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盡其用——從整理舊衣物說開去

(2020-05-09 22:22:05) 下一個

       去年入冬前,我又一次發動全家做大清理:將那些從未穿過的、許久未穿的、十分確定以後將不會再穿的衣物整理出來,或送人,或捐贈出去。

       多年來,我一直奉行著有“度”消費的原則,即以“需要”而非以“想要”為主導來購買家居用物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061/202004/16212.html)。比如我自己,買衣物總是“苛刻”有餘的,認為足夠好的,才會拿回家。即便如此“量入”,不知不覺地,我們依然集、攢了很多的東西!我那間差不多10平米的 walk-in 壁櫥裏,上下左右,掛著、疊著、摞著,滿滿的,是各色應季衣物。

       我們有各種的理由,保存那些我們認為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於是,我們的生活故事,濃縮成一片潦草地記著幾個字的紙條、一張地圖、一件喜歡的衣服… ...。我無可救藥地喜歡存東西:給兒子織的第一件毛衣;工作之初,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夫君花了差不多5個月的工資在“順美”給我買的一套純毛套裙;結婚時穿的紅花緞襖;出差江南買的一件蠟染上衣,出去遊玩兒揀的一塊石頭、捧回的一把沙子… ...。東西越存越多。

       有“入”亦有“出”,才是平衡。家裏的各種用物,無論如何是需要精簡的。也許是由來已久的習慣,除了因自然損壞而淘汰,我很少“扔”東西。我現在還用著移民之初隨著我們一起飄洋過海而來的兩隻不鏽鋼小鍋。十幾年的使用,它們已經略顯滄桑,我一直沒舍得換掉,畢竟它們曾經與我共同經曆了那些很不一樣的日子。時不時地,我會把它們擦洗光亮,於我,它們是紀念。

       整理衣物略有不同。如今,我們已不再“新三年、舊三年”地穿衣了。一件衣服,很多時候往往隻穿了一季,便被高高掛起。久了,家裏便滿是依然八、九成新的“舊”衣物。所以,清理衣物對我而言實是一件費心思、傷心情的事。當初,精挑細選地把它們買回家,如今往外撿,也必得是精挑細選地,把每一件衣服仔細打量過,琢磨著不同的搭配,試圖再以某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它們再捏合在一起,留下來。有時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有一條藏藍色的麻質長褲,飄垂、鬆寬、高腰,因為沒有合適的搭配,掛了幾年了,一直沒穿。去秋,配上了一件白色綿質長袖衫穿了出去,有點兒複古的味道,走在街上,偶然瞥見街邊玻璃窗裏自己的側影,暗自慶幸未曾因一念之差而把它送人。理而不清(除),精而不簡(減),基本上是我每次清理衣物的可以想見的結果,卻因此而挽救了某條長褲、短裙免於淪落他人之手。有意思的是,那些稍加心思而選擇的衣服,經年之後仍是我喜歡的,而少數粗心、應景應時而購得的,卻多半要被清掉。所幸,我很少這樣的衣服。

       孩子們則是另一個世界。他們年輕,時尚,隨著年齡的增長,穿衣的風格在一點點地褪去稚氣,變得成熟、穩重,衣物更換頻繁。也許是我經年熏染之故,兒子早已知道,所謂清減,就是將不要的衣物從他的衣櫥挪到我們的衣櫥裏而已。能穿的,他老爸全盤收下。如今,夫君從兒子那裏接過來的僅牛仔褲就已近十條,足夠穿幾夏幾冬。當然,我也會挑幾件給我自己。那些綿質的男式體恤是我的最愛,寬大柔軟,夏天穿著極其舒服。不同的是,以前我常穿夫君的T恤衫,如今,穿兒子的。

       我們減物去臃,實質上是社會資源、財富的一種自然流轉、充分共享和價值最大化的過程,是一種互通有無,而且是那一種最簡單意義上的、純粹的、不摻雜任何社會價值觀念的互通有無。

