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漲價” 的本質定義:“特朗普大漲價”是一種人為製造的價格上漲現象,其直接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為推進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戰略競爭目標而實施的單邊高關稅政策,從而引發了商品進口成本上升、企業成本傳導、消費者最終買單的連鎖反應。
ChatGPT總結分析數據指出, 特朗普政策為何引發市場大漲價?
1. 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具有明顯通脹效應。
2. 財政赤字爆炸式增長:2025年聯邦財政赤字預計將超過2.5萬億美元。特朗普還提出新一輪減稅計劃,而國防等支出仍在增加。
3. 債務到期牆逼近:僅2025年就有超7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到期。政府需以更高利率滾動再融資,引發債務螺旋。
4. 缺乏可信的財政路徑:特朗普聲稱“債務不是問題”或“可以控製”,但未提出可行解決方案。
5. 債券市場並不相信這些說法,通過利率變動表達了懷疑。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超過5%,自2024年初以來持續上升, 市場預期未來將出現持續性通脹或財政失控。
“特朗普大漲價”的三個關鍵特征:
人為主觀性: 與自然通脹或供應鏈中斷無關,是關稅直接造成
政治導向性: 目的是對外施壓(如中美貿易談判),對內回流製造業
反向傳導性: 理論上是對外國征稅,實際上是國內消費者埋單
美國媒體5月25日報道,特朗普的關稅將導致每戶消費者損失3,600美元的購買力。根據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The Budget Lab at Yale), 最近的研究結果,美國今年實施的關稅措施將對消費者財務狀況產生深遠影響。預計這些措施將導致短期內消費者物價上漲2.2%,相當於每戶家庭平均損失3600美元(以2024年的美元價值計算)。
報道分析顯示,消費者麵臨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已飆升至21.9%,創下19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即使考慮到消費調整和購買行為的變化,平均關稅稅率預計仍將保持在20.7%,為19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種前所未有的關稅環境是特朗普總統強化關稅言論的直接後果,他最近威脅要對主要科技公司和歐盟征收額外關稅。除了對消費者的直接影響外,近期關稅稅率的變化,包括5月23日宣布的與歐盟“互惠”稅率的變化,還具有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影響。預算實驗室報告稱,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有效關稅稅率提高4-5個百分點,使2025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再下降0.2個百分點,並對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水平造成0.5個百分點的進一步上行壓力,最終導致長期實際GDP水平下降0.17個百分點。
特朗普關稅政策背後的底層邏輯: 特朗普加關稅,看上去像是“懲罰中國”,實際上在經濟層麵就是三件事:
提高進口商品價格(尤其是中國製造) → 推高通脹。
降低美國人實際購買力 → 倒逼廣大老百姓消費收縮。
強迫企業回流製造業 → 想“再工業化”
但這樣一來,特朗普漲價首當其衝的就是中下層人民,他們收入有限,卻幾十年來最依賴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通脹一來,他們生活就直接吃緊。
"特朗普大漲價"至少已經反映在二個方麵。第一,大量的中國製造,尤其是中高端商品, 其中包括了使用中國進口的零部件, 或半成品材料組裝的商品價格已經上來了,並且會越來越貴。第二,純粹美國本土生產製造的商品。特朗普的目標之一是脅迫和促進製造業回流,大力的弘揚美國本土的生產和製造。雖然美國前幾名的商場超市裏,美國本土製造商品所占的比例並不大。但大部分美國製造的商品最大的死穴就是要價太高,賣得太貴。勞動力成本太高, 又太貪心定價太高, 除了國家投資又包購包銷吃霸王餐之外,最後必然導致產品沒有競爭力而破產。並且, 這個問題也就是也就是過去幾十年中美國製造業不斷出走的根本原因。下麵就先來看一看美國本土製造業和紅脖子生產商和零售商都是怎麽漫天要價的。
紅脖子本土製造業資本和政府聯合起來搶錢
上月去了一趟每年都去的紅脖子開的花木店,一看價格才感受到紅脖子史無前例的瘋狂搶錢模式。一顆小鬆樹居然賣到了429美金。這一棵小柏樹也賣到了369美金。
一顆梔子花也要75美金。茉莉花也比過去貴了一半以上。MAGA的政治正確讓有人撐腰打氣的紅脖子, 一直在美國的漲價浪潮中起到了主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滴水映日,一葉知秋。以上這些少數例子還都比較有代表性的,也就是說,它們並不是小概率事件和例子,相反是現在的美國製造商品和產品的普遍現狀和趨勢。比如, 以下Costco店裏極少見的在美國中部家庭企業生產出來的攪拌器,又土又難看,上麵容器還是塑料的,居然要價$399, 買了好幾個月,賣不出去現在降到$299.99。而邊上是美國品牌在中國生產製造的Ninja, 價格降到59美金。還有大量其他的中國生產的類似攪拌機,價格也都在100美金以下。
