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鄉巴佬是民粹主義深層的傲慢與偏見
作者就最新發生的兩個事件,與ChatGPT進行的深度的對話和討論,通過雙方不斷地反饋和修改,最後得到的係統性回答和結論以及格式化的總結,大部分都挺令人滿意的,但還是要經過作者最後的修改和些許補充,包括加入一些新聞照片和視頻的截圖。以下是ChatGPT此文的導言和具體論述。
2025年春,美國政壇和文化、教育界接連爆發兩場激烈對峙:一是副總統JD萬斯在電視采訪中以“中國農民”之稱貶低中國製造者,遭到中方強烈反擊;二是哈佛大學拒絕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高教資金交換條件,公開捍衛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這兩起事件雖一內一外,但卻指向同一個本質——美國精神與民粹主義“鄉巴佬政權”之間的深層結構性衝突。
這不僅是言語的交鋒,更是價值、文明與民粹情緒的較量。一邊是全球化時代下知識分子的自我堅持與精神高貴,一邊是民粹主義操弄下鄉土保守主義的情緒動員。兩個典型事件勾勒出這一矛盾的深層輪廓。
一、中國的反諷與美國"鄉巴佬"的曝光
JD萬斯在談及對華貿易時稱:“我們向中國農民借錢,買他們生產的東西。”本意是批判全球化下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卻因措辭中對“中國農民””一詞的蔑視與等級感,卻暴露了美式民粹主義深層的傲慢與偏見,迅速在中國引發輿論風暴。而諷刺的是,當中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高鐵網和全球最完備製造鏈時,那位高高在上的“副總統”,卻更像一個站在衰敗田埂上的鄉巴佬。他口中的“農民”,正是支撐中國智能製造、高鐵、電商平台的主體力量;而他本人,則被中國媒體和一些美國網民諷刺為“真正的鄉巴佬”——代表美國中西部反智、排外、保守、對現代文明理解遲鈍的政治階層。
JD萬斯所說的“向中國農民借錢買東西”,表麵是對經濟結構的批評,實質是對中國底層勞動者的輕蔑。在他的語境中,“中國農民”被簡化為一個落後的、無力的群體,似乎依然生活在牛車和稻田之間,靠廉價勞動力供養美國的消費主義。但他忘了——這個他口中的“農民群體”,正是用智能手機管理果園、用無人機噴灑農藥、通過拚多多、京東、抖音直播銷售農產品的新時代主體。他們不僅在城市化進程中成為中堅力量,更在產業鏈末端支撐了全球製造。
真正的“鄉巴佬”,住在白宮邊上: 所謂“鄉巴佬”,在今天並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認知的滯後、文明的僵化與心態的閉塞。JD萬斯本人來自美國中部俄亥俄州,以“紅脖子逆襲”為標簽登上政壇。他代表的是一種披著“平民外衣”的保守主義政治:怨恨、排外、反智、仇視城市與現代性。
JD萬斯所代表的那群“白人藍領階層”——過去被稱為“紅脖子”,現在更像是美國新時代的“鄉巴佬”:不信科學、拒絕全球化、癡迷宗教保守主義,在選票中決定國家命運,卻對世界一無所知。
美國農村正在老化、退化,而中國農村正在進化。所謂“誰才是鄉巴佬”,已無需多言。
這場話語反轉,不僅揭露了萬斯式民粹對外部世界的傲慢,也凸顯了中美在社會結構與發展節奏上的真實差距。美國“紅脖子”政治正在挾怨執政,而中國“農民階層”卻在融入全球產業鏈中完成身份升級。
民粹主義和政治情緒不是救贖,是墮落
JD萬斯的發言,不隻是語言失禮,更是意識形態民粹主義和政治的反映。他和他背後的民粹主義力量,試圖用“敵人敘事”轉移矛盾,用民粹情緒替代現實治理。可惜,這樣的偏見,騙得了一時的選票,卻注定無力重建未來。
而麵對這樣的誤解,中國無需憤怒——隻需用高鐵的速度、工廠的光芒與億萬“農民”的勤奮,告訴世界:誰在進步,誰在停滯,誰是未來的創造者,誰才是真正的鄉巴佬。
二、哈佛拒絕特朗普:學術和精神貴族的高貴回擊
緊接著,另一場更具象征意義的衝突爆發於國內:特朗普政府欲以數百億美元教育經費為要挾,要求包括哈佛在內的高校配合執行一係列“反恐”“反極端”“限製言論”措施,實質是對學術自由的強壓。
哈佛大學校長在公開信中拒絕妥協,表示哈佛不會在資金壓力下犧牲其長期堅持的價值。這是一次來自美國精神貴族對民粹政權的正麵回擊。特朗普政府意圖將大學轉化為意識形態淨化場、反對派清除場,而哈佛的拒絕,是捍衛西方自由主義精神的絕地抗爭。
這並非孤立的財政爭端,而是知識與權力、文明與情緒之間的價值分裂。
三、“鄉巴佬政權”的危機本質:反智與反文明
無論是JD萬斯的語言狂妄,還是特朗普團隊對高校的壓製,都是“美國鄉巴佬政權”的表征。他們或許掌控了選票與行政權力,卻始終無法贏得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文化係統的認同。
