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魯迅張愛玲胡蘭成林徽因錢鍾書照片

(2024-03-21 12:53:46) 下一個

看魯迅張愛玲胡蘭成林徽因錢鍾書照片

 

魯迅留學日本前的照片,好像隻見過一兩張,很拘謹,有點強的眼神。我們初高中同班中,就有這樣的眼神。魯迅留日的照片很不少。從中看得出,他一點點在變。去仙台專科學校學醫之前,魯迅滿是“小留”習氣,而且蠻活躍的。之後,魯迅開始日本化。和服穿得和日本人一樣一樣的服帖。其貌,始有日式的禮,即中式的正經的假被日式禮中的呆和木漸漸替代,眼睛明白了,神情中有東西了。

 

離開仙台,魯迅已成了半個日本人。顯然,魯迅是被日本的人文說服了的。《藤野先生》一文,將這種服氣說得很充分。這真是一道檻,在故土與異鄉的比較中,不為傳統所拘,將身心傾向自己覺得適宜的方向。而魯迅傾向的日本,曾是中國的學生。

 

至深的變化,不是“我認為”,而是看人的眼神不一樣了,被人指著說“一看就是在外麵呆久了”。海歸以後的魯迅,正是這樣,長期地無話可說,長期地躲避人世,《呐喊序言》中說出的隔閡,和許多在歐美呆了十多年第一次回國時的感覺,一模一樣。這時感受到的所謂culture shock ,遠遠深於真於第一次踏上異土時的嚴複李鴻章式的東張西望。

 

出國八年,這裏說的是去歐美日本,是道關。之前,身在曹營心在漢,什麽時候都可以起身回國。八年之後,不見得畏於回鄉,但有點怯意了。西式人文的愜意於身心,點點滴滴地滲透進起居,暗自與國內的人文相比,沒有非得離開的理由,不願意回去了。

 

魯迅正是這樣。他回國了,但身在漢,心卻扶桑化了。見過許多魯迅和學生,文人的合影,魯迅演講的照片,魯迅與許廣平子嬰的合影,裏麵的魯迅,一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很難做出區分的樣子。

 

周作人,也是這樣。周作人的小品,寫的是中國的掌故,審美卻是日式的。

 

研究魯迅的大陸人,說千說萬,說到魯迅品質中有很多的日本成分的,不多。活來活去,活得還是個中國人,算不上什麽大本事。魯迅,二十幾歲才出國,卻將表裏活出了並非盡為中國人,這本事很大。

 

張愛玲,道地的中國人樣。張愛玲的眼神,不禮;昂揚的姿態,有點像大陸當下有點姿色的女人於人前:自賞不顧。她精彩的地文在於,並不著意去受影響。

 

胡蘭成的樣子中,有中國舊式男人的猥瑣,眼神世故,態度裏有幾分油道土味。他將斯種人文環境中的才情揮灑至盡,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了。他竭盡力氣體驗周遭,除此,他沒有別的可說可寫。

 

錢鍾書夫婦,在哪兒呆再久,也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還是中國心。”不是他們保持有力,而是無力於接受新異的。他們的照片,任何時候的,都是道地的中國識很多字的人的樣子。

 

林徽因,很洋氣。她的照片說明,她的心是向著中國之外的。張愛玲酷愛旗袍,林徽因短衫短裙,向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他們的文章。

 

魯迅的文章,審美趣味是東洋的,行文的格局,《古文觀止》罩不住。

 

胡蘭成的文章,是全然的中國智慧,是金聖歎型。他說希臘羅馬等,則不過是為證明禪是一枝花。《今生今世》是牆內玫瑰,《人間喜劇》才是普世都覺得有滋有味的巴黎風情。

 

張愛玲的《小團圓》等,是世界文學。但張愛玲的三觀,是中國的。但這中國抽離得比賽珍珠的《大地》還厲害,其間的愛恨情仇由此廣大,使她的文學變成帶有族裔特征而不為時代特征拘束的《十日談》《追憶似水年華》一般的文學。

 

能用英文寫作並還能在英文詞典中發現錯誤的錢鍾書,所有的外部經曆一概被他醬成在中國本土混好吃好喝過體麵生活的資本。《管錐編》,是他的襟懷展覽,裏麵存放的不少是傳統文化的雜碎,甚至下水。其考證的繁瑣,此周作人的叨茶叨土特產還要煩人。

 

林徽因的審美趣味是西式的,說不上很深,但所向明確。她的文章沒有多少讀頭,但有讀了不多,不讀也不少的清爽。不像徐誌摩,粘糊,糾纏,不清不楚的。

 

 

總之,要中國人明白,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中國的,和中國之外的沒多大關係,不容易。

 

讓自己活得不中國人一點,比給中國帶來點新東西,更近切。

 

近來,海外旅遊環境正常化了,因為大陸大媽大伯團不見了,中國不見了。這是不是再次說:沒了中國,就沒了中國,啥也不耽誤。這大概也是中國之於世界的實際情況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向晚平 回複 悄悄話 悟點是觸通的,就個人有限閱讀了解而言,一樣讚賞你對周作人,錢,林,徐的評價。但因從未讀過胡的文章,張雖名氣很大也讀得很少,不便附議以免誤會。
奇文宜分享,連回複收藏並將轉發幾個朋友,順稟。
姚順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向晚平' 的評論 : 謝謝! 這樣的議論多不為理解,。百十年來, 救亡圖存如洗腦劑,,中國人全被洗掉得透透的。魯迅張愛玲不在其中,讀他們讀到深處,覺得他們很孤獨。自己悟到這一點,也會覺得很孤單。
向晚平 回複 悄悄話 是讀到便覺不可不讀,不讀不知遺憾的好文章。特別同意對魯迅的評價,與錢理群,陳丹青各成一家。
“要中國人明白,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中國的,和中國之外的沒多大關係”,不容易尤可說,不可理喻更痛心。
不會在熱點加跟帖,加到這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