亞馬遜網上也有十多種不同紅脖子的Vitamix牌子係列的攪拌機,價格驚人,從$300一直到最高檔$1700美金的攪拌機。但是看其所銷售的數量都是2位數,就知道紅脖子的生產和定價實際上是多麽的失敗。
下麵是一家中北部建材連鎖店裏賣的一款美國製造的一係列漂亮的小匕首。大的那把要74美金, 而中國製造的各種各樣的可以即使相似的也才29美金。
Home Depot 這幾年來,工具方麵一直有幾種美國品牌公司使用中國進口的零部件組裝的產品,價格雖然也偏高,但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尤其是品牌名氣大,又沒有中國的同類型或者類似的產品可以替代。美國幾乎生產不出來新型能源的鋰電池,所以基本上又恢複到傳統汽油帶動工具。
比起Costco剛進的中國生產製造、在越南裝配的電動除草機,使用80伏的電池。售價才499美金,還比不上紅脖子賣的一顆小鬆樹。
更普遍的現狀和趨勢就是中國進口的中高端的產品價格越來越貴了。比如以下山姆店(Sam's Club)新的主打商品已經價格不菲了。一個小小的中國製造帶人工智能的喂鳥器要199美金,一個pet喝水裝置也要79美金。幾個月前剛進來的女士所用新型高檔的麵部按摩器要價$300以上,現在降到了$229。
以下是4月美國解放日前拍的沃爾瑪店的中國製造電器產品的照片,上麵的所有物美價廉的攪拌機的價格都是20多美金,除了一個打汁機119美金之外。但5月25日又去看了這些貨架,所有的產品都已經漲價30到40美金以上了。顯然,沃爾瑪並沒有屈服於特朗普的脅迫,自己吃掉關稅的負擔,而是已經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來了。並且,這些都是關稅之前購進來的中國商品貨物,那時候的價格並不包含關稅。
美國幾家大零售商寧願承擔起關稅,也要繼續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他們實際上也是在緩解關稅貿易戰給美國消費者帶來的沒貨斷貨的傷害。但這些跨國零售公司最後都會把關稅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並且肯定將會造成通貨膨脹。何止是沃爾瑪,美國其他所有的商店裏新的一輪的物價上漲已經開始了,並且除非美國本土出現供大於求的產能過剩,幾乎所有上漲的價格都不太可能退回去了。Harbor Freight和Costco的狀況最好,因為有大量的存貨並且後者有足夠的采購周轉經費。他們店中的中國製造並沒有多少漲價。當然在儲存貨物用完之後,新進來的肯定會不可避免的有所漲價。
美國媒體5月21日報道,特朗普威脅大公司自己吃掉關稅,並考慮使用國家行政手段控製商品漲價。特朗普就可能提高關稅一事,至少目前為止,主要還是通過公開施壓的方式向至少四家零售商施壓。“我會密切關注,”他對沃爾瑪 (WMT) 表示。他還對亞馬遜 (AMZN)、福特 (F) 和美泰 (MAT) 等公司發表了嚴厲的批評。此外,特朗普的行動遠不止於此。他曾威脅要加征關稅,如果決定進一步升級關稅,他還將動用一係列額外手段。選項包括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開展全行業調查、政府對特定產品和公司利潤進行調查、推動國會就此問題製定新的立法,甚至通過行政命令實施價格管製。 一個總統和政府,要和幾億人的商業市場和每天都在進行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作對抗和鬥爭,能夠贏嗎?
總結: 貨幣貨幣,買不到貨的幣就是個屁,幣多貨少就得受氣
雖然從數據上看,從2020年到2023年,4年的時間裏,美國人均GDP達到了8萬美元以上,增長接近了30%,家庭年收入的漲幅將近20%。但與此同時,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在不斷高升。從2020年到2023年,美國CPI累計增長約20%,而2024年又繼續增長了2.9%。近五年裏,美國CPI平均增幅超過了4%,麵臨嚴重通貨膨脹的風險。
對於在美國生活的普通人來說,這些經濟指標所帶來的感知,是具體而強烈的。在生活成本上,普通美國居民無法對近幾年物價的飛速上漲感受深刻,感覺身邊的一切商品都在漲價,就連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都貴了好多。記得以前隻要四五美元,現在卻要花8美元。很懷念幾年前的物價,那時候100美元能買很多東西,現在什麽都沒買,錢就花沒了。方粗略估算了一下,些日常消費品的價格上漲了“大概30%到40%"。
雖然從名義數據上看,過去五年的美國經濟似乎表現良好,但實質上,五年的高通脹幾乎抵消了所有收入的增長。對普通家庭而言,生活成本上升速度快於收入增加,消費信心受到嚴重抑製,甚至出現“高薪窮人”(High-income poverty)的結構性現象。
ChatGPT根據數據的分析和總結指出:
低收入群體購買力幾乎未增長,甚至在2022年明顯下降。
中等收入群體購買力停滯,2024年略有恢複,但與收入增速不同步。
高收入群體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對抗通脹的能力更強。
