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擋不住物美價廉的大融合
香港人又出來了,還是運動鞋、雙肩包,烏泱泱的一大片。但這次不是去香港大街和廣場,是去深圳和內地。僅僅3月29日,香港複活節假期首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突破70萬,創疫情後單日新高。其中有超過46萬人次經由港深邊界的6個陸路口岸進入深圳,另有近15萬人次經由高鐵西九龍站和港珠澳大橋前往內地。Google雙子座根據香港海關和入境事務處的數據按月總結如下:
洶湧的過關人流在各大社交媒體刷屏。在口岸的另一邊深圳市民感受到了港人的熱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感歎“深圳都快被香港人占領了”“今天福田區香港人含量300%”。香港市民在社交網站和群裏分享著在深圳的經曆:有人去買菜、逛超市;有人去吃自助、做按摩;有人去夾娃娃、玩密室逃脫;有人求推薦手打檸檬茶、理發店;還出現了“反向代購”的現象,從網紅奶茶、糕點到時令的大閘蟹、水蜜桃,都深受港人追捧。探親流、旅遊流、商務流激增,港人北上的熱度急升。
有媒體評論說,真是十年風水輪流轉啊。十幾年前大陸人曾經像蝗蟲一樣,烏泱泱一大片湧向香港采購,尤其是嬰兒配方奶粉搶購一空,當時香港當局不得不響應居民要求,立法律限購奶粉。
市場經濟的威力,大家用腳投票
過去幾年一直都有香港人到內地來消費,為什麽最近才發現內地的好呢?深圳的消費一直都比香港低, 但因為3年的疫情的封鎖,一直到了最近一年來,北上購物旅遊消費的人才越來越多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根據媒體的分析, 並不是因為香港人降級消費,而是深圳和內地的消費極具性價比。比如, 香港人發現在內地深圳發費¥500, 竟然是在香港花1000甚至2000的美食和消費水平,甚至汽車加滿汽油也可以省700港幣。總之, 香港掙錢大陸花, 在內地消費太值太爽了。
有媒體文章評論說, 第一, 北上購物旅遊消費可以說不是花錢, 就像賺錢。第二, 交通非常方便,駕車從港珠澳大橋三十多分鍾就可以到達,坐動車也非常方便。第三, 大陸手機購票和預訂消費的App應用,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到大陸的出行旅遊和消費, 所有的行程安排在手機上分分鍾鍾就能夠搞定。還不用帶任何現金, 隻要一個手機和回鄉證就行了。第四, 大灣區層出不窮的消費新生態也為港人帶來源源不絕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內地的商品和服務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基礎上,質量和種類也在大幅提升。港人指“深圳的商品不光種類多,而且越來越精致,品質也很好。那種精致感、時尚感很難用語言形容,要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最後, 就是內地的治安非常好。讓香港人能夠玩的放心, 吃的放心, 用的放心。媒體報道說, 香港人這回才感到自己國家的進步和強大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了。
媒體文章最後總結說,“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威力,大家用腳投票,這完全是自發的,雖然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很多便利措施,但如果不是這個市場本身的底蘊,不是內地廠家、服務商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種類,政府提供的這些便利也不會有人使用。”
美國拜登、布林肯要是看到香港人那麽多來深圳大陸消費旅遊,大概也不好意思再玩弄香港牌了。過去天天煽風點火搞民主搞港獨,六四遊行,七一遊行、十一還遊行。大學生上街、中學生上街、小學生也上街。現在呢,香港人真正回歸大融合了。
舉一反三,不免又聯想到灣灣要是更加開放也擋不住大融合啊。不少灣灣人現在還是深信大陸人連榨菜、荷包蛋都吃不起,動車上連都靠背都沒有。 夏蟲不可語冰雪,井蛙無法言天, 生活在信息繭房中或古董房中的一些人,百聞不如一見、久聽不如一試,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啊。
太平洋兩岸三地同樣是這個認識論的感性經驗原理: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本人去年初駕車上萬公裏,穿越美國中南部六個州,繞墨西哥灣南下去邁阿密。又從邁阿密回來, 沿途一路感受和觀察美國的高速公路,城市景觀和兩個中國城(Atlanta & Orlando)的狀況。去年底回廈門, 又去了南京和蘇州。沿途仔細感受生活和觀察了中國的高速公路、城市景觀,體驗了衣食住行用和玩的現狀和水平。回程又在香港一天,去了尖沙咀等商業區和景點,整個旅程一共拍了4000多張照片。有感而發還要厚積薄發, 讓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高顏值的審美感沉澱下來後在寫成博文吧。麵對海洋和大山一般的客觀現實存在和感受,如果要先用一句概括又調侃的話說,就像香港人一去大陸就感覺香港不香了, 美國人一去中國就感覺美國不美了。
耶倫來中國也抱怨物美價廉正在融合世界
首先, 耶倫這一次忘掉了美國政府和媒體先前一直高唱的中國經濟崩潰論, 中國經濟見頂論。自從2023年8月,拜登總統第一次說"中國經濟是一個正在嘀嗒作響的定時炸彈(a ticking time bomb)"之後,美國媒體開始蜂擁而上的集體唱衰中國的經濟。
根據媒體報道,華爾街日報 不到半年就發表了約200篇的文章。絕大部分的內容都集中在中國的經濟放緩論、見頂論和崩潰論。這次耶倫訪問北京馬上變成了中國經濟威脅論(既產能過剩論),實在沒有邏輯性和一貫性,變臉變理論比翻書還快!
