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Ohjuic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山居續憶》:第十七章:回憶就我所知的上海古典音樂市場 兼談我的聽樂經曆 (上)

(2022-10-27 18:26:49) 下一個
《山居續憶》

 

第十七章

 

  回憶就我所知的上海古典音樂市場     

兼談我的聽樂經曆

(1950-1966)

 

(上)

 

徐家禎

 

          在新浪博客上,讀過博友“Faure”(弗瑞)兄三篇回憶上海 CD 市場變遷 的文章,很有興味。我對他說:再不回憶,若幹年以後可能再也沒有人能記起 這些舊事了。

          可惜的是,從弗瑞回憶的資料來看,大概可以猜測他的年紀不會大過四 十五歲,因為他談的都是“文革”以後的 CD 店變遷。而關於他談的這些情況,我 倒大多不很清楚,因為我八零年年初就已離國了。

          我一直想補弗瑞兄所談之不足 —— 談談“文革”之前上海古典音樂市場的 情況。可惜“餘生也晚”,所知實在也隻是一點皮毛而已。再說,這些事情離開 今日已經有半世紀以上,記憶起來實在也很模糊了。所以,猶猶豫豫,從有動 筆的念頭到現在,至少已有一年之久了吧。

          我一再猶豫而不動筆的另一個原因是:老實說,雖然我的確經曆過上世 紀的五、六十年代,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本身接觸的古典音樂市場也少而又 少。能談得清楚的一些情況,恐怕,很多與我年紀差不多的人亦都已知道,對 他們來說,這些資料定無新意了。不過,轉而一想,現在網上高手雲集,說不定我拋出的一塊碎磚,能引出無數塊美玉。要是真能如此,豈不甚好?於是決 心動筆把能想得起來的先都記錄下來,說不定以後還會補充。

          在真正涉及上海五、六十年代古典音樂市場這個題目之前,我先要介紹 一下我開始接觸古典音樂的經過。其實,這些情況,有的已經在我的第一本回 憶性散文集《南澳散記》中〈聽音樂〉和〈買唱片〉兩談過了(注 1)。不 過,在此還得簡單複述一下,因為這我以後的樂經曆很有關

          我家籍浙江杭州,是從十世紀初就開始經營絲織業的經商家庭。 三十年代抗戰吧,大家庭搬遷到上海,在上海也開絲織工廠。 而我父親經過是從私塾出身,後來法學院畢業過國民 政府司法官考試滿腦子國的一個舊法官。這種情況,在當 時算例外 —— 經家庭然也希望家族中有後人能擠進學界場, 對家族步振興會有益處。不過,我在此贅言這一之目的,隻是想 要說:我的家庭完全是個相當濃重封建色彩的舊式家庭,而當時上海上不少洋氣十足的買辦家庭中的一個。所以,對我來說,很接觸 西方古典音樂的可能性不很大。

          四九改朝換代之前,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好人,普陀區 近北京西路的一房子裏。記憶,我們家族裏隻有兩位長輩是有點“洋氣” 的,與西方:一是我的八姑母滬江學畢業漂亮滬江的“校花”,後來嫁給上海一富商公子滬江學校然,我八姑母會說文,能彈鋼琴。於是,她房裏就有一架鋼琴。我小時候 也會個與我年齡相仿弟妹進她房裏玩兒(大概那時她 已出?就記不清了),偷偷揭琴蓋胡亂彈幾個音。我八姑姑也有留 聲機和唱片,但我不記得是去聽過了。另一位沾洋氣長輩是我六 叔叔妻子,我叫她嬸娘。六嬸娘出身於上海上一個洋行買辦家庭家 庭教育小洋派然也會文、彈鋼琴。所以,後來我八姑姑後,那架 鋼琴要是琴聲,我們就知道一定是六嬸娘了。後來,大家庭分,六叔叔與他父母房子就在我們家貼隔壁兩家花園中間一個不 高的。他們把鋼琴放最靠下一間房裏,隻要聽見琴聲,我就 知道一定是六嬸娘彈琴。記得六十年代初,上海已經有鋼琴廠了,會造聶耳 牌鋼琴。一鋼琴廠廠長或工程師走過他們家花園外聽見琴聲,就敲門進 去他們是什麽牌子鋼琴,說這架鋼琴特別漂亮,要廠裏去研究研究。“文革”開始,他們家首當衝被抄,這架鋼琴當然就從此不知去 向!

          至於我自己父母西方很少。我母親出身於杭州一個名門 ,從私塾,從未進洋學校然對西方化幾乎一無所知了。 不過其實,我母親倒對種音樂形式都不排斥。雖然她最喜歡的是,但是西洋音樂,也很。倒是我父親,對任何音樂形式都不 大,一輩子研究中國古典詩詞,不音樂、不看

我家原來的那架手搖留聲機很像這架

          因為改朝換代,大家庭那棟占的大房子到五十年代初不下了,而那時我們大家庭支柱——我亦已世,於是就把這棟 房子賣掉。我父親分到三之一財產,在了一樓 並算小房子,過起小家庭來了。分家時,不知卻分到一、 手留聲機,以及零零碎碎的公司和美國勝利公司(RCA Victor) 的唱片公司唱片;勝利公司唱片卻西洋,大多是不 的古典音樂。我現在印象的,是作曲聖桑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隻有一張 78 轉的唱片兩麵起來不到十,記得應該該曲的第樂章。 這就是我最早接觸的西方古典音樂了!

