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續憶》
附錄一
徐禮耕先生之回憶
徐家禎注釋
(九)關於我個人的問題
我於 1902 年秋出生在紹興下方橋小山南村。第二年春,就遷到杭州,幼 年是在杭州生活的。1916 年,高小畢業,曾考入安定中學讀了一年。先父的意 思,認為中文要緊,叫我輟學在家請老師專讀中文。1919 年,又叫我到上海承 天英專,專讀英文。在這年冬天,就結了婚。從此要戀家庭,雜念叢生。讀了 一年書,又輟學回杭。雖請英文老師,在家繼續,但我讀書極不用功,因此學 業無所收獲。
三叔祖徐禮耕先生(左二)1923 年作為中國絲綢代表團成員之一
赴美參加在紐約舉行的第二屆 國際絲綢博覽會時
與代表團成員在芝加哥火車站攝
(照片來自博覽會紀念冊)
1922 年,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市麵繁榮,絲綢需要激增,準備於 1923 年一月在紐約開絲綢展覽會,曾派員到上海來邀請參加。當時偉成公司朱 謀先準備去參加(其實同時他是由藍樂堃居間,在美洽購一家絹絲廠。但當時 正秘密,事後才曉得)。先父叫我亦去,以廣見識。山東煙台柞蠶絲和繭綢的 巨頭孫某以及其他七、八人,(組)成了中國代表團(當時的政府是不聞不問 的)。上海總商會孫漢承先生亦派陳列館的楊某參加。經費均由各人自負,朱 謀先是團長。
1923 年在紐約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絲綢博覽會上之中國展廳
(照片來自博覽會紀念冊)
是年 12 月,我們辦好手續,乘船動身赴美。到紐約後,曉得日本也有代 表團參加,他們是政府主辦,撥了五萬元美金的經費。展覽會開幕,美國國內 的綢絲,陳列得琳琅滿目。日本將繅絲車搬去,現場表現(演),綢緞亦具相 當規模,做得有聲有色。反觀我國,真是簡陋不堪,不成體統,實在可憐可笑。 我們以代表團的身份參加了盛大的宴會和招待,實是汗顏無地。
展覽閉幕後,朱謀先去進行購買絹絲廠,其他人大部回國。我由同去的 陳岐山陪同前往密西根的安納堡。那是密西根州立大學所在地。經設法介紹, 先讀了一期暑期班,勉強及格,得了四個學分。等秋季開學,作為特別生進入 大學,讀的是經濟學。由於我的基礎太差,又不肯刻苦用功,上班、聽課、備 課十分困難。當時有位楊葆青先生(楊之華同誌(注 1)的胞兄。他父親叫楊羹 梅,是上海絲綢掮客,經常到我們發行所進出。楊之華是我堂姐徐靜生在杭州 女子職業學校的同學,常有往來)。他是跟杭州某人同去參加展覽會,會後還 留在紐約。(楊)突然來到安納堡,告訴我有位叫何少煥的華僑,正在紐約集 資與其他美人組織一家名叫萬旦的東方百貨公司。楊葆青曉得我有一封三千元 美金的信用信,可以隨時取用。他叫我去投資。(其時先父正來信,告訴我有位叫何煥文曾來我家作客,說起他兒子何少煥在紐約的情況)。我開始猶豫, 不能決定。不久楊葆青又二次趕來,約我再去紐約看看。我對讀書有畏難情緒, 遂同回紐約。
三叔祖徐禮耕先生(長桌左起第三位)
在紐約參加第二屆國際絲綢博覽會舉行的晚宴
(攝於 1923 年 1 月 31 日)(照片來自博覽會紀念冊)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紐約第五大道(照片來自博覽會紀念冊)
這家公司,設在五馬路二十九街,地處鬧市,有相當規模。兩層鋪麵, 加閣樓和辦公室,資本為五十萬元,正在籌備開張。我同何少煥和美國經理會 晤後,遂將三千元入了股。十一月間,正式開張。雇員數十人,買的都是中國 貨和日本貨。所有貨品,零售價格,均照成本一倍以上(標價),有高至三、 五倍的。開張之後,生意甚好。每日營業額均在萬元以上,最高竟達二萬餘元。 (後來曉得,這個季節正在聖誕、新年前夕,送禮頻繁,因此生意興隆)。 (該公司)還向我廠訂購綢緞一批,專作領帶,以後還要續訂。於是我遂簽了 定單。於是年年底(我)就又輟學回國。在美總共住(了)約一年。這批定貨 後來織成如約交貨履行。而該店過了新年,生意就日見衰退,後來竟至一落千 丈。同時每日開支即需二千元(其中廣告費五百元)。開了一年,無法維持, 即告倒閉,資金化為烏有。繼續定貨,亦成畫餅。
在那年九月一日,日本發生大地震。我和一位在密西根的同學,同往威 斯康辛去參加中國留學生年會。正在芝加哥途中,在報上看到,那時美國的絲 價因地震曾一度由每磅八元暴漲到十二元,但不久又回落。後來曉得,這時中 國絲價也混亂了一陣。有的因此暴利,也有的因此倒閉。事隔快六十年,也附 帶提一提。
回國以後,跟先父到宜興、溧陽、無錫、鄔鎮等地去收過二年鮮繭。 1926 年初,先父叫我在杭籌建慶成繅絲部,請一位叫許幼石來一同籌備。我是 一個外行,總算搞到新繭後勉強開工。到了夏天,原吉生布廠經理沈某因故辭 職。先父又叫我兼管。我又是外行,廠又在紹興(發行所在杭)。我弄得手忙 腳亂,顧此失彼。第二年(1927 年)頭,北伐軍到杭,市麵震動,工潮澎湃, 布廠地處鄉間,工潮幸未波及。而繅絲部同杭州各廠和(我們)全廠一起弄得 不可開交。幸先父主持全局,同先兄共同努力,勉渡難關。以後情況,上麵已 有陳述,不贅。
總之,我一無學識,又乏能力,早年在先父主持下,做了幾年。後又與 先兄共同努力,雖免隕越,亦毫無成績。所幸解放以來,在黨和政府英明領導 下,申杭各廠走上光明大道。本人垂暮之年,有黨的關懷,得以安度晚年。以 上所述,不過供你們參閱,不足為外人道也。(注 2)
注 1:楊之華(1901-1973),瞿秋白第二任妻子。
注 2:最後一段的語言體現了“文革”剛結束時的文風。看來這篇回憶錄是應政協、工商聯、紡織部等機構要求而寫的資料性文件。 已不是“交代”、“匯報”了。
可惜的是,該回憶著重於寫禮耕先生親自參與的一些企事業之創 辦 和 發 展 的 經過,而先曾祖吉生先生做過的更多事業,則文中有的提得甚為簡單(比如,諸暨楓橋 育嬰堂),有的根本未提到(如,參與張騫創辦南通華豐墾殖公司、創建杭州留下茂慶 林木場,等等)。要找到這些資料,現在已經很難很難了。
徐禮耕 一九八二年三月寫
徐家禎
二 0 一六年一月十六日
注釋於澳大利亞刻來佛寺新紅葉山莊
三叔祖徐禮耕先生(鏡子前左上角)
參加博覽會主辦人為中國代表團舉行的午宴
(攝於 1923 年 2 月 1 日)
(照片來自博覽會紀念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