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公眾號 “水解諸相” 原創文章 《修行獲利的兩條途徑 》

(2021-07-03 16:34:07) 下一個

修行獲利的兩條途徑

水解諸相

       不久前,我收到湖北的一個讀者反饋,他在之前曾經跟我請教過一些修行的問題,當時我給他提了幾點建議。為什麽讀了一年多的大乘經典不如半個月的上供下施?這當中的原理非常高深,也非常簡單,我試著努力把它講明白。

佛法最根本的理論是什麽?因果定律!這是佛的智慧對整個世界運行原理的一個宏觀而精細的論斷,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根本出發點。
什麽是因果定律?簡單通俗地說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麽想得到健康的果,應該種什麽因?
施食一定是健康的因。眾生因為接受了我布施的食物,吃飽喝足,他就有力氣,他就身體好。這個因種下了,得到的果當然就是我也會有力氣,身體好。
放生一定是長壽消災的因。眾生本來將要死於刀下,因為我出錢把它救下來,並且放生了,它因此而免於頭破血流,可以多活一段時間。這個因種下了,得到的果當然就是我也會免於流血傷身之災,壽命增長。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這是必然的道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因果定律。

以上的因果定律,大家都應該能理解。那麽接下來我問一個問題:“種讀經的因,怎麽會得到健康的果?”
答不出來了吧!這明顯不符合因果定律!
很多人讀經又想得到長壽,讀經又想得到財富,讀經又想得到名氣······仿佛讀經可以成為一切所求的因,哪有這麽厲害的因,隻要種了這個因,什麽都可以得到。

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中還能推導出進一步的結論,那就是種瓜不會得豆,種豆也不會得瓜。因此妄想用讀經來得到各種各樣果報的人,麻煩你清醒一下,不要種錯了因,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最後徒勞無功。

但是佛在經上明明說讀經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好報,這又是為什麽?這裏麵的原理不是因果定律,而是一種承諾,是佛菩薩以自己強大的神通力量為基礎作出的承諾:“如果你讀經,按照經中所說的去做人做事,那麽我就滿足你的所求。”
這非常像我們小時候,爸媽給我們許下的承諾:“如果期末考試你考到了90分以上,我就帶你去遊樂園玩,就給你買兩套玩具,就帶你去吃一頓大餐,就給你買一套名牌衣服,就······”最後期末成績出來,我們考到93分,爸媽果然不食言,兌現了他們當初的承諾;也可能我們隻考了87分,爸媽就沒有什麽獎勵給我們了。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隻有等值的交換。所有的承諾都是有條件的,父母會給孩子獎勵是因為孩子考出了承諾中的成績,那麽佛菩薩在我們沒有種下因的情況下,把各種好的果報賦予我們,這肯定是有條件的。

條件是什麽呢?有通行的條件,有特定的條件。

例如五戒十善,這些是通行的條件,也就是說不管修佛門中的哪個法門都必須達到的條件。先看《佛說十善業道經》中的經文:

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複如是。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自己持戒不穩,行善不足,達不到佛菩薩提出的條件,卻又妄想佛菩薩兌現他們許下的承諾,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特定的條件是每一個修法中,每一部經典中獨有的條件。要在達到通行條件的基礎上,又達到這些特定的條件,那麽這部經中佛菩薩承諾的好處才會給到你。以《地藏經》為例: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湣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注意!高度注意!這裏的條件並非隻是讀經,而是除了讀經還需要“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

常常有人跟我問,為什麽自己天天讀《地藏經》讀了三年五載,還是得不到經中說的這二十八種利益。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二十八種利益從來就不是隻有讀經這一個條件。世尊已經把話說得明明白白,隻是你自動忽略了“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

從因果定律來看,不僅讀經不是得到各種好處的因,而且念佛菩薩的名號也不是,念咒語也不是。
但是我們看到經文說念佛菩薩的名號就能得到什麽好處,念這個咒語又能得到什麽好處,念那個咒語又能得到什麽好處,統統這一切都是佛菩薩的承諾,都是有條件的,不要以為可以白拿。
既然如此,那麽在行動之前就要想清楚:為了得到某個好處,如果你能做到經文說的條件,那麽你就去讀經、念名號、念咒語,你會如願以償;如果你不能做到經文說的條件,你就別整天在那裏讀經、念名號、念咒語,而應該好好去種因。

湖北這個讀者讀一年的大乘經典求不得身體健康,聽我說施食半個月就明顯見效。他肯定還有思想行為沒達不到經文說的條件,所以得不到佛菩薩承諾的好處,而當他去施食的時候,這是種因,運用因果定律來辦事,與佛菩薩無關。不管佛菩薩加持不加持,施食這個因種下去了,果成熟的時候,果報就是健康。

我常常把讀經、念名號、念咒語稱為磨嘴皮。修行之人,在初級階段的時候可以適量磨一下嘴皮,但千萬不能把時間和精力都押在這些磨嘴皮上,而應該努力去種因。
你想得到財富,那麽就要布施錢財,出錢供僧、供佛、造佛像、建寺、修橋、鋪路等等。種下這些因,再加一些能夠催熟果報的修法才會迅速得到財富的果報。不管你持戒嚴不嚴,果報要成熟的時候,你都能得到財富。
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大富大貴之人,他們並沒有信佛,也沒有持戒,但是他們還是富貴榮華。這是他們曾經種下的富貴之因,現在因緣成熟,果報顯現。不管他們信佛與否,持戒與否,這個果報都會到來,這是自然規律。
如果不種這些因,你想得到各種利益好處,就好好按照經文說的條件,做好五戒十善這些通行條件,以及自己所修法門的特定條件。否則在佛門讀了很多經,最後隻是增長了一點善根,不得利益。
依靠佛菩薩的承諾得到利益,這裏麵還有一個可怕的波動問題當你精進的時候,利益湧現,效果顯著。但是每個人的狀態都是波動的,當哪天自己突然退轉了,突然犯了錯,例如邪淫發作了,那麽佛菩薩這邊的加持力馬上撤退,承諾的利益就收回去了。由此可見,以這種方式在佛門獲取利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稍有不慎,又要重頭再來。
對比不難發現,利用因果定律來獲取利益是相對穩定的,而通過佛菩薩的承諾獲得利益是相對波動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必須注意取舍,合理組合兩者占比。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來找我,要我傳授他哪個哪個咒語,我全部都拒絕了。表麵看,我好像很吝嗇,不願意分享佛法,把好的咒語掩著藏著,不給別人知道似的。其實,我這是真慈悲。
咒語再好,試問哪個人是能穩持五戒十善之人,更別說經文裏講到的那些特定條件。把咒語傳給一個人,他整天在那裏念咒,時間和精力都付出去了,最後也沒得到什麽真實利益,豈不是害了他。
不否認他在念咒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點感應,讓人高興一下,可是那點感應根本不是大海,那叫浪花一朵朵,迷人而無實用。

希望修行之人明白此中原理,在初級階段都要大量出錢出力去種因,而不是整天想著通過磨嘴皮來獲利。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Mcip97pb3neqnfcangZ9AQ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