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間。
個人資料
北美_原鄉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經貿脫鉤中的深層供應鏈和曲線輸美

(2023-08-10 07:30:23) 下一個

與中國分手? 

The Motley Fool 8月9日發表文章, 指出美中之間關係一直很糟糕。但如果說這次疫情給了我們什麽啟示的話,那就是兩國都清楚地意識到,誰也不能失去對方作為貿易夥伴的地位,誰也不能把對方當作對手--否則就有可能因爭執而付出慘重代價。文章強調,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和經濟強國之一,僅次於美國,因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危及對方--這包括衰退或經濟衰退的風險。

文章指出, 然而, 最近幾個月的轉變是戲劇性的,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根據跟蹤外貿收支的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6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下降了23.7%,降至427億美元,創下了六個月來的新低。由於各國央行提高利率以抑製通脹,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減弱,這使中國經濟在COVID事件後處於守勢,努力重拾增長動力。中國流向美國的商品減少,美國輸往中國的商品也減少了4.1%,反映出美國企業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即使拜登政府試圖維持貿易關係並消除緊張局勢。沃爾瑪和塔吉特等零售商,以及惠普、樂高和史丹利-布萊克-戴克(Stanley Black & Decker)等公司,都從中國撤出。

是的,在中美貿易大量的大幅度下降的同時,墨西哥突然崛起,取而代之了中國作為美國第一貿易大國的位置。文章指墨西哥在今年前四個月突然爆發,與美國的貿易額達到2630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他正在削弱中國主導地位的國家包括越南和泰國,但中國仍以其一流的製造業和基礎設施而獨占鼇頭。在墨西哥崛起成為製造業巨頭之前,中國在2014年超越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隨著美國在 2018 年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以及 2020 年至今的大流行性供應中斷,中國的這些動態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流都迅速發生了變化。

但如果隻看到這些表麵上此生彼降、外貿數字變化的現象,而沒有了解實際上中美經貿關係的內容和實質的變化,不免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美國為何未能與中國分手

美國經濟學人雜誌8月8日發表一篇中美經貿關係的專業研究報告,援引一些的數據深刻地概括反映出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的變化和重塑,以及這種變化的實質。文章總結並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深層供應鏈",一種以更加糾結形勢繼續存在的經貿關係;"虛假脫鉤"效應,也就是名降實升的中美經貿關係,實際上掩蓋了中國供應鏈產業鏈對美國的重要性,最後將傷害美國自己,這也並不是拜登總統要和中國脫鉤斷鏈的初衷。

從本質上來看,拜登政府實施的與中國經貿脫鉤和去風險的政策,與特朗普總統當初發動的對中國的貿易戰有類似之處。當時特朗普說過,"貿易戰很好打,也很容易贏"。但這幾年等結果下來,最終證明了美國還是輸得多。拜登政府同樣的從從主觀的意識形態理念出發,製定了以中國的經貿戰和科技戰的政策,但同樣造成並沒有贏,反而把事情更加複雜化,不用兩敗俱傷的結果。下麵就是這篇文章內容的摘要。

華盛頓與北京之間關係的惡化,使企業對地緣政治風險的擔憂與日俱增。因此,今年上半年,墨西哥和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額在近二十年來首次超過了中國。全球貿易地圖正在重繪。乍一看,這幾乎正是美國決策者所希望的。在特朗普和拜登的領導下,美國官員已經出台了一係列令人吃驚的關稅、規則和補貼措施--預計不久將出台一項行政命令,引入對外投資審查,這也是美國的最新舉措。其目的是削弱中國對敏感行業的控製,並為可能入侵台灣做準備。試圖 "降低 "對華貿易風險是白宮外交政策的基石。然而,盡管白宮做出了大量努力,而且從頭條新聞的統計數據來看,貿易的重塑似乎顯而易見,但許多表麵上的 "去風險化 "卻並非如此。

中美之間的貿易聯係非但沒有被削減,反而以更加糾結的形式繼續存在。美國政府青睞的貿易夥伴包括印度、墨西哥、台灣和越南等國,希望在這些國家促進 "友商 "生產,以取代之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與這些盟友的貿易正在快速增長:根據科爾尼谘詢公司(Kearney)的數據,去年美國從 "低成本 "亞洲國家進口的商品中,僅有51%來自中國,低於五年前特朗普政府首次征收關稅時的66%。問題是,美國的盟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也在增長,這表明它們往往充當了中國商品的產品裝配和包裝中心。這種產品流動意味著,盡管美國可能不像以前那樣直接從中國購買那麽多產品,但兩國經濟仍然相互依賴

以上圖表顯示亞洲四個國家和台灣地區,因為美國減少與中國的之間貿易而受益的國家和地區。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弗羅因德(Caroline Freund)及合著者的研究調查了這一動態。研究發現,在特定行業中與中國貿易關係最緊密的國家是貿易重新定向的最大受益者,這表明中國的深層供應鏈對美國仍然非常重要。在美國官員最希望限製中國存在的先進製造業產品類別中,情況更是如此。就這些產品而言,2017年至2022年,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下降了14個百分點,而來自台灣和越南--這些從中國大量進口的國家--的產品則獲得了最大的市場份額。簡而言之,即使是最敏感的產品,中國的活動對其生產仍然至關重要。

在實踐中,不同國家和行業的重新安排方式各不相同。少數產品隻能在中國采購。其中包括中國公司主導整個行業的一些稀土和金屬加工產品,如用於芯片生產的镓和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的鋰。有時,中國盟友出口到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的產品,隻不過是為了規避關稅而重新包裝的中國產品。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產品隻是機械或電氣零部件,勤奮的進口商可以在其他地方以更高的成本找到這些零部件,但在中國卻更便宜、更充足。

