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 “為人民服務”,既可讀成“為人民,服務”,(這務是職務);也可句讀為“為(第二聲)人民,服務”(勞務,義務…)。這難道還有

(2023-02-20 09:40:54) 下一個

 

 

在計劃經濟下,也不可能有思想和學術的自由。思想的國有化,正是工業國有化的伴隨物。哈耶克指出,極權國家集中控製宣傳,一切宣傳工具都被用來朝一個方向影響所有的人,隔絕外界,沒有任何其他聲音,天長日久,任何人都難免受其影響。民主國家雖也有眾多宣傳機構,但它們相互獨立、互相競爭、目標各異、聲音多元,二者截然不同。極權的宣傳技巧之一,就是仍然使用舊字眼,但換上新的意義,如自由、民主、真理等;其次,則是控製一切信息來源,實施資訊壟斷,決定一則新聞是否發布的唯一標準,看其是否會影響國民對政權的忠誠;第三,是嚴厲壓製不同見解。如此,在沒有任何不同聲音的環境下,人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逐漸萎縮,在長期單一的壟斷的聲音的灌輸下,統治者的思想就成了全體國民的思想,統治者的目標也就成了全體國民的目標,這一現象擴展至一切精神領域:科學、法律、曆史、文學……

 

議:思想國有化。譬如:

 

見到聽到吃到,什麽什麽到都下句話就是“要是放在國內”;蘇格拉底與孔子比較,中西智慧比較….. ;為什麽不出科學大師,多少多少年來,中國對科學貢獻幾乎是零;中西醫優劣之辯…. 

 

胡蘭成是漢奸,司馬南也是,董卿當然是……. 

 

逢中必反和必讚,池子被禁引發的議論種種…..

 

原因尋找:

 

是因為消息來源單一,從小到大隻能讀到兩報一刊所致?互聯網來了,chat gpt 來了,見識到了多少堪稱私人的東西?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也會成為一種難移的秉性。“左牽黃,右擎蒼”的結束語是“西北望,射天狼”,蘇軾的大腦迥路早國有化了。《論語》,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呢?魯迅,胡蘭成,莫言呢?不都是成份不一的國有化產品?

 

不是因為“國有”才這樣的,而是因為隻有國才這樣的。以為。

 

見識過的例外是張愛玲的“吵死了”。但至今仍被斥為小器,自私。環顧,回顧,還就小器自私沒國有化。

 

“六王畢,四海一”不僅是秦之偉業,也是這裏每個人大腦的迥路的萬裏長城,從此,“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思想國有化竣工。

 

蘇聯垮,俄羅斯出。東歐變天,回到老歐洲。打倒四人幫,接著鄧派江派共青團派,解放後,接著改開後….. 這牌翻不出“國字臉”之外。

 

漢語,也叫國語。用它要說出個純私家話,真得要天稟異賦。要不然,像王羽佳那樣,香蕉人。年幼就潤了。

 

進華語論壇教會群圈,就走進了思想國有化。覺得。

 

洗碗,水流經手背的感覺;下筆落墨時的小激動;《狂颶》中有個女人的發形看著覺得尤其的美麗…… 愈益珍惜它們。鈴蘭聽風vivan 篇篇看。人生終極目標已定,開一片自留地,小小的,若能自給自足,不啻人生完美!

 

政治權力與真理劃上等號,真理也就死亡了。《通向奴役的道路》第十章的標題是:為什麽最壞者當權?他駁斥所謂的“現存的極權統治的惡劣,是由該統治者品質造成的,與(極權)製度無關,因而是一樁曆史偶發事件。”本章深入分析在極權社會管理階層上發生的普遍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指出其絕非偶然現象,而是極權社會運行的基本法則,即“精英淘汰製”。

 