這股力量反對現代性、反對多元、反對國際合作,幻想通過封閉和敵意找回過去的“榮耀”。但他們對現代文明的誤解、對全球現實的無知,隻會把美國推向越來越深的內耗與孤立。
他們排斥的是中國製造、墨西哥移民與自由派大學,實則抗拒的是那個他們已無法理解和參與的新時代。
ChatGPT 結語(1)真正的美國精神,從不屬於“紅脖子”與憤怒者
今天的美國,表麵上由民粹主義掌控政權,但仍有一群人堅守知識、尊重差異、捍衛自由。哈佛的拒絕,不隻是象牙塔的姿態,而是對國家精神的護持;對抗“鄉巴佬治國”的大學者,正在用理性與獨立守住文明的最後一線防線。
而中國,也無需在語言戰中多做憤怒回應,真正有力的反擊,是讓“被貶為農民”的勞動者繼續創造奇跡——當“高鐵的速度”與“工廠的光芒”映射回美國鄉村,誰是未來,誰才是鄉巴佬,答案自見分曉。
ChatGPT 結語(2):真正的權力,不來自白宮,而來自不跪的知識
今天的美國,正在經曆一場內戰——不是武裝的,而是語言的、價值的、精神的。一邊是戴紅帽子喊“再次偉大”的政治扮演者,一邊是點著讀書燈堅守自由傳統的學術守護者。前者可以掌控國家機器,但後者掌控著國家靈魂。
哈佛說不,是一次精神貴族的宣言:哪怕這片土地被愚蠢統治,我們也要讓真理留下最後一束光。
以下是美國媒體4月15日頭版頭條,有關哈佛大學抵製特朗普政府的報道。
哈佛大學成為第一所抵製特朗普校園鎮壓的大學
美國媒體4月15日報道,特朗普政府連續數月嚴厲打擊校園內不受約束的反猶太主義和左翼意識形態,即便是美國最負盛名、最富有的哈佛大學也步履維艱。 今年3月,哥倫比亞大學同意了一係列規模空前的全麵要求,包括成立一支新的校園警察隊伍以驅逐學生抗議者,並將中東研究係置於外部控製之下,以重新獲得4億美元岌岌可危的聯邦資金。同月,該校在12個月內的第二任校長也宣布辭職。 至少有60所大學被警告,如果它們不遵循總統的校園民權願景,它們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下一個失去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聯邦資金的大學。該願景將所有參與校園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的人(其中包括數十名猶太學生領袖)歸類為反猶太主義的哈馬斯同情者。 到三月底,政府采取了迄今為止最大膽的行動,威脅要切斷對哈佛大學約90億美元的聯邦資助。 政府警告說,為了維持資金,哈佛大學需要同意一些要求,例如終止多元化項目、與聯邦移民官員合作、審查國際學生的觀點、取消對親巴勒斯坦學生團體的認可,以及接受一項範圍廣泛的“觀點多元化”審計。
隨後,在過去的幾天裏,美國曆史最悠久、資金最雄厚的大學哈佛大學開始比其他五所麵臨政府資金威脅的常春藤盟校進行更強有力的反擊。 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大學做出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回應校園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中所謂的反猶太主義行為(版權所有 2024 美聯社。保留所有權利。)特朗普政府要求哈佛大學做出前所未有的改革,以回應校園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中所謂的反猶太主義行為。事件始於周五,一群哈佛大學教師就這些要求起訴哈佛大學,指控特朗普同時“利用”和無視《行政程序法》和《民權法案》第六章等條款,這些條款禁止聯邦資助機構的歧視。 該訴訟稱,哈佛大學未能遵循聯邦法規中規定的在根據民權法停止資助大學之前必須采取的步驟。 起訴書中寫道:“此類威脅對大學而言,無異於一把關乎生死的‘槍’。” “他們公然試圖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政治觀點和政策偏好強加於哈佛大學,並迫使哈佛大學懲罰那些不受歡迎的言論。” 上周末,數百人參加了校園附近的抗議活動,抗議特朗普的要求。
