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時
When You Are Old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威廉·巴特勒·葉芝原著
徐家禎翻譯
-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
-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
-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 當你老時,鬢發斑白,睡意沉沉,
- 在爐邊昏昏欲眠,取下這一書本,
- 慢慢讀著,夢想你曾有過
- 眼神的溫柔和瞳影的幽深。
-
- 多少人,既有意假,也有情真,
- 愛的是你顏貌和喜樂雍容的良辰;
- 隻有一人,卻愛你朝聖者的心靈,
- 以及你變化的麵容上的愁痕;
-
- 在紅彤彤的爐柵邊俯身,
- 有點傷感地輕訴,愛如何逃遁,
- 去頭頂的山上漫步,
- 將臉蛋兒躲進星群。
-
- * 威廉·葉芝,愛爾蘭詩人。我以前從未翻譯過他的詩篇。愛爾蘭是一個小國,卻在文學、藝術、科學、醫學、政治、經濟,等等領域,都出過世界一流的人物。葉芝,就是世界文壇上一顆巨星。很可惜,愛爾蘭的光芒常常被他的鄰國 —— 英國 —— 更加耀眼的光芒所遮隱。
-
- 《當你老時》,可能是葉芝最著名的詩歌之一,創作於1893年,詩人28歲時,是獻給一位他深戀著的,不但貌美而富有,還充滿革命熱情的年輕女演員茅德·岡(Maud Gonne)的。葉芝二十三歲初次遇見這位當時二十二歲的女子。葉芝雖熱戀著她,但感到自己不夠成熟,就沒有向她表白愛情。後來,葉芝終於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最後茅德嫁給了一位軍官。葉芝也與別人結婚。
-
- 這首《當你老時》應該是一首情詩,卻寫得十分奇特巧妙,因為詩中並沒有直接描寫青春和愛情,而是想象戀人老了之後如何。他想象他的戀人老了的時候,他還能向她訴說對她的愛情。這是因為他愛的是戀人“朝聖者的心靈”和“變化的麵容上的愁痕”,而不像別人,愛的隻是她的“顏貌和喜樂雍容的良辰”。所以,雖然等年老時,愛已經逃遁,但並未消失,它隻是“去頭頂的山上漫步,將臉蛋兒躲進星群”。
-
- 因為這首詩太有名了,所以不但翻譯者眾多,而且解析、評論的文章也很多,不需我在此贅述。我在這裏倒想說幾句翻譯此詩後的感想。
-
- 這首詩一共隻有三段,十二句,但我譯得非常吃力,最後的結果還遠不能滿自己的意。
-
- 我一直認為:詩是應該能夠朗誦的,所以必須語通句順、琅琅上口,於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是要有韻。很多人有個錯覺,覺得寫中國詩,就必須每句字數相等。其實,不要說中國古詩中也有字數不等的句子出現,而且等到唐宋之後,出現了“詞”這一形式,句子就長短不一了,而音律的節奏感卻反而更加增強了。但是,韻卻不可沒有。而且,中文詩詞,往往都是一首詩詞一韻到底,除非長詩或者詞的長調,才有轉韻的情況,即使如此,往往也一首詩詞,僅轉韻一次而已。可見,押韻,而且一韻到底,是中國詩歌的主要傳統形式。
-
- 我一貫認為,翻譯詩歌的目的,是把外文詩歌介紹給不懂外文的讀者看。讀者既然不懂外文,譯者就不必拘泥於外文原詩的形式,因為外文原詩的形式與不懂這種語言的讀者無關,讀者們關心的隻是內容。要了解原詩的形式,就要讀者自己去讀原文。再說,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語言形式是否能轉譯,也是我一直懷疑不信的。
-
- 既然翻譯詩歌的對象是不懂原文的讀者,那麽,我們就要把一首能夠感動我們譯者的外文原詩,譯成一首也能感動中文讀者的中文詩歌,於是,能不能用遵循中國詩歌傳統的形式來翻譯,我覺得,是識別譯詩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
-
- 翻譯的“信達雅”三字準則中,“信”為第一重要。不“信”則不能稱之為“翻譯”,隻能說是“改寫”。所以,翻譯這首《當我老時》時,我覺得最困難的是要找到既符合詩的原意而又順當的韻。
-
- 這首詩每段的押韻方式是abba。中文詩歌一般是不用這種韻式的。於是改成每段1,2,4句押韻。新詩的韻不必與格律詩那樣,要求嚴格,隻要大致能夠湊合就可。本譯詩押的是 [en, un, ün] 韻。
-
- 第一段:“nodding”,很多人都譯為“打盹”,字意沒譯錯,但既已“打盹”,也就是“睡著了”,還能看書嗎?所以,我譯為“昏昏欲眠” —— 想睡卻還沒有入睡之時。
-
- “shadows deep”,我譯為“瞳影的幽深”。我的理解是說年輕人的眼瞳,因為明亮,所以能夠在眼瞳的深處映出外界事物的影子,不像老年人,眼睛渾濁了,就不會在眼裏再看得到這種“幽深的瞳影”。
-
- 第二段:“moments of glad grace”,很多人忽視了那個“moments”。此詞的意思是“片刻”,我以為這是指人們能擁有貌美青春的時間隻是短暫的片刻,而“很多人”,愛的隻是這段“片刻”的時間。所以,我譯成“(美時)良辰”。
-
-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指的是人變老時,容貌也變老了,在發生這種改變時,臉上出現的這種憂傷的表情,所以譯為“變化的麵容上的愁痕”。
-
- 在這裏,我想用以上這幾個例子說明的是,我之所以在翻譯這首詩時選擇了這樣的譯法,不僅是為了押韻,而且更是為了設法盡量精確地轉達原詩的意思,不過,老實說,我對這首譯詩中選用的詞語和句式還是並不十分滿意,可以改進之處很多,有待進一步修改。
-
-
- 二0一八年十一月六日
- 於澳大利亞刻來佛寺新紅葉山莊
-
關於譯者:
徐家禎 (1942 -):上海人,散文家、語言學家、教師、非專業翻譯家。畢業於上海師範學院、美國夏威夷大學。任教於上海建東中學、美國夏威夷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2009年8月退休。出版著作:《南澳散記》、《山居雜憶》(與先母高誦芬合著)、《音樂欣賞隨想曲》、《東城隨筆人物篇》、《語言和情景》(譯著)、《語言的演變》(譯著);尚未出版著作:《東城隨筆》、《西窗漫話》、《山居續憶》、《旅行·音樂·詩歌》、《稼研堂悼亡詩二十七首注釋及說明》(與先父徐定戡合著)、《我的冷門音樂CD陳列館》、《弗羅斯特詩歌101首譯文及注釋》(譯著)、《音樂與想象》(譯著),等等。
因為那裏的政治標準是奴才猜主子的臉色變的。
有網友在國內的博客被封了,氣急敗壞心情大壞。
山居雜憶和一些都看了,文章潤物細無聲,每個時代都有得運的,失運的,有機會多寫點。
子平八字講,一個八字印做喜神,有木,有火,有水,就能是個好老師,也能走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