 

 

美國勝利牌唱片商標

 

          因為手搖留聲機要不,一唱片麵最多隻能、八, 而了一兩麵之後還要換唱頭上的,我們太麻煩;再說,聽去 那幾音樂唱片,也了,所以,我們那時要還是那架留 聲機隻是偶爾玩玩的。

 

我小時候裝的礦石機當然沒有這架那麽複雜

 

          在五十年代初,即使在上海,有一台收還是一相當奢侈的事情, 是不會有的。於是,我們就裝礦石礦石是一種原始的用天線廣播電台出的電波下來,木盒子裏裝著的一個玻璃管子中 顆米粒那麽的、會銀光礦石(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麽礦石),把 信號大,於是就可以耳機電台播送的無線電節目了。裝礦石料在賣飛機和模的可以到,組裝使用。隻是有點:一是要一個天線天線越信號好。我們是三樓房, 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平頂於是個四陽台,一度超20 米;加周圍沒有任何比我們再高的房子了,真是亭亭鶴立,在上長長天線是再好沒有的了。第調音。礦石,在這樣米粒礦石 上,還隻有敏感點能起電波信號作用,所以,一定要很有地戴 著耳機,再三調礦石上的敏感點在即使一下調準了,了不 久,很可能了下,於是又得調。這種原始的,我想網上讀大概不會隻有我一人過吧!但是,五十歲以下的人,大 概是不會知道了。

          幸虧我父親樓下大房中有一很好的,而我父親般總要 六點以後,所以,個下,我都可以一麵占他的台雙書 桌功課,一麵聽那架

          在上海,五、六十年代,“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至少已有古 典音樂目。現在記得的有:點多有半小時左右音樂目,一一些輕鬆的音樂;四點多大有四十五的古典音樂目, 以交響曲協奏曲的大目為。這套節目在晚上十點多還會星期天個上,大、三小時的“星期音樂會”,以作曲家或作 品介紹,者播歌劇。這三套節目,我都可以。於是,我的古典音 樂欣賞,就從那時開始了。,我大概十歲左右

          到我念初中二、三年時候,有一—— 至今我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 我父親回來一唱機那時,大概上海剛剛產電唱機吧。很有可能,父親上看到報導,就了回代,看到家裏來了一,不兩麵唱片,而聽幾的“寶石”的唱機,其,一定於今看到爸爸忽台 iPad 2 感覺!

 

那天父親買回來的就是這麽一架電唱機

 

          我父親那時一定已經不做法官了。在“華東革大”(“革”的?不清楚。實改造司法政府官,隻是美其“大” 而已。就後來的“五”差不多性。隻是前者主要是改造;還要幹體力勞動:觸動靈魂折磨體魄者兼顧)一年之後, 被分東湖路口一個於上海學院生幹學校文來。 那時,在離學校路口(在上),有一家門麵很 大的新華書店,在靠西的店麵裏,有一個大櫃台,不但唱片,還唱機。我 父親那架唱機,就是在那家的。的,不但是唱機, 還有中間貼著紅蘇聯唱片和貼著藍捷克唱片然 都是 78 轉的。我記得清楚的,是一裴森市場”的捷克音樂唱片丁丁 冬冬的音樂色彩,好可以市場的異域風情。我父親 最喜歡聽的就是這唱片。很多很多年以後,直至最近,我清楚,原來那 首被音樂唱片公司為“裴森市場”的,實應該為“市場”才準 ! 作曲國人,Albert Ketelbey (1875-1959),原文是“In a Persian Market”(在市場上)。前年,Naxos 唱片公司出過一史版 的 CD,包括

          那天與這一起回來的,大概有五、六唱片吧,是什麽內 容已經記,大概是進行圓舞匈牙的音樂。我父親西方音樂一無所知,猜想一定是唱機之後,那家華書店的店的。

          我父親唱機買以後,不久就對這台電唱機了興,雖然還是 在他房裏的一紅木上,但是我了這唱機撥弄。這 就是我由被機裏聽古典音樂,到買唱片古典音樂的開始。 沒想到,我們家裏對音樂無興父親了我古典音樂的真正引!

          而淮那家華書店,也就了我所知道的第一上海出西方古 典音樂唱片店了。

 

                            二 0 年三五日

                            於澳大亞刻佛寺山莊

 

注 1:

《聽音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dc5c7010007i5.html

《買唱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dc5c7010007i4.html

 

      這兩個網頁大概都已經無法打開。要看的讀者隻能去“孔夫子舊書網”看看能不能買到《南澳散記》這本書了。

 

以前的蘇聯唱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Ohjui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事實上也不是“分”,而是“拿”:哪房要,哪房就拿去了。有時是搬家時手忙腳亂,甲房的東西混到乙房去了,也就將錯就錯了。我母親嫁妝中很多器皿都被別的房門拿去了,也就算了。
Ohjui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曉' 的評論 : 是的。謝謝你的糾錯。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分家很有意思。我記得一個忘年交朋友說她祖母娘家(上海有名買辦)分家,她也分得刀叉。我當時聽見詫異,以為這樣的東西還分。在你讀到想起來了。
覺曉 回複 悄悄話 徐老師好,讀到第七節“占有洋氣”,是不是“沾”?
Ohjuic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eana' 的評論 : 年紀太小,念書懵懵潼潼、糊裏糊塗的,還沒開竅。自己覺得要念到初三才算開竅了,知道“念書”是怎麽一回事了。
Deana 回複 悄悄話 10歲就進初中,真是太幸運!五十年代盲目學蘇聯,規定7周歲才能上學,與你相比,真是天差地遠!那種手搖留聲機老古董,我有體會的,聲音不好。礦石機好像隻有男孩裝,幾乎每個男孩都裝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