       我的一位曾經的西人同事告訴我,她和幾個好朋友,每年至少會辦一次以服飾試穿、互換為主題的聚會。大家帶來食物,帶來自己的依然“新”的舊衣物、服飾等等,擺開來,吃喝、試穿,有喜歡的就拿走。她的一套MK套裝,就是這麽“換”來的。前兩年,我的一位好友回國工作,臨行前清理衣物時,我去挑挑揀揀了一些我絕不忍心花錢買的、超級“時髦”的東西,比如,當下盛行的差不多人腿一條的那種裹臀細如雞腸的牛仔褲、露著廣泛後背的連衣裙等等。兒子少年時喜歡的一些帽衫,如 American Eagle, Abercrombie & Fitch, Hollister…,有5、6件之多,隻洗了一、兩水,留了好幾年了。去年初,朋友帶兒子來家裏玩兒,我拿給小家夥看,他很喜歡,高興地全部收下。我更是高興,看到自己喜愛的東西繼續被珍愛,很是欣慰。

       以低價錢購買一些輕微使用過、甚至沒有用過的新的“舊”物品,在很多人看來,是很正常、很應當的事。一朋友前兩年懷孕備產期間,加入了一個準/新媽媽小社團,幾個月的時間,從團友那裏買了從紙尿片、奶瓶奶嘴衣帽鞋襪到嬰兒推車、嬰兒專用汽車座椅等等幾乎所有用品。其中一輛九成新的嬰兒推車,她隻花了2、3百就買下了,而新的要$1,000多加幣一輛。

       還有,夏季的周末,在居民區裏,經常有 garage sales 或 yard sales,人們在家門口,把自家不再需要的物品擺出來售賣,有很多人逛。碰巧的話,花上幾文錢,便可以買到一件新的你正需要的物件。

       加拿大的一些慈善團體,經常麵向社會廣集各類舊而不損的衣物、用品,整理後,或者發送給其他更需要的人,或者經由二手物品店售賣而集成善款,轉而支持醫學、醫藥等領域尖端科研。在多倫多的一些購物中心、超市附近,慈善組織設立著流動的收集箱,方便人們一年四季隨時捐贈。盡管對捐贈者而言,捐出的都是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也許是慈善、助人在這個社會已經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意識,人們深信,自己的微小的饋贈,能為社會獻力。大家對各種形式的捐贈很是看重,做起來認真、不苟。有一次,我們碰到一位年輕媽媽,從車的後備箱往外拎出幾個大的透明塑料袋,裏麵的東西淡粉、淡黃、淺藍,顯然是嬰兒的衣物, 全部整整齊齊地疊羅著,顏色依然鮮豔,看上去幹幹淨淨。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資極為豐富的社會和年代,但物盡其用仍然應當是我們力行的生活準則。物盡其用,不論什麽方式,你用我用,用了就好。

寫於2017年5月中  改於2020年5月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田姐' 的評論 :是哦,有那麽一句話:one man's trash is another's treasure,雖然舊物件兒特別是新的“舊物”未見得就是“trash",物盡其極用吧,能夠用起來總是好的。
田姐 回複 悄悄話 好巧,這兩天在看“Trash to Treasure" 的幾個視頻,就是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真好!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xcask' 的評論 : 也許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操作,有的城市做得好些,比如你的城市:)
wxcask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生活區裏也設置了舊衣服回收箱,我每次回去都捐出去很多衣服。。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貓姨' 的評論 : 我也是希望民政係統能做類似的事情,但是,國內的浪費更嚴重,而且糟糕的是,國人的心態太複雜
禾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波城冬日' 的評論 : 從我們家、從我周圍的朋友看,我就是覺得浪費太嚴重了,好多東西,吃的用的...
貓姨 回複 悄悄話 希望國內民政局也有類似機構類似操作
波城冬日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資極為豐富的社會和年代,但物盡其用仍然應當是我們力行的生活準則。物盡其用,不論什麽方式,你用我用,用了就好。" +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