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拜佛

(2022-03-06 18:02:16) 下一個

大約十年前的一個五月,我陪我媽媽遊了一回九華山。

那是我第一次比較認真地遊觀一處宗教聖地。五天的時間裏,我們倆緩緩拜過一處處殿堂,燒香,進貢物,捐功德箱,跟寺廟修繕人員聊天。感悟頗深。

拜佛、供神,在人力受製於自然的年月,在今天,一直是人們求取心靈慰藉的方式之一。

人們拜佛敬神,一般都帶著明確的甚至十分具體的訴求。記得在哪裏讀到過關於南方某地求神祈雨的描寫。人們到廟裏謁拜佛神,苦心祈求神靈降雨,廣潤大地。若祈得雨,便歡天喜地謝佛;如若苦祈而不得雨,極端的,便要將昨天還跪拜的佛像硬是從廟裏拖出來,鞭笞示眾予以懲罰。所以有時候,人們未必是真心敬佛信神,或者真的相信所求會有所得。求,必有所得,方信。人世間的功利主義連佛力也是無可奈何!

所以,敬佛的一個主要訓誡是,心誠則靈。求佛而得不到所求的結果,皆因心不夠誠,而不可責怪神靈不靈,未盡神責。

九華雖是佛山殊勝之地,在這裏看到的人等卻是參差不一的。

自然不乏了無佛心的觀光客,他們攜親伴友,隻是遊山看景,拜佛是順便,或者不拜。

但在九華山,我深深感受到了信徒們拜佛的竭盡全力。

我們住在了九華山的九華街。街上,有很多三五成群前來敬拜的僧人。在街邊的一間小餐館,我們遇到了幾個來自西藏佛學院的學生。聊天中得知,他們走了兩個多月才到達這裏,來九華佛學院學習。

在一處殿堂(忘記是哪一個了),有幾個白發的婆婆,雙手合於顎下胸前,繞著佛龕,雙膝著地,跪行。一圈一圈,一個小時不見她們起身。有一會兒,我跟隨在她們的側旁,隨著她們的節奏,一圈圈地轉。周圍人聲嘈雜紛擾,但她們全然沉浸在自己的心思裏,目光隻投向眼前的石板地麵,平靜的神色裏,是發自內心、毫無雜質的對佛的崇拜、敬仰。她們手裏隻持著幾根香,那是她們帶給佛的全部供物,此外,便是自己內心潔淨的虔誠。那情景很是感人,很想知道她們求拜的是什麽?

另有一類人,求佛也是極為虔誠的。所不同的是,他們重禮敬佛,香火之外(他們通常會買最粗的一把燃香),加以俗世的實物供養佛神,顯得真切。似乎隻有這樣,才會加重內心的虔誠之意,仿佛唯有重禮才能表達對佛的敬意,才能感動神靈,所求才會成真。九華山每一座佛殿旁,都設有一處售賣處,裏麵賣的多是佛香。記得最小包裝的要60元左右,更有很粗壯的一包,要幾百元。還有一種特殊的供物,油。佛像前供著的,除了常見的果物,還有一排排滿滿的桶裝油。

而寺廟的修繕似乎也有意強化佛神的無邊法力,迎合人們來此求財、求運的心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通往一處大殿的階梯。當時,那些階梯看上去很新,好像剛剛修整過。每一級台階上,除了中間刻有佛教的蓮花圖案,兩邊則是古銅錢的圖案(在網上搜到了一張照片以佐證),似乎指引給人們一條求財之梯。說不清是佛在提醒人們要廣捐向善,還是前來拜佛的人們指望著登階而上求佛見財?

我們在寺廟間穿行的時候,在一處院落,遇見幾位在修建功德牆的工匠。他們手裏一錘一鏟,在黑色的岩石板上鑿刻著那些捐了功德的人名。環顧四麵牆壁,密密麻麻的名字,代表著散落八方的信徒。

我對佛神是敬畏的。每進到一處寺殿內,比如地藏殿,都會有一種從脊背直至腦頂的酥麻感,仿佛被那看不見的神氣包裹了。而那些高高立在殿堂的必須抬頭仰望的神像,凜凜然,讓人唯有肅然以對,否則不足以表達敬仰之意。

2022年3月7日
(網絡圖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