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beat 鋼琴教學

最近在微信上聊了些與鋼琴教學有關的話題,文章貼後很快就成了曆史,覺得浪費,存在這裏,或許有人會有興趣。
如帖子譯自英文,皆借助穀歌、百度等翻譯器為主,博主僅作最低限度的編輯,標準僅是能讀懂。乞讀者見諒。
謝謝!
正文

樂譜版本的區別和選用 -- by卜劼

(2021-07-17 22:06:57) 下一個

卜劼 | 樂譜版本的區別和選用

卜劼 鋼琴藝術雜誌 2 days ago

  

瀏覽一家出版社的網站時,偶然看到這樣一句話:“花了那麽多時間練習,你真的確信你彈奏的是作曲家所思嗎?”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有多少人對樂譜版本感興趣呢?可能有人認為版本問題隻是專家學者研究的東西,普通人有譜子用就行了;或者認為出版了的就是值得信賴的,沒有必要去懷疑。其實,隻要是出版物,小錯誤、疏漏,甚至編訂者有意無意地曲解或篡改都在所難免,文本質量全看出版公司的聲譽、理念和質量把關,樂譜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秉承忠於作曲家原意﹑尊重原作的音樂詮釋理念已漸漸成為音樂家們的共識。那麽了解作曲家的原始意願從哪裏開始呢?當然是從樂譜開始。樂譜是承載作曲家意圖的載體,是演奏者和作曲家溝通的唯一媒介(尤其是留聲機發明以前的作曲家們)。然而,作品在傳抄、編輯和出版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很難保證其本真性。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稍不留神,我們的演奏可能會南轅北轍,就如同我們讀《三國演義》 ,而不是《三國誌》,前者的許多細節與真實的曆史沒有太大關係;抑或我們用的版本是粗糙的商業印刷品,錯誤百出。當今我國鋼琴整體水平正在穩步提升,而對於樂譜權威性的問題似乎重視不夠,長此以往,輕者對學生是一種誤導,重者在國際舞台上可能犯下低級錯誤,貽笑大方。希望本文能讓我們對此問題引起重視,同時也給大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作為參考。

對一般演奏者或教師而言,我們可以將常見樂譜分為三類:專家版、教學版和淨版。在具體論述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麽是版本。中文字典解釋 “版本”為:“同一書籍因編輯、傳抄、印刷、裝訂等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本子。”樂譜也一樣,由於編輯、批注和印刷的不同而大有區別。上述三類版本都是經過編輯加工,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同一出版社也會出版不同版本),它們的區別在於編輯的出發點、目的和理念不同,印刷質量也存在差異。

專家版 這一類樂譜主要出自演奏家、理論家之手,他們根據自己對某個作品的理解,在音樂處理上,如句法、指法、弓法、運音法、力度、踏板和速度等在譜麵上加注,添加自己的見解,目的是把個人對作品的理解、演奏經驗和風格傳遞給他人,同時在彈奏技術上也給予引導。這一類版本最著名的有車爾尼注釋的巴赫鍵盤作品及貝多芬的全套奏鳴曲,漢斯·比紹夫的巴赫版本,布佐尼的巴赫版本,漢斯·馮·彪羅、施納貝爾、申克、阿勞、巴裏·庫珀、斯多爾德·高登的貝多芬奏鳴曲集,卡爾·克林德沃斯、朱利尼·馮塔納的肖邦版本,以及我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潘一鳴教授編訂的《貝多芬奏鳴曲》和趙曉生教授的《巴赫十二平均律》版本,等等。專家版是量最大的版本,集中體現了專家的研究成果和他們對作品的理解,主觀性較強,注釋較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版本會提供資料來源,並對結論作詳細解釋;但有些就不怎麽客氣,直接標上個人的想法,或肆意篡改,讀者很容易被誤導。對於專業的演奏者來說,這一類版本雖然在演奏詮釋和二度創作方麵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不宜作為學習作品的第一本樂譜,更不能作為唯一使用的樂譜版本。