隨後,4月14日,哈佛大學對特朗普做出了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回應。學校律師和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 )表示,學校不會同意這些要求。 “任何政府——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應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麽課程、可以招收和聘用哪些學生,以及可以從事哪些研究和探究領域”。 哈佛大學的律師在致特朗普政府官員的一封信中辯稱,白宮忽視了哈佛大學打擊反猶太主義的工作,“反而提出了違反第一修正案的要求,侵犯了最高法院長期以來承認的大學自由。” 律師們補充道:“大學不會放棄其獨立性,也不會放棄其憲法權利。” 數小時後,特朗普政府宣布凍結了數十億美元的聯邦資金。 由司法部和教育部等多個聯邦機構組成的聯邦打擊反猶太主義聯合工作組宣布“凍結向哈佛大學提供的22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和6000萬美元多年期合同”。 該工作組並未具體說明這些撥款與哪些項目相關。 這場衝突很可能將訴諸法庭。
哥倫比亞大學成為首批同意特朗普要求的目標院校。其他麵臨資金削減的常春藤盟校也表示可能會反擊,例如普林斯頓大學。該校與能源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防部的聯邦資助合作已於4月初被暫停。 “普林斯頓大學將遵守法律,”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克裏斯·艾斯格魯伯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致力於打擊反猶太主義和一切形式的歧視,並將與政府合作打擊反猶太主義。普林斯頓大學還將大力捍衛學術自由和大學的正當程序權利。” 但艾斯格魯伯上個月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警告稱,美國正在進入“自20世紀50年代紅色恐慌以來對美國大學的最大威脅”。 大學校園或許已成為圍繞特朗普政府標誌性政策重點展開爭論的關鍵戰場。 試圖驅逐校園內支持巴勒斯坦的非美國公民活動人士的行為引發了訴訟和抗議,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司法部”(DOGE)法案削減聯邦資金,通過削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學術研究經費,從而大幅削減聯邦開支。
據報道,特朗普本月初決定將哈佛大學作為其更大議程的一部分。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在4月1日白宮共進午餐後曾表示:“如果我們不付錢給他們怎麽辦?那不是很酷嗎?” “我們不僅僅是想提起訴訟——我們希望推動大學校園裏猶太裔美國人待遇的文化變革,”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告訴該報,她是政府打擊反猶太主義工作組的成員。 特朗普政府將矛頭指向校園親巴勒斯坦活動,試圖驅逐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哈利勒等抗議領袖。特朗普政府將矛頭指向校園親巴勒斯坦活動。該特別工作組的成員名單基本未向公眾披露,一些被認定為資金削減目標的大學表示,他們是通過新聞報道得知可能被削減資金的消息,或者並不知道自己被認定為目標的具體原因。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調查,這場衝突似乎隻會持續下去。 大學並非唯一麵臨政府浮士德式選擇的公民社會實體。 特朗普總統威脅那些代表政治對手的律師事務所,稱將失去他們的安全許可,以及進入聯邦大樓和政府承包商的資格。 作為回應,數十家頂級律所已與政府達成協議,以避免受到製裁,並提供數億美元的無償法律服務,以支持政府所青睞的事業。 其他律所則選擇挑戰政府,其中包括起訴特朗普的戈弗雷律所,該律所成為至少第四家被白宮起訴的律所。
Reference Link:
Harvard Became First University Push Back Against Trump's Campus Crackdown
https://www.yahoo.com/news/harvard-became-first-university-push-023115079.html
Harvard Fight Trump Administration Demands
https://www.yahoo.com/news/harvard-fight-trump-administration-demands-222253000.html
----------------------------
你明明知道萬斯的本意,卻順著某外交部煽動的民意,把一個專業的談話往歧義上領,進而掩蓋談話的真實意圖。用peasants來貶低中國農民, 這個是萬斯的本意嗎?虧得您還住在美國,英文有沒有與時俱進啊?是誰在叫嚷被peasants這個詞冒犯了?而誰又在附和一起把水攪渾,這個不是一目了然的嗎?