耶倫所說的產能過剩隻是虛晃一槍,實際上劍指的是中國這幾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快速上升。以下中國海關總署過去五年出口產品的分類數據顯示,老三樣比例沒有多大變化,但新三樣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包括了新能源產品,電動汽車和鋰電池等迅速上升。
美國拜登政府現在一直強調的是中美不能脫鉤,尤其是老三樣的商品出口,不能脫鉤,甚至不能減少。否則將會對自己幾乎不怎麽生產東西的美國市場和消費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同時,從曆史上來看,中國就是依靠物美價廉的產品發展成為世界製造強國的。各個國家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隻要適合中國的就好,沒有對錯,用不著誰來上課和指教。
過去的曆史有目共睹,中國前三十年是為了生存,依靠人口勞動力廉價優勢占領世界市場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不僅中國的國家政策如此,連美國商業零售界的曆史也是如此。比如, 30多年來,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一直都進口中國80%到90%的商品,並且一直奉行物美價廉, 薄利多銷的宗旨和哲學。沃爾瑪幹掉或者耗死了太貪心的商業對手 Sears,Kmart,JCPenney,Bed Bath & Beyond等一堆的連鎖店經營商,幾十年來不僅極大的滿足了美國人民的生活和消費需要, 還一直很好地抑製了美國的通貨膨脹。
中國人一直太勤勞又太懂得做生意了。幾十年前的創業時期更是積毛成腋、聚沙成塔。浙江寧波人一個打火機幾厘錢的利息,一雙襪子幾分錢的利息也要做也要賺。當然,中國做到物美價廉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中國的不少的商品,就拿電動工具的鋰電池來說吧,十多年前買的鋰電池的打草機,最多兩年電池就不行了。第二代電池可以用到三到五年。幾年前的第三代的新鋰電池到現在都非常棒。比如,DeWALT牌子是美國最好電動工具的名牌,也是中國生產的鋰電池,質量非常的棒,充一次電可以用幾個星期。其實價格並不廉價,偏中高檔吧。
美國主要問題是資本和人性本能太貪婪,加上霸主心態所致, 隻要是美國生產的,尤其是沒有中國同類產品能夠進來的領域,美國生產的商品大部分價格都偏高。比如一個典型的例子,十多年前Costco和Sam's Club 裏一直有賣Bose耳機和音箱。
Bose生產商是在1964年開創的,擁有者是美國最著名的理工學院MIT。過去幾十年,尤其是美蘇冷戰期間,Bose為美國海軍生產了所有的海底聲納等監聽設備, 所以, 技術和質量肯定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但產品卻賣不動,在Costco和Sam's擺了十幾年最後都消失了。 主要原因就是太貴,並且貴的離譜。不就是一個藍牙耳機和喇叭, 有什麽獨特的創造價值和特點?一般人聽得出來質量的差別嗎?
