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6)
2021 (160)
2022 (109)
2023 (125)
2024 (138)
是美國佬不怕死嗎?
新冠疫情開始時,所有的餐館隻提供有限的外賣(pick-up)。大約一個月前,本地餐館解禁,允許食客在戶外堂食(dine-in)。從上周起,不少餐館開始接待室內的堂食了。
美國國慶前夕,天高雲淡,我們小鎮市區熙熙攘攘,餐館也已高朋滿座。連停車場都滿員(full)了,見下圖。
我們所在小鎮的市中心(John提供)
自新冠疫情開始至今,美國總計感染人數已經達280萬,病亡人數超過12.9萬。美國拿到了兩個世界第一!這些天,新增病例創紀錄地每天超過五萬人。疫情如此洶湧,但仍然抵擋不住美食對民眾的誘惑。為什麽?是民以食為天嗎?還是老美天生不怕死?
確有部分州在病毒未被完全遏製時就重新開放,但這是因為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長期封禁下去,美國的經濟肯定吃不消。美國99%的企業都是中小民營企業,在失業率創曆史新高的情況下,即便有聯邦政府的補助,情況也是不可持續的,所以經濟重啟是大勢所趨。
從老百姓的心理層麵來說,很多人認為疫情已經結束了。大家也可能接受了開放後疫情會有反複的預期。總之,民眾的意願也是傾向於不能再封禁下去了。他們還認同,所有政府以抗疫為名限製人身自由的舉措,包括社會隔離政策,攝像頭等監控手段都是對個人隱私的侵蝕,帶來的是另一種危險。這種“無政府主義”帶來的後果是民眾沒有充分的隔離,盡管檢查量也很大。
重啟經濟引起新增病例數反彈後,美國十餘個州不得已又暫停或回撤了原本的經濟重啟計劃。其實,重新開放後病例上升是一種必然的情況,再封禁將挫傷消費者信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兼顧經濟的同時重新開放。
民主黨把美國疫情控製不利怪罪到總統川普的頭上。白宮真的不顧民眾的死活,對此就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了嗎?
7月4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稱,白宮計劃在未來數周內將采取新的計劃應對疫情。新計劃的重點在於,當局認為病毒不會在短期內消失,需要民眾與病毒共存(live with it),我們必須忍受它。白宮還強調大多數美國人死於該病毒的風險已相對較低,實際病死率遠低於1%。
我以為,川普的新計劃相當變相的“全民免疫”措施。盡管他有時大嘴巴,但這次說的是實話,新計劃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新冠病毒將會長期與人類共存已是當前的共識,在沒有疫苗之前,人類目前能做的就是與病毒共存。川普說疫情會持續到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因此與其竭盡全力躲避和隔絕,不如學著與它共存。
有科學家認為,除非新冠病毒出現變異而且變得更具傳染性、毒性更大,否則總的趨勢還是會向平穩的情況發展的。
無論采取社會隔離還是全民免疫的措施,總體來說,經濟社會隻能朝著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波動在所難免。“人總是要死的“(1)嘛,這無關”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
(1)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二零二零年七月六日
----------------
如果川普及時關閉歐洲的航線,紐約和周圍一些州的新冠病例,特別是死亡人數就會比現在少很多。如果他示範,而不是反對戴口罩,全國的病例也會大量減少。很多州因為疫情狀況而推遲reopen,他看是民主黨的州,就號召那裏的百姓起來造反。而對共和黨的州要reopen(喬治亞),他就告訴州長再等等。他拿老百姓的命不當命,你去問問那十三萬家裏死了人的家屬會是你這種想法嗎?
隻有加強個人和社會的防疫意識以降低風險,同時寄望於有效藥物和疫苗的早日出現。
說得輕巧的,要不自己以身試毒去。
沒生病之前,很多人盡可以不在乎。美國文化上存在傲慢基因,社會趨同度又相對低,總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同,American exceptional,連被人覺得謙遜的奧巴馬都提出這個概念,更別提川普的American first了。
其實都是人,別人會生病,你也是同樣。整個西方世界在病毒初期的傲慢帶來了非常悲慘的結果,如今美國人還沒有意識,哪怕這個如今也要求戴口罩的德州州長,不久前在電視上還說不需要戴口罩,佛奇的觀點對他來講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