即與群臣向舍衛國遙稽首曰。賤人無德蒙世尊慈恩得王此國。明日願與應真眾俱垂意顧斯。一時三月佛告阿難敕諸比丘。明日彼王請。皆當作變化。令彼國王人民歡喜。各作神足往到彼國。皆次就座如法儼然。下食畢訖澡手為王說法。王曰。吾本微人素無快德。何緣獲斯。佛告王曰。昔彼大王飯佛於四衢道。王心念言。佛如國王。弟子猶臣下。王種斯核。今自獲果。後一人雲佛者若牛弟子猶車。彼人自種車轢之核。今在太山地獄為火車所。轢自獲其果然。非王勇健所能致矣。為善福隨為惡禍追。此為自作。非天龍鬼神所不能與此。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惡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車轢於轍
心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樂自追 如影隨形
佛說經偈已。王及臣民聽者無數。皆大歡喜逮得法眼。
昔長者須達買太子園田。共造精舍奉上世尊。各請佛及僧供養一月。佛為二人廣陳明法。皆得道跡。太子隻陀歡喜還東宮。歎佛之德作樂自娛。隻弟琉璃。常在王邊。時王素服與諸近臣及後宮夫人。往詣佛所稽首禮畢。一心聽經。琉璃在後典衛禦座。時諸倿臣阿薩陀等。奸謀啟曰。試著大王印綬。坐禦座上如似王不。於是琉璃即隨其言。被服升座。諸倿臣等皆共拜賀。正似大王千載遭遇黎庶之願。豈使東宮窺[門@俞]於此。此之禦座豈可升而複下也。即率所從貫甲拔劍。自就到祇洹精舍。斥徙大王不得還宮。與王官屬戰祇洹間。殺王近臣五百餘人。王與夫人播迸。晨夜至舍夷國。中道饑餓。王啖蘆菔腹脹而薨。於是琉璃遂即專製便拔劍入東宮斫殺兄隻。隻知無常。心不恐懼顏色不變。含笑熙怡甘心受刃。命未絕間。聞虛空中自然音樂聲迎其魂神。佛於祇洹即說偈言。
造喜後喜 行善兩喜 彼喜惟歡
見福心安 今歡後歡 為善兩歡
厥為自祐 受福悅豫
是時琉璃王尋興兵眾伐舍夷國。殺害釋種道跡之人。殘暴無道五逆兼備。佛記琉璃不孝不忠眾罪深重。卻後七日當為地獄火所燒殺。又太史記記與佛同。王大怖懅即乘船入江。吾今處水火焉得來。七日日中有自然火。從水中出燒船覆沒。王亦被燒恐怖毒熱忽然沈終。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造憂後憂 行惡兩憂 彼憂唯懼
見罪心懅 今悔後悔 為惡兩悔
厥為自殃 受罪熱惱
佛說是已告諸比丘。太子隻者不貪榮位守死懷道。上生天上安樂自然。琉璃王者狂愚快意死墮地獄受苦無數。一切世間豪貴貧賤。皆歸無常無長存者。是以高士殞命。全行為精神寶。佛說是時莫不信受。
昔耆闍崛山後有婆羅門七十餘家宿福應度。佛到其村現道神化。眾人見佛光相巍巍莫不敬伏。佛坐樹下問諸梵誌。居此山中為幾何世。有何方業以自供給。答曰。居此以來三十餘世。田作畜牧以此為業。又問。奉修何行求離生死。答曰。事日月水火。隨時祭祠。若有死者。大小聚會唱生梵天以離生死。佛語諸婆羅門。夫田作畜牧祭祠日月水火唱叫生天。非是長存離生死法。極福無過二十八天。無有道慧還墮三塗。唯有出家修清淨誌。履行寂義可得泥洹。於得世尊即說偈言。
以真為偽 以偽為真 是為邪計
不得真利 知真為真 見偽為偽
是為正計 必得真利 世皆有死
三界無安 諸天雖樂 福盡亦喪
觀諸世間 無生不終 欲離生死
當行道真
七十婆羅門聞佛所說。欣然意解願作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須發自墮皆成沙門。佛與比丘共還精舍。至於中路顧戀妻息各有退意。時遇天雨益懷憂慘。佛知其意。便於道邊化作數十間舍。入中避雨而舍穿漏。佛因舍漏而說偈言。
蓋屋不密 天雨則漏 意不惟行
淫泆為穿 蓋屋善密 雨則不漏
攝意惟行 淫匿不生
七十沙門聞說此偈。雖強自進猶懷瞢瞢。雨止前行。地有故紙。佛告比丘取之。受教即取佛問比丘。以為何紙。諸比丘白佛。此裹香紙。今雖捐棄處香如故。佛複前行地有斷索。佛告比丘取之。受教即取。佛複問曰。此何等索。諸比丘白佛。其索腥臭。此係魚之索。佛語比丘。夫物本淨。皆由因緣以興罪福。近賢明則道義隆。友愚闇則殃罪臻。譬彼紙索近香則香。係魚則腥。漸染玩習各不自覺。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漸迷習非
不覺成惡 賢夫染人 如附香熏
進智習善 行成芳潔
七十沙門重聞此偈。知家欲為穢藪。妻子為桎梏。執信堅固往至精舍。攝意惟行。得羅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