教學版 教學版同樣是專家編著的,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作品,因而在練習方法、音樂和風格處理等方麵都給予比較詳細的進階式的練習方法建議。最有名的版本如阿爾弗雷德·科爾托編訂的肖邦、李斯特、門德爾鬆、格裏格等教學版本,他對每首作品的音樂性格和技術難點做了大篇幅的講解和分析,有時一個技術難點可能會給出十幾種練習方法,可謂傾情相助。另外,由美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威拉德·帕爾曼編著、阿爾弗雷德出版社出版的巴赫係列作品也是出色的教學版,每本教材都有專文注解、難易程度排序、速度統計,並在譜麵上用淺灰色標出裝飾音的實際演奏音符、句法、指法、力度等。國內出版的專家講解的作品,如中央音樂學院趙屏國教授的柴科夫斯基《四季》教學版;常樺教授注解的肖邦、李斯特的教學版;上海音樂學院林華教授的《林華教授教你彈巴赫》係列教學版等都屬於這一類。另外,按照級別選編的演奏曲集、考級曲集和相關的曲目講解等都屬於教學版範疇。總之這類版本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向、練習步驟和演奏標準,因此,專家的學術水平和教學經驗也就決定了版本的權威程度,在選用時要多了解。

淨 版 淨版的出現始於20世紀音樂界對19世紀以來演奏風格的反思。自從演奏家這一職業產生以來,如何對待作曲家的作品,如何擺正演奏家和作曲家的關係與位置始終是具有爭議的話題。坊間流傳的一個故事或許是對當時藝術思潮狀況的最好解釋。

20世紀著名波蘭鋼琴家、巴洛克音樂專家旺達·蘭朵芙斯卡(Wanda Landowska)長期在巴黎演奏、教學,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在約1941年時暫時搬到法國南部的小城巴紐爾斯居住。恰巧在距她幾十公裏的一座小城中也住著一位西班牙著名大提琴家帕布羅·卡薩爾斯。一天,卡薩爾斯帶著秘書來拜訪旺達·蘭朵芙斯卡,旺達為他們演奏,接著他們開始討論一些問題。卡薩爾斯問她彈奏顫音時為什麽總是從上方音開始,他不確定這是必須的。旺達向他解釋了理由,並帶卡薩爾斯走進書房,拿出利奧波德·莫紮特的《如何演奏小提琴》一書,其中有關於巴洛克和古典時期裝飾音演奏習慣的描述。卡薩爾斯聽著、看著那本書,但仍然不太確信。於是蘭朵芙斯卡笑著對他說:“親愛的帕布羅,我們不要爭了,你繼續演奏你的巴赫,我演奏巴赫的巴赫。”這則故事說明在20世紀40年代,對於巴赫作品的演奏仍有分歧。但也正是由於有蘭朵芙斯卡這樣的一批音樂家對演奏實踐的反省和思考,才開啟了後來的所謂權威演奏(Authentic Performance),或者稱為有曆史觀的演奏(Historical Informed Performance)的運動,目的是試圖扭轉當時音樂界對待作曲家,特別是早期作曲家作品的主觀態度。這項運動持續到了今天,並逐漸壯大,已成為音樂界的主流共識(當然對於在古樂器上演奏的絕對複古可能性仍然有爭議)。

正是因為“二戰”後人們在演奏風格方麵對待原作的態度趨於嚴謹,這也同時促進了出版業的革新。於是,1948年第一家淨版(Urtext)公司在德國成立,它的使命是專注於出版尊重作曲家本意的樂譜,這家公司便是至今依然享譽全球的亨樂音樂出版社。Urtext是德文詞,有多種中文翻譯,如“原始版”“原典版”“真確版”“淨版”等,本文選擇常用的“淨版”作為翻譯標準。Urtext最早的意思是針對文學文本中編者添加的內容進行清除,以恢複作品的原貌,如莎士比亞的戲劇、歌德的詩作,甚至《聖經》,等等。Urtext一詞在樂譜中除了有剔除不屬於作者的標注的含義以外,另外一層意思是力求反映作曲家最終的意圖(注意,不是最初的構想,而是最後確定的想法)。因此,淨版也是專家、學者通過考證、比較和研究而得出的校注版,它的獨特之處是編輯者著眼於揣摩、還原和再現作曲家的真實意圖,盡量做到客觀,無個人對作品的主觀評判。通常他們要參照各種手稿、傳抄本、第一次出版的版本、作者書信等來做出最後的判斷和決定,這是一項非常艱巨而辛苦的工作。繼亨樂出版社成立以後,歐美各大出版商相繼開始編訂出版Urtext版本。目前市場上凡是明確標注“Urtext”的便是淨版,沒有標注的便屬於其他版本。

那麽,是不是淨版就是幹幹淨淨的,所有淨版版本都一樣呢?回答是否定的。上文提到過,淨版也是經過人為判斷、考證、取舍而成的版本。不同出版社擁有不同的專家團隊,在許多問題上自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巴赫的《二部創意曲》第三首第10至12小節為例,對照三家著名出版社的淨版,我們會看到一些細微的差異。先看一下巴赫的手稿。