再說看到您在這裏跟群友混戰,被群毆,圍毆,互毆,不得不說,您的戰鬥力爆棚,但基本上是我們小時候弄堂裏看到的鄰居大媽滾地撒潑那種段位,要提高吵架品味。這個才應該是您最近的主要新年新打算吧。
這兩段是本博的中心意思, 我讚同這個觀點。 同時我旗幟鮮明地不看好這個萬斯。 等看他能否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改變他傲慢淺薄的形象。 網絡是有記憶的, 等著看吧。
評論
你自己每次都看不懂別人的評論,隻會亂罵。
----------------
嗬嗬嗬,賊喊捉賊,倒打一耙。 說的就是這樣的。
你說“美國農民的詞匯就是farmer! ”, “萬斯是耶魯法學院的畢業生,他用詞是挑過的,也是有意的”。 既然你都承認他是成心的,有意的, 那你不是證明了我的觀點麽? 不是也證明了這篇博文的觀點了麽? 你這個萬斯嘴裏的 peasant, 還激動啥呀。 嗬嗬嗬。
http://en.people.cn/n/2015/0502/c90785-8886524.html
但是用於美國農民的詞匯就是farmer! 我也去查了教育部的有關網站同樣在用peasants來表述中國農民。你就別再信口雌黃了。中共對於宣傳非常重視不會隨便用詞。
http://en.people.cn/n3/2025/0417/c90000-20303699.html
別忘了萬斯是耶魯法學院的畢業生,他用詞是挑過的,也是有意的。你先好好做足功課再到這裏罵街吧。
http://en.people.cn/n/2015/0502/c90785-8886524.html
但是用於美國農民的詞匯就是farmer! 我也去查了教育部的有關網站同樣在用peasants來表述中國農民。你就別再信口雌黃了。中共對於宣傳非常重視不會隨便用詞。
別忘了萬斯是耶魯法學院的畢業生,他用詞是挑過的,也是有意的。你先好好做足功課再到這裏罵街吧。
你的強詞奪理令人厭惡、超過了白宮新聞發言人!
你真如”楓葉糖漿007 ”評論的那樣
老川咋就沒發現你這個銀才?!
“這種事,最近倒是讓我想起副總統說中國“農奴”的事來,他真不知道中國人裡麵的“鄉下人”能夠存活到今天的,很多都是士大夫貴族的後代,至少還都明白詩書傳家的道理,比起真正的美國鄉下人,有教養得多!隻是可惜有教養根柢的中國人,在西方人的文化影響下,很難看清真正的立麵,缺失獨立性和判斷力,也會流於庸俗而已。”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6360/202504/13412.html
美國早期是使用peasants來泛指那些為農場主交租種地的窮白人或被釋免恢複自由身的黑奴,在南部農業州很多。後來為了開發中西部,願意去開墾的每個白人都可以免費擁有至少50英畝土地,這些佃儂一下子就變成farmer了。這個詞就慢慢消失了。
==“萬斯就是被選中的白手套,這種人不如鳳凰男,自卑和自傲的矛盾混合體,被炒起來的明星,”
萬斯就是被選中的白手套,這種人不如鳳凰男,自卑和自傲的矛盾混合體,被炒起來的明星,美國這幾屆的總統副總統國務卿,都是垃圾人物。
嗬嗬
我已經不戰而降了。請放過我。
“回複 '楓葉糖漿007' 的評論 : 我也早就說了, peasants 是50年前英美英語屆公認的對farmer insulting 的 詞匯。 你說你小時候的英語書。 請問那是什麽時候? 你扯上世界 觀, 還造謠說別人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代理發言人兼秘書”, 請問這是中共的 事 你是怎麽知道的? 可不可以按照你的思路, 說你是習近平的秘書? 這可是學你, 你不要倒打一耙。 ”
==“他辛苦耕耘了一輩子的那片土地,根本就不是他的!”