很多美國製造的並不是什麽新發明的高精尖的商品,憑什麽賣那麽高的價格?瘋了還是傻了?把消費者都當傻瓜了。雖然自由市場買賣自由,不買就算了。但實際上淋漓盡致的呈現出商品背後的生產者和銷售者的貪婪和傲慢的心態。商業心理學家指出,商品的定價實際上反映出商品製造商是否對其他人的尊重,對其他人勞動的價值的尊重。
這個世界無論哪裏,如果都有美國人來生產、來定價、來賣,那麽這個世界肯定要陷入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人生哲學上來說,實際上暴露了人性中貪婪的一麵。但這種模式最多隻能滿足少數10%到20的中上階級吧,廣大人民和全球南方不可能吃這一套。 沒錯,即使是全球西方國家人的數量才占了全世界的18%,世界上82%的人是生活在非西方國家,所以物美價廉是一個中國經濟貿易的根本特點,不僅僅讓中國能夠更好地輸出和轉移剩餘的產能,也能更好地幫助全球南方的國家發展起來。
我在美國從來不買美國製造的商品,美國大部分超市裏也基本上沒有什麽美國生產的中高檔商品。我們住中部一個中等城市,從南到北走上百公裏也找不到幾家美國工廠。我家裏從家用電器到運動器材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製造。所以,就像資本家過去已經選擇的一樣, 美國人的分工最好就是管好自己美元,債務和60萬億的股市的虛擬經濟就阿彌陀佛了。
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一直產能不足、建造不足
當然,主要指的美國的實體製造業和建造業。比如來看看下麵的主要數據。中國2023年GDP的分類(Source: Statistia),工業製造業占31.7%,建築業占6.8%, 交通物流占4.6%,總的為43.1 %。而美國2023年的工業製造業為10.3%, 建築業4.4%, 交通物流3.5%, 總的為18.2 %。美國的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物流比中國少了57.7%。
根據維基百科和雙子座2023年數據,中國的鋼產量是美國的14倍, 中國的建築水泥生產量是美國的24倍, 中國的發電量(億幹瓦時)是美國的2.1倍。2023年的數據還有,中國的電動汽車充電站的數量是521萬,美國是16.1萬。中國的公共充電站的數量是美國的10.9倍。中國5G通信的比例是48%,而美國5G是10%, 其中還有5%的3G通訊。是的,我住的地點還是基本上在本市郊區的中心區範圍。但我的三個iPhone手機上顯示的接收信號,多年來一直隻有兩格(最高是四格)。一旦遇到停電沒有網絡,那麽手機上網基本上不可能。隻因為手機信號基站數量太少,政府和應用商都不可能投入資金來建造。
美國媒體上星期報道指出,當今世界經濟麵臨著一個基本事實: 中國生產的製成品占全球的31%:占總消費的13%。 我們其他人必須消化中國日益嚴重的過剩產能。 如果中國要在當前的超額投資模式下實現未來十年設定的5%的增長目標,就隻能通過進一步蠶食歐洲、美國的工業來實現。 其他主要經濟體必須願意減少投資和製造業份額以適應中國。
中國正在恢複對從清潔技術、半導體到鋼鐵等所有可貿易商品進入全球市場的過度投資,以抵消房地產泡沫的萎縮。 預計中國市場今年將觸底反彈,部分資金流將從印度轉向中國,這意味著建造更多工廠,並將大量產品出口給世界。 到2024年底,中國將建成足夠的太陽能和電池產能,全球對這些產品的總需求將增加四倍。 中國已經擁有足夠的電動汽車工廠來滿足全球需求三倍以上。 這種大量供應正以巨浪般的力量和殘酷的價格衝擊著國外市場。
溫故知新,知恥為勇。美國貿易代表戴琦,上星期在歐洲貿易代表座談會上提到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時,毫不掩飾的說出了真話,"麵對中國非常高效的經濟模式,我們無法競爭"。這和當年中國一部老電影中, 國民黨將軍所說的一樣,"不是我們太笨,而是共軍太狡猾了"。所以,美國幾乎沒有什麽選擇的餘地,除了與中國脫鉤斷鏈之外,美國隻有重新更多的發展自己的實體製造業,還必須從物美價不廉過渡到物美價廉。
附:穀歌雙子座理論上探討為什麽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
Gemini: 物美價廉的哲學和經濟學理論解釋:
1. 功利主義: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物美價廉商品讓更多人獲得滿足感。
2. 邊際效用遞減:隨著消費量的增加,每單位商品的效用會遞減。物美價廉商品讓消費者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大的效用滿足。
3. 信息不對稱:消費者通常缺乏對商品質量的完全信息,導致市場失靈。物美價廉商品可以幫助消費者克服信息不對稱,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4. 價格歧視:不同消費者對同一商品的支付意願不同,商家會進行價格歧視。物美價廉商品可以滿足不同收入水平消費者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
5. 品牌溢價:知名品牌的商品往往存在品牌溢價,消費者為品牌而非質量支付額外費用。物美價廉商品挑戰了品牌溢價,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總而言之,物美價廉是商品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其背後既有理性經濟人的邏輯,也有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Reference Link:
US GDP by Industry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48004/percentage-added-to-the-us-gdp-by-industry/
China GDP by Industry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24008/china-composition-of-gdp-by-industry/
The Telegraph: China Is Stealing Growth by Dumping Its Vast Excess on The World
https://www.msn.com/en-us/money/companies/china-is-stealing-growth-by-dumping-its-vast-excess-on-the-world/ar-AA1mQtMf?ocid=msedgntp&cvid=eaec68ce11774b56db657fea161a3522&ei=48
如果我是香港居民,我肯定會在汕尾買房。
愛討便宜貨是匱乏產生的窮習慣,有啥好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