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有感

(2024-12-19 04:55:23) 下一個

讀書有感

 

喜歡讀古文,重要的一點,是古文沒有發表氣。

 

活字印刷了,能裝訂成冊成本了,中國文章還是不買發表的賬。《紅樓夢》原先就是個在好友間人手相傳的手抄本。《文選》《古文觀止》,一直不“暢銷”。中國文章的評價,不在乎物議,而是在乎自己在意的人怎麽評價。

 

《論語》,好讀。其實它是孔子門徒為孔子寫的回憶錄。讀它,知道,孔子的書沒白教,這些學生不僅學到了先生教的知識,還把孔子這人讀懂了。《論語》,從各個角度把孔子寫得有聲有色。有道,先做人,再做事。中國舊文人,文眼所向,透過字句,讀寫這字句的人。

 

《世說新語》的那雙耳朵,那雙眼睛,-點點也不看市麵流行什麽,怎樣搏點擊率,也不聽新聞聯播。中國舊文人,很散沙,不一夥。誠然“寫來寫去,就是那一套”,那是因為社會就那個樣,秦至清,不變就是萬變。細讀那些個“就是那一套”,卻是每個人並不熱衷什麽“交流,以便相互學習,借鑒”的事情,多是一個人苦思冥想。讀古文,很覺著悶,不豐富,但也確實也讀到一種寫文章人的倔:我的文章我做主,沒想讓你看。

 

《史記》是工作,《報任安書》是生活。從《史記》中讀出《報任安書》,才是。司馬遷的生活很私,私生活私的深度也是這個人的深度。《史記》在史書中一直處在榜首,就是因為一直也沒有產生比司馬遷活得深的寫曆史的人。而《報任安書》是私信,比這私信還要私的,是在這私信中都沒明說的人生無奈,即自己的懦弱貪生還找種種借口的司馬遷的至私處。古文,雖鮮有超過《報任安書》的私深度,但卻多有這個朝向。

 

《資治通鑒》,是工作,也是司馬光的日子。所以,有種生活是公生活,名人司馬光就是這樣的生活。網風行以來,好像人人都在走T台。這樣的情形之下,寫文章很像討生活,讀者成了衣食父母。從討生活的態度和行徑中,也能讀出點心裏話,隻是挺費周章。

 

希臘羅馬走走,《曆史》《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追憶似水年華》等讀讀,看著人一步步走向自己,它們發表出來,總也看得出,留下的自己很不少。他們走的不是越民族,越世界的路子,而是非世界,非民族,隻自己的路子。

 

這個路子其實和古文的路子蠻相通的。

 

總之,讀中國舊文章,沉悶,很難高興,魯迅說的“死相”,王小波說的“沒趣”,但也不失為一種樣子,而且這樣子,不裝。讀古書害己,一出口就害人。關鍵是,就能害到人。現在的博客,哪一篇能害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