這說明美國在過去幾年名義經濟增長的成果更多集中在高收入階層,而中下層人群實際消費能力被嚴重削弱,造成結構性不平等。美國10%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對於通貨膨脹的壓力並不敏感,相反他們的財富還有大幅度的增加。特朗普的大漲價,隻要不會讓經濟陷入衰退或滯漲,不會讓股市崩盤或陷入熊市的話,他們的財產實際上會得到進一步的增長。本土製造業資本的紅脖子們也會因為製造業回流得到較大的利益和好處。
近十幾年來,中美兩國的經濟學家和專家們紛紛的指出中美兩國的長短處和特點。中美兩國整體上有著根本不同的底層邏輯和動力學機製。
中美經濟和消費的結構性特點比較:
美國通脹, 中國通縮
美國生產不足,中國生產過剩
美國物資供應不足,供不應求,中國物資供應極度豐富,供大於求
美國幣多貨少,中國幣少貨多
美國人要少花錢,少借債、多存錢,中國人要多花錢,多借債、少存錢
美國人要少搞金融,多搞實體製造業生產, 中國人要減少過分產能,多發展服務業
美元應該貶值,人民幣應該升值
美國人要由奢入儉,要勒緊褲帶過苦日子,中國人要由貧入富,要放開手腳多花錢
一言以蔽之,中國整體製造業生產力高度發達、產品極大的豐富,供大於求, 甚至產能過剩。而美國是股市和金融業極大的發達,泡沫巨大。美國的生產力不斷萎縮,產品極不豐富, 窮的隻剩下錢了。所以,中國的債務是優質資產,美國的債務因為沒有同等價值的產品生產出來,或者是擁有大量的泡沫,所以債不抵資,貨不抵幣,價格遠高於價值。所以, 美國供不應求的惡性通貨膨脹將會不停的纏繞著。比如,中國2024年鋼產量是美國12倍,水泥產量是美國20倍,發電量是美國2.5倍。所有其他的實體製造業建築業等等都遠遠超過美國,甚至連農業,中國的人均家禽消費、水產品消費,以及青菜和水果消費都超過了美國。以下是國內媒體上星期的報道,僅僅今年一到四個月消費品品種新增加了809萬種。僅僅機器人領域上下遊產業鏈有大大小小45萬家企業,一個機器人手指就有100多項的專利。
美國投資大佬Peter Schiff的話一針見血,"美國人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美國人的生產力,我們不應該消費我們並不生產的東西。以前美元流動的機製讓美國長期獲得大量的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來消費,同時中國借錢給我們, 所以幾十年沒有通貨膨脹"。但美國人太貪心太懶惰還是不斷借錢不斷印鈔票,而沒有相同價值的相應的東西生產出來。導致目前的債務失衡和現存的美元流動機製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特朗普的確看到了這一點,但他和全世界貿易國家打關稅仗是開錯了藥用錯了方法。而他號召老百姓勒緊腰帶,過一段苦日子。並且努力讓製造業回歸美國,發展和擴大工業製造和大生產,這才是解決美國通貨膨脹和財政問題的根本之道。
特朗普實際上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美國的現行的美元體係和美國的金融帝國是建立在一套吸血鬼模式基礎上的,借新錢還舊錢的方法已經不可持續了。但可惜的是特朗普找不到正確的方法,也沒有耐性來處理這個根本問題。現在特朗普要做的實際上就是要利用關稅,強迫逼著降低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消費水平。由貧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美國人這次更難撐、更難熬啊。嚴重通貨膨脹即將到來,美國人到了勒緊腰帶過苦日子,同時開始美國式大生產運動的時候了。
最後,中美貿易戰的關鍵還在於國家的製造業和生產的實力。存在決定意識,物質生產和製造業的實力最終決定一切。貨幣貨幣,買不到貨的幣就是個屁,幣多貨少就要受通貨膨脹的氣,還要過缺貨少貨的苦日子。
Reference Link:
NYT: China-US Trade Tariffs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50519/china-us-trade-tariffs/
==“美國更麻煩的就是房子保險,汽車保險,醫療保險,還有房地產稅每年都漲個幾百的就算少了,接下去可能要上千的漲。”
https://ycharts.com/indicators/us_consumer_price_index_yoy#:~:text=US%20Consumer%20Price%20Index%20YoY%20is%20at%202.31%25%2C%20compared%20to,long%20term%20average%20of%203.28%25.
是啊,這年頭漲價20%基本上還不算漲,不僅一些人感受不出來,也因為比起那些動不動就漲價30%甚至50%以上的商家來說,根本不算啥了。這次沃爾瑪和奧迪這一類在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奉行薄利多銷,盡量壓低價格的超市零售商都開始漲價了。牛肉、三文魚和芝士的價格已經上去了,各個超市裏連各種比薩餅以前三四美金的,現在都到七八美金以上了。咖啡和可可飲料也都上漲了20%以上。中國超市更是不像話,一貫是亂漲價。尤其是加州過來的青菜水果也亂漲價。以前漲價因為油費上漲,現在大概是因為非法移民勞動力沒有啦。比如,日本紅薯和中國大芋頭原來一磅一美金多點,現在都到三美元了。中國進口的金鯧魚銀鯧魚等也都漲價了。其實中國超市進的貨都是沒有增加關稅前進來的貨,但先漲價不撈白不撈。美國更麻煩的就是房子保險,汽車保險,醫療保險,還有房地產稅每年都漲個幾百的就算少了,接下去可能要上千的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