首先我們會發現手稿非常模糊不清,很難讀譜,尤其是紙張、筆墨生產行業不發達的早期手稿。巴赫在右手常常使用C譜號(為了避免過多加線),連線、裝飾音記號等寫法非常隨意,還有些墨跡的汙點。顯然,指望演奏家直接拿手稿來演奏太難了!我們來比較一下各種淨版是怎樣清理、還原的。首先來看亨樂版。

Image

接下來是維也納原始版。

Image

再下來是德國騎熊(也作“騎熊士”)出版社的 “新巴赫版本”(Neue Bach-Ausgabe),是德國音樂學家打造的淨版,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Image

以上三個出版社可以說是目前國際上最有權威的淨版出版機構,它們在業界的聲譽和受專業人士認可的程度亦不相上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同屬淨版,細節處理仍有不少差別。亨樂版和維也納版在連線處理上基本相同,但指法不同;亨樂版把回音記號放在第11小節的第一個音上方,維也納版放在第一和第二音之間;第11小節的顫音為不確定元素,亨樂版使用了方括號,維也納版使用了圓括號,騎熊版比較有特點,首先沒有提供任何指法,其次去掉了顫音(沒有“tr” 標記);再者,騎熊版第12小節的連線開始於第一個音,而非上述兩個版本開始於第二個音。從這些差別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淨版的專家對版本的幹淨程度理解不同。騎熊出版社認為譜麵越幹淨越好,這反映在不加指法(巴赫本來就沒寫指法)、去掉有爭議的顫音這兩個方麵。但是亨樂和維也納出版社似乎為客戶服務的心更多一點兒,都加了指法(對此很多人不以為然,亨樂早期版本的奇怪指法害了不少學子)。其次,淨版不都是統一的,盡管專家們都懷著良好的願望盡量複原作曲家的原始意願,但是由於對原始材料分析的角度和側重麵不同,最後依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第12小節連線開始的位置問題很能說明這一點。因此,在選用淨版時也需要有警惕的眼光,不要盯著一家不放,以為有一本淨版就寶典在握、萬事大吉了!

如果說淨版之間出現的隻是對原作判斷的細微差別,專家版呈現的可能是編訂者刻意的出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請看同一首創意曲相同的片段,車爾尼是怎樣處理的。

你會驚訝地發現,車爾尼在這短短的三小節中自說自話地加入了八個原版中沒有的標記!這裏我們不討論他加得是否合理,問題是假如一個學生開始學習時就虔誠地照著這個版本練習,以為這就是唯一權威的詮釋,那豈不是很危險?因此了解版本並不是為了評判好壞,而是為了溯本求源、返璞歸真,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在練習的過程中當然可以借鑒各種專家版本,但這是你知根知源、心中有數後才可以做的事。

這就自然過渡到了一個常見的問題:到底如何選用樂譜呢?是不是所有的曲子我們都要用淨版呢?簡單的回答或許是肯定的,但更深入一點兒來探討版本選用這個問題時,還是要區別對待。

 

1.古典時期及之前的作品

首先,我認為學習古典時期及其之前作曲家的作品,必須要擁有一部或多部淨版。因為早期的作曲家,如巴赫、亨德爾、斯卡拉蒂、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等記譜方式都比較簡潔、潦草,後人添枝加葉,或者編訂者誤判的概率相當大,隻有依據淨版才能探得作曲家的真意。值得提醒的是不同淨版對早期的運音法標記和解讀至今沒有達成共識。以莫紮特的作品為例:莫紮特的手稿上會出現圓點和短小的一條豎線(下稱 “鈍點”)看似不同的兩種記號,有時很明顯是圓點,有時看得出是鈍點,但也有很難判斷的時候。

認真的專家們絞盡腦汁試圖研究出個所以然來,問題在於莫紮特是使用同一種記號但因為書寫的輕重不同而稍有筆跡上的差別,還是他有意使用了兩種記號?時至今日還是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大部分學者認為莫紮特及之前的作曲家,圓點和鈍點的意思是不分的,都表示斷奏,沒有程度上的差別。新格羅夫字典 “Articulation Marks”詞條中引用了C.P.E.巴赫的觀點,他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兩種斷奏標記,一種即可,至於斷奏的程度應該由演奏家決定”。於是,三家出版社在這個問題上再一次各顯神通了,亨樂版認為既然史料說了,莫紮特的兩種斷奏記譜法沒什麽區別,那就決定全部改用符合現代記譜習慣的圓點;維也納版認為莫紮特手稿大部分斷奏看上去都像鈍點,因而決定,除非是明顯的圓點標記,否則一律采用鈍點;騎熊出版社最實誠,他們盡最大可能分出圓點和鈍點的標記,一五一十地分別展示出來。這三家的做法是不是都非常有意思?了解了這一點,以後看到不同的版本就不會疑惑了。總之,早期樂譜的記譜及解讀方式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此文不可能延伸探討,但要真正利用好淨版,的確需要對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演奏傳統做一番研究,才能真正讀懂淨版。