尤其是俺老父親,對土地的愛入骨髓,隻可惜他死不瞑目哇:
他辛苦耕耘了一輩子的那片土地,根本就不是他的!
25年前朱鎔基拚命與米國談判終於加入WTO,結果如何?
米國的玉米大豆輕鬆打垮了中國東北的農民。在南方城市
辛苦打拚的東北年輕人,如果種地能賺錢,誰願舍棄家園
背井離鄉?把孩子丟給年邁的父母?!
你對中國農民與農村根本一點都不了解。無非就是聽從官方
宣傳而已。
--------------
這個是真實中國農民的真實感受。所以萬斯說向中國農民借錢,可以肯定地說是向中國農民的老板借錢。萬斯還是用詞不嚴謹。
不是在說理的嗎?“人身攻擊,造謠”,好像已經超出了說理的用詞範圍。
我也不會再浪費時間了。您自己玩好!
俺家世代農民,走西口的人。
尤其是俺老父親,對土地的愛入骨髓,隻可惜他死不瞑目哇:
他辛苦耕耘了一輩子的那片土地,根本就不是他的!
25年前朱鎔基拚命與米國談判終於加入WTO,結果如何?
米國的玉米大豆輕鬆打垮了中國東北的農民。在南方城市
辛苦打拚的東北年輕人,如果種地能賺錢,誰願舍棄家園
背井離鄉?把孩子丟給年邁的父母?!
你對中國農民與農村根本一點都不了解。無非就是聽從官方
宣傳而已。
但是這個萬斯, 卻把矛頭對準了全體中國人,有意地蔑視和歪曲事實。 這揭示了他自己內心的自卑和自負。這種狂妄自大不僅表現在他對待中國人,也表現在他對待澤連斯基, 對待格陵蘭島上的美軍和對待歐洲的政客們。
最後, 希望圍繞文章和關於“peasants” 討論,不東拉西扯。 我沒時間,不想扯到別的。謝謝理解
==“這個驚詫有點莫名呢。中美互相用敬語稱呼對方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提醒一下。
反正去年和今年不是互相恭維的年頭。”
大家城市的房子土地目前也不是永久擁有。 同樣道理。 不過說了到期回順延。 這和新加坡的政策一樣。
BeijingGirl1 發表的評論說“中國的農民都是有土地的。”
大謬也!
中國的土地資源全都是“國有”的,這是常識,
所以“中國的農民都是沒有土地的。”
----------
這個驚詫有點莫名呢。中美互相用敬語稱呼對方是什麽時候的事情了?提醒一下。
反正去年和今年不是互相恭維的年頭。
頻道對上了嗎?
我極端厭惡那種自以為是, 以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萬斯是實現了階層跨越, 但是轉過來看不起農民工,這種嘴臉實在讓人不齒。
而且必須指出, 以萬斯受過高等教育的經曆,他是肯定知道這個詞和farmer的不同的。 因為他在同一個訪談的不同語境中, 使用farmer。 這就排除了他是口誤的可能。
這裏的發言,清晰地區分了不同的人。
萬斯的話根本就不精確。他不了解中國的國情,卻帶著深深的偏見和傲慢。 說實話,現在他認知裏的中國“peasant”, 比他媽媽的生活要好很多呢。
--------
不知道你要人家再直白到什麽程度,比如說,農民工?低端人口?sweat shop?收到嚴重盤剝,才創造經濟繁榮?人家在談論全球化,不知道您要說什麽?
