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進入第四年,對各國內政都造成巨大壓力。德國和奧匈出現糧食緊缺。16年冬柏林8萬兒童餓死。由於營養不良大量兒童患了佝僂病。德國政治體製不成熟,如果有俾斯麥這樣的人物尚可運轉,否則無人可以駕馭。德國文職政府不敢幹涉軍方的事。威廉二世此時對戰爭失去信心,也無心駕馭,基本成為擺設,實權落入魯登道夫手裏。軍方知道怎麽打仗,但政治外交卻一竅不通。在軍方的主導下,戰爭不可避免地不斷升級。14年俄國動員軍隊是針對奧匈帝國,但德國軍方的回應是攻打法國。而攻打法國為圖方便先攻占比利時,踩了英國的紅線,多了一個強敵大英帝國。17年為打擊英國,進行無限製潛艇戰,擊沉數艘美國商船,影響大西洋航道,激怒了美國,最終導致美國參戰。德國軍方就這樣一步步為自己挖坑,而且越挖越深,最後跳不出來。相比之下,英法的政治體製都比較成熟。即使在戰時,軍方仍然聽命文職政府。英法最終選出了主戰的強有力領導。英國首相是力主改革的自由派勞合。喬治,法國選出“法蘭西之虎”總理克列孟梭。他們都力主把打垮德國為目標。勞合。喬治,克列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都是左派背景,比較了解民眾的疾苦,獲得了民眾的支持。
17年可以說協約國處在勝利的邊沿了,但俄國沙皇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16年冬的嚴寒天氣導致俄國鐵路癱瘓,首都彼得格勒出現糧食,燃料短缺。人民的不滿情緒沸騰,多次發生暴動。軍隊厭戰情緒高漲,調到首都維持秩序的哥薩克騎兵袖手旁觀。中國有句老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沙皇政府的腐敗無能,由來已久。尼古拉二世不是個壞人,也搞了些改良,比如開國家杜馬。但俄國的積弊由來已久。他老婆也不是盞省油的燈,極力攛掇他搞鐵腕高壓統治。沙皇在改良和專製傳統之間徘徊。最終俄國精英對沙皇完全失望,杜馬開會要求沙皇退位。尼古拉對皇位並不貪戀,統治俄國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終於一夜之間滅亡了。杜馬組成臨時政府,由親西方的自由派克倫斯基任總理。英法都很開心,認為世界多了一個民主國家。但臨時政府沒有有效解決俄國的危機。前線士兵拒絕戰鬥,很多人當了逃兵。至此東線戰事實質上結束了,大大減輕了德國的壓力。魯登道夫把在瑞士流亡的列寧送回俄國。11月俄國再次暴發革命,布爾什維克上台,俄國乃至世界曆史翻開新的篇章。自美國和法國革命之後,人權思想深入人心,貴族階級終將完全退出曆史舞台。
17年西線爆發兩次大戰,貴婦小徑和弗蘭德斯戰役。兩次戰役過程和結果驚人相似,都是前線司令力主,但在政府和軍隊高層遭遇很多質疑。法軍司令尼維爾一意孤行打的貴婦小徑大戰遇到魯登道夫苦心營造的興登堡防線,損失慘重。法國軍隊出現大規模嘩變,士兵拒絕為將領的愚蠢行為白白送死。局麵失控,法國一度到了退出戰爭的邊緣。最終尼維爾被撤掉,老將貝當再次出馬力挽狂瀾,才穩住了局勢。弗蘭德斯是由英軍司令黑格力主。勞合。喬治從一開始就不支持,認為成功機會渺茫。協約國完全可以等待大批美軍到來後再考慮進攻。其實這時德國國力空虛,戰爭能力確實難以為繼,時間在協約國一方。但黑格還是力排眾議,發動了弗蘭德斯之戰,付出巨大傷亡後獲得極小的戰果。此戰英軍捉摸出對付興登堡防線的路子。坦克也證明了可以在溝塹戰中撕破敵人防線,為步兵進攻打開寶貴的缺口。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index/77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