所有這三種虛假脫鉤都可以在中國的後院找到。2018 年公布的有關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這一地區俱樂部出口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按價值計算,7% 的出口實際上歸因於中國某種形式的生產--考慮到貿易脫鉤的難度,這一數字很可能被低估了。更新的數據表明,中國的重要性自那時起隻增不減。在東盟監測的97個產品類別中,有69個產品類別對東盟的出口份額有所增加。電子產品是最大的出口類別,涵蓋了從電池、工業爐到剪發器的所有產品。今年前六個月,中國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的此類商品銷售額增至490億美元,與五年前相比增長了80%。外國直接投資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中國在東南亞重要國家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了美國。

在更遠的地方,中國的工廠也在蓬勃發展,最明顯的可能是汽車行業。在墨西哥,全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一個遊說團體)報告說,去年40%的近岸投資來自從中國遷往墨西哥的工廠。豐富的中間產品供應也隨之而來。去年,中國企業每月向墨西哥出口 3 億美元的零部件,是五年前的兩倍多。在近年來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中歐和東歐,虛假脫鉤的現象更加明顯。2018 年,在捷克、匈牙利、波蘭、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羅馬尼亞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中,中國僅占3%。從那時起,由於電動汽車的迅速普及,中國的進口量激增,而中國在電動汽車的生產中日益占據主導地位。目前,中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占中歐和東歐進口總量的10%,超過了歐盟以外的任何其他國家。

美國的盟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聯係更加緊密,這是美國希望盟友之間的聯係更加薄弱的矛盾結果。因太平洋兩岸關係惡化而感到恐慌的企業正在實施 "中國加一 "戰略,將部分生產留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將其餘部分轉移到越南等對山姆大叔更為友好的國家。然而,美國對盟國最終產品的需求也往往會促進對中國中間投入品的需求,並激勵中國企業在其他地方經營和出口。雖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蘋果近年來已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但這有一個前提:大部分生產仍然依賴中國公司。這家科技巨頭在其官方供應商名單上列出了 25 家越南生產商。其中 9 家來自中國大陸。

美國決策者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狀況?在最壞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商品供應幾乎完全斷絕--隻與中國間接交易或與第三國領土上的中國公司交易,可能是對中國生產的一種改進。此外,企業正在適應安全規則,以降低消費者的成本。但這樣做也有風險:認為脫鉤正在進行可能會掩蓋中國生產對美國供應鏈的重要性。

亞洲、墨西哥和歐洲部分地區的生產最終依賴於從中國的進口和投資,這一事實有助於解釋為什麽許多國家的政府,尤其是亞洲國家的政府,充其量隻是美國的 "全天候朋友",至少在涉及供應鏈轉移時是如此。畢竟,如果被迫一勞永逸地選邊站,出口商將遭受巨大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模擬了這樣一種情景,即各國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並根據最近在聯合國的投票模式決定站在兩個超級大國中的哪一邊。根據研究人員的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減少高達 4.7%。東南亞國家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

鑒於大多數國家都迫切希望獲得貿易帶來的投資和就業,美國一直無法說服其盟友減少中國在其供應鏈中的作用。許多盟國滿足於兩頭兼顧--接受中國的投資和中間產品,並向美國和西方其他國家出口成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促使中美兩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麵分道揚鑣的過程,實際上可能是在中國和美國的盟國之間建立更牢固的金融和商業聯係。不用說,這並不是拜登總統的初衷。

Reference Link:

Yahoo News: Breaking Up with China
https://www.yahoo.com/finance/m/cc81211f-1eb5-3bcd-8bba-60b57ea4ec81/breaking-up-with-china.html

Yahoo Report: America Failing Break China
https://www.yahoo.com/finance/news/america-failing-break-china-184429054.html

Economist: America is Failing to Break Up with China
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3/08/08/how-america-is-failing-to-break-up-with-chin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是資本。 所以有人說是美國“援助”了中國的發展, 不對的。 資本逐利,不做慈善。
pujing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全球化的發動者是跨國公司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nsony' 的評論 : 你是對的。 美國還是有很大的貿易逆差。 但美國不怕, 因為可以印錢去買東西就好。 :)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往美國送多了物品的國家,他們也進口多了美國的產品乎?我想是非也。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不過中國的經濟目前還是有問題啊。 去債務泡沫, 房地產不炒是好的。 但經濟發展無力, 比較危險。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問題是,美國的盟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也在增長,這表明它們往往充當了中國商品的產品裝配和包裝中心。這種產品流動意味著,盡管美國可能不像以前那樣直接從中國購買那麽多產品,但兩國經濟仍然相互依賴。”。 是這樣的。
比如美國從越南采購紡織品,越南出口美國的數額增加,但同時越南從中國進口的上遊產品也增加了, 比如色布,染料,特殊布料,紐扣,金屬配件等。 這也算是中國間接的產品轉型吧。
中國剛開始開始出口紡織品時, 很多東西也是靠進口的, 比如染料, 特別是高級燃料。 但中國國家大, 有專門的研究所, 很快就自己研製出來。
ahniu 回複 悄悄話 敗燈收了太子黨的錢,恨死翠老農。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也超過中國了。早就說過,美國/北美是最不需要全球化的。主要是為了世界和平,美國才在二戰後不得不應歐洲等的要求出頭的。因為隻有美國有這個能力,不是美國有這個需要。沒有全球化,歐亞大陸就會重新陷入爭霸戰亂,至少是貿易中斷的狀態。中國是最依賴全球化的。卻老是不老實。自找倒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