萬斯的話根本就不精確。他不了解中國的國情,卻帶著深深的偏見和傲慢。 說實話,現在他認知裏的中國“peasant”, 比他媽媽的生活要好很多呢。
無論是JD萬斯的語言狂妄,還是特朗普團隊對高校的壓製,都是“美國鄉巴佬政權”的表征。他們或許掌控了選票與行政權力,卻始終無法贏得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文化係統的認同。
這股力量反對現代性、反對多元、反對國際合作,幻想通過封閉和敵意找回過去的“榮耀”。但他們對現代文明的誤解、對全球現實的無知,隻會把美國推向越來越深的內耗與孤立。
他們排斥的是中國製造、墨西哥移民與自由派大學,實則抗拒的是那個他們已無法理解和參與的新時代。
看過網上華人別的建議,labor或者worker,都不如peasants貼切。
+1 agreed! 無知可以原諒,而傲慢是絕對不能容忍。
這個說法不準確, farmer 的意義是farm owner,準確的翻譯是農村主 farm owner. peasants 的準確翻譯應該是佃儂,對應詞是landlord地主。所以把萬斯嘴巴裏的peasant理解成老貧農的蔑視用語更加準確,畢竟狗嘴裏吐不出象牙來。
==“好文。反智反文明更凸顯出誰是真正的“鄉巴佬”。”
Please don't use the Federal Aid anyway.
而40多歲的萬斯, 受過高等教育, 在訪談中多次使用farmer 這個詞,但在某處具有攻擊性的談話中, 兩處著意使用 peasant, 這就是別有用心的反智了。
insulting。
在中國的語義環境中,農民並不具有貶義的成分,基本上是一個中性詞,甚至是一個褒義詞。為什麽“農民”在中國語境是中性甚至褒義?
文化根基:農耕文化決定了農民的重要地位
政治話語:農民被塑造為正義力量、建設者
語用傳統:語言中少見帶有鄙視農民的表達
城鄉認同:即使進城打工者,也以“農民工”自稱,無侮辱性
中國現代史語境中,“農民”是曆史主體, 如“農民起義”“農民戰爭”中的“農民”是具有反抗性、正義性的集體形象;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宣傳“工農聯盟”,農民地位在意識形態中是主力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國家的根基”這樣的表述極為常見。
比如,左派不知道男女的區別。左派喊著“from the river to the sea”,要殺死所有的以色列人的時候,卻罵別人是納粹。左派痛恨並打砸waymo自動車。那些嘴上說反氣候變化的左派燒毀tesla的時候,一點都不顧忌對環境的破壞。最搞笑的,是左派覺得社會主義好,又在另一頭支持全球化資本主義。
1. Peasant在現代語境下的貶義色彩從哪來?社會階級固化的語言反映: 英語世界的封建殘餘和後來工業革命後的階層分化,使得“peasant”逐漸承載了“沒文化、沒教養、窮、土氣”等暗示。文化優越感與城市偏見: 在許多英語國家(尤其英美),文化上有一種長期的“城市優越感”,把“農村”視為“落後”的象征。“Peasant”容易被當作“low-class, unsophisticated” 的代稱。用作侮辱的口吻出現頻率高: 在口語和影視作品中,“you peasant”常用於諷刺、羞辱別人“低級”“庸俗”或“社會地位低”,例如:“Why are you dressed like a peasant?”含有明顯的鄙視和階級歧視意味。
2. Peasant vs. Hillbilly: JD Vance《Hillbilly Elegy》的“Hillbilly”本身在英語中就帶有“鄉巴佬、山裏人、沒文化的白人”的意味,中文翻譯中一般稱之為《鄉巴佬的悲歌》或《鄉下人的悲歌》,直譯或意譯都承認了“hillbilly = 鄉巴佬”這一現實。
至於萬斯,這件事的諷刺是他本人是鳳凰男式的人物,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機會擺脫了美國最窮的西弗吉尼亞生活,進入精英層,卻反過表現出一種貴族式的傲慢。
這是不自信的人的典型心態,時刻要提醒他人自己的地位。而可悲的是這種人竟然可以成為副總統,這是美國文化的墮落,藤校的失敗,耶魯已經有校友建議取消他校友身份,因為給母校丟臉。
紅脖子很多是無知,但無知不是錯,經濟水平可能限製對外界的接觸,導致知識缺乏。
但無知而傲慢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無知可以說是客觀因素導致,而傲慢是完全的主觀因素,表現了人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