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唐人街的確立 1881-1890”的補充

(2024-11-23 20:49:55) 下一個

在1880年之前‚無論是雪梨的華人或本土的英文傳媒都沒有雪梨唐人街的說法‚盡管澳洲已有唐人街的概念(例如在維省)‚主要原因是雪梨隻有有限的華人雜貨店及家俱製作的商戶‚幾乎集中在現在環型碼頭附近的下佐治街Lower George Street及必街Pitt Street一帶。雖然在1860年前後發生過大量華人乘船到來‚但很快就散發到淘金的地方去‚隻是像一個浪潮即歸於和緩。

然而在1880年卻不知吹起甚麽風‚在4月份的兩三周內竟有超過2000名華人湧入雪梨‚其中大概有1400到1600名很快就分散到紐省NSW其它地方去(主要的目的地是新英格蘭錫礦場New England tin mines)。根據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所調查的原因有兩方麵‚其一是有人不斷向國內發送在澳洲有良好謀生機會的報導‚另外是廣東存在經濟蕭條;更多的是錫礦場有華人承包(被稱為“Boss Chinamen”)‚其工人絕大部份是華人。餘下在雪梨的400名新來者‚相當部份會去淘金或從事小販及菜園工的工作。

在雪梨的華商是有參與接收這些華人活動的‚下表是雪梨晨鋒報對乘坐這2000名華人中的四艘船所作的部份統計:

對雪梨的居民來說‚假如僅是一個意外的話倒不會抱怨‚因為多年來已經有過。問題在如果它僅是浪潮來的第一波就有點可怕了‚因為有華商證實這隻是開始‚到年底前或會有近20000名華人陸續到來。同時也有一個華商簽署聲明大多數華商及居民反對大規模華人進口到澳洲殖民地。事實上在1880年6月就有兩批共1168名華人再次到來後這部份人大多去了天架Tinga和Vegetable Creek的錫礦場‚一些去了窩打魯Waterloo的菜園(能留在雪梨的往往是體格較位強壯或與華商有一些親屬關係的人)。

新的來者在體格上明顯不如大多數已定居在紐省的華人‚其中大部份是以賒帳式來支付他們自己的旅費‚並在日後工作中歸還。然而這些新來者不但很少有英文基礎‚甚至對需麵對的惡劣環境也一無所知。他們被安置在華人商店的閣樓或地層underfloor‚據記者所見‚在Harrington街的一間密封的閣樓住了14個人‚更離譜的是在地層是住了50多人‚擠得象在運貨的火車箱中比坐著略為寬鬆而已。此時是夏末秋初‚而人逼人的汗臭在整個下佐治街經過的人都會因惡臭而惡心。所以他們在白天往往得走到街上去逛溜‚有點象在監獄中被放風的樣子。而完全不能安置的人‚隻能在附近空曠的地方搭帳篷過夜了。

對當地居住的人來說‚不單是惡臭氣味難聞‚而人口的密度突然增加了5 – 10倍的情況使他們難以忍受‚更害怕的是在新來的華人中有人害有天花之類的病‚則是他們將麵臨的災害‚故而處在極度恐慌的狀態‚卻又沒有多少能力可以臨時搬離。

雪梨的市議員在5月底巡訪了華人住宅區‚隨即向市長說明情況;市長則即刻指示公害監察員Inspector of Nuisances前往視察並采取措施。

紐省報紙“Riverine Grazier” 在1881年4月30日第4頁的“Chinese Immigration”有這樣一段:

They are nearly all represented to be farmers or agriculturists‚ and they have come from the districts of Koo You‚ Poon Yee‚ Heong Sang‚ See Pip‚ Tong Gong‚ and Tching Singh‚ which are around Canton and Hong Kong

其中番禺Poon Yee﹑香山Heong Sang﹑東莞Tong Gong﹑增城Tching Singh﹑香港Hong Kong都容易辨認‚ Koo You和See Pip就查不出來了。其中關鍵詞是Canton‚按現在的正常說法應是“廣東”‚但並非如此;因為翻查舊英文地圖時‚ Canton明確指的是現在的廣州 - 這一點是困惑了很久的了。當然真的要完全證實某人的籍貫‚除非有準確的資料證明‚否則Cantonese隻能譯是“廣東人”。

可以用兩圖作比較:

之所以將“Canton”這個字眼提出來‚是因為昆士蘭報紙“Thelegraph”在1881年6月2日第3頁的“The Chinese in Sydney”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The majority are housed in Lower George Street and the Lanes and constituting “Little Canton”

這一段應作“小廣州”解釋了。在當年的曆史條件下‚外國人是將廣州稱為Canton的。當行走在下佐治街附近‚宛如他們身在廣州‚滿眼都是衣著談吐都是廣州話的人。這一點有如1990年的艾士菲Ashfield被稱作“小上海”‚因為不少上海留學生及上海人在這裏開辦商店‚故上海人將艾士菲Ashfield稱作“小上海”而滿足‚現在基本沒有這一說法了。

從這個角度看‚1881年前後Lower George Street仍不能說是唐人街;數年後有更多的華人從紐省各地及其它省份陸續遷移到雪梨‚直至人口固定及無論商業與文化特征持續呈現‚唐人街才算確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