Image

 

2.古典時期以後的作品

浪漫時期以後的版本問題雖然依然存在,但相比古典時期以前要容易分辨得多。這個時期的作曲家們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標記得比較仔細,尤其是速度、運音法、力度等趨於細致準確,而且在出版時,對校稿工作相對認真,因此留給編輯發揮的餘地實在是不大。版本的差別大多在於出版的排版或印刷誤差。歐洲的幾個較大的出版社,如布賴特科普夫與黑特爾(又稱大熊出版社)、朔特音樂出版社和彼得斯音樂出版社等都曾是舒曼、門德爾鬆、格裏格、勃拉姆斯等人心儀的出版公司。這些老牌出版社出品的浪漫派以後作曲家的作品版本基本都是可信的。當然如果有可能還是可以選擇標注有“Urtext”的淨版。目前幾乎各大出版社新編訂的古典樂譜都是以淨版的理念來編纂,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因此可以說樂譜選擇是越新出版的越好。

 

3.各國出版社的專長

在出版方麵各個國家當然都對本國作曲家情有獨鍾,並且有得天獨厚的權威性。比如波蘭音樂出版社的肖邦(楊·艾凱爾編訂),匈牙利布達佩斯音樂出版社的李斯特、巴托克,法國杜朗音樂出版社的德彪西、拉威爾、福雷、普朗克等。在考慮這些作曲家的版本時當然可以首選他們本國出版社的版本。

 

4.數智工具的利用

互聯網的便利是一把雙刃劍。盡管網絡上有很多免費的樂譜網站可以下載、打印,但是大多數小型商業網站的版本錯誤極多,不可靠、不可信、不可用。選用樂譜是件相對專業、嚴謹的事情(除非純屬娛樂目的用譜需要),正版樂譜、正規的出版社和權威的作者是考慮的基本準則。購買高質量的樂譜就如同購買有機食物,對自己負責,對產業生態鏈也是貢獻。當然現在正版樂譜並不局限於紙質版,好的電子版、 App等也都是可以使用的。這裏給大家介紹幾款可靠、權威和實用的數智工具,以我個人的使用經驗,對演奏、教學和研究有很大幫助。

首先介紹國際樂譜圖書館(IMSLP)。它收集了大量的不在版權保護期內的樂譜版本,包括一些作曲家的手稿,早期出版的不同版本,還能找到巴赫、莫紮特、貝多芬等一些作曲家的淨版。網站為版本比較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並且全部免費。假如願意繳一點兒費用,不僅能節省下載時間,還可以聽到不少錄音。國際樂譜圖書館的App也很方便,裝在電子設備上可以隨時使用,練琴、演奏、修改和保存都方便,它兼有樂譜圖書館和讀譜軟件的功能。

其次是亨樂出版社的App。亨樂出版社已基本完成全部紙質樂譜的數字化,所有常用的淨版古典樂譜都在App裏。我最喜歡的功能是多個版本的譜麵點擊比較。另外,它提供三種以上不同的指法參考,隨時切換,還可以刪去所有指法並自己填寫。其他的功能還包括樂譜標注、修改、下載、打印和保存等。唯一的遺憾是它不是免費的,需要充值購買,除非你所在的大學與亨樂出版社有機構合作協議。

假如你研究肖邦的作品,這個網站非常有用:“肖邦在線”(www.chopinonline.ac.uk)。它是由英國劍橋大學學者約翰·林克(John Rink)等音樂學家創建的,網站包括超過六千頁的肖邦手稿、不同版本的樂譜圖片和非常易用的在線版本比較。比如,你可以點擊一首樂曲的任何一小節,七八個不同版本的樂譜就會立刻展現在你麵前,非常方便!網站完全免費。另外,約翰·林克還主持完成了最新的肖邦淨版全集,已由彼得斯音樂出版社出版。

無論是從事鋼琴演奏、鋼琴教學,或者仍在校學習,樂譜版本的選擇是繞不開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可靠、準確的版本是成功詮釋作曲家作品的重要依據。淨版已成為古典音樂出版的主流,越來越受到演奏家的尊重和重視,但淨版絕不是限製音樂詮釋的金科玉律,反倒是開啟藝術想象的源泉和出發點。善用版本將會加強我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的深度,從而提升我們在演奏和教學上的學術高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