第一,低素質的社會大眾。在極權社會中,一個人數眾多、組織嚴密、意識形態統一的團體,往往不是由社會中素質較高的人構成。原因在於,人們的教育水準越高,理智越強,其觀點和趣味就越獨立,也就越多樣化,因而就越不易認同一個統一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係。因此,高度劃一的看法和意誌,勢必降低團體的道德標準。同時,也隻有這樣的群體,才便於獨裁者掌握控製,以達到其政治目標。另外,大多數人是並無自己的堅定信念的,適合成為被灌輸的土壤。

 

議:

 

哈耶克是奧地利人,是共產社會的旁觀者。而他所見識的共產社會的身世,是俄羅斯和老歐洲。共運在那兒不過是打個岔。

 

他定論,皇帝都必然是壞得出蛆的人。他不知道,皇帝壞得出蛆之外,臣民也壞得出蛆的地兒,曾有,現有,正在大陸走向未來。

 

學曆高智商高導致“教育水準越高,理智越強,其觀點和趣味就越獨立,也就越多樣化,因而就越不易認同一個統一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係“的前提是,不在解放後的大陸。改革開放的一個中國特色的成果是:學曆高的比大老粗更壞。

 

知識水準和聰明程度,得事先查查,那知識,尤其是人文知識,是些什麽;聰明如果是馬雲型,聯想老板型,知青型,腦袋國有化是分分鍾的事兒。

 

六四時,目睹了好幾回大學生們的感慨:為這樣的人民這麽幹,值嗎?

 

義和團太平軍的人的素質底料,碰瓷,向救自己的人索賠,這僅是學曆低的人的道德底線?鍾南山院士的底線比這高嗎?全體不吭聲於鐵鏈女的學者作家們沒有碰瓷的風險,可都成了縮頭烏龜。他們的底線和前者,是連接線,不是平行線。

 

 

第二個原因就是,不斷地向群眾灌輸極其簡單又極其粗糙的不需思考的信條。這樣,最壞者將得到一切溫順的和易受騙的人的支持,這些粉絲沒有堅強信念而隻準備接受一個現成的價值體係。隻要“大聲地、喋喋不休地向他們鼓吹這種體係的話”,那些思想模糊、隨波逐流、感情與情緒易衝動的人就會接受他們的體係。

 

議:

 

愈長,愈模糊於朝野界線。譬如,大一統。這原本是純肉食者謀之的事,難道不是幾乎每一個中國韭菜的堅強意誌?

 

“漢奸”,朝野同聲。“日本鬼子”,大江南北,從新華門到鐵嶺,到海外論壇,一個調。

 

總覺得這裏沒有灌輸,隻有交融。

 

倘無魏晉,分得清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沒有辛亥革命那幾十天,蔣家王朝和紅牆之內,區別在哪?

 

中世紀一完,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立即複興。

 

民國一完,來了個什麽東東?

 

這裏沒有體係,隻有“黃皮膚”“中國心”。

 

魯迅說,統治者愚民,老百姓愚君。騙騙嘴,騙日子。茶壇的思想家哲學家正在深究其道。繞啊繞!

 

有不為執政官左右的邏輯,科學,藝術的積攢,才有灌輸,上當受騙,另一個體係。隻有四書五經書香當粉底,隻有孔孟胡適這樣的官員做知識的博導的民族,連受騙,被灌輸的資格都沒有。隻能“道可道非常道不可道也”地騙騙你,騙騙我,騙騙任何年代的新一輩。

 

第三個原因是,不斷地煽動仇恨。最壞者都是訓練有素的政治煽動家,他們利用忌妒等大眾心理,強調“我們”與“他們”間的鴻溝,劃分“敵我”,以凝聚自己的團體,故他們易於成功,這也是壞人易得勢的原因。在德國,成為敵人的是猶太人,一直到財閥階級接替了其地位為止。這和俄國把富農挑選出來當作敵人,同樣是整個運動都以之為基礎的反資本主義的不滿情緒的結果。在德國或奧地利,猶太人曾被視為資本主義的代表人物,因為人民當中廣大階層對經商懷有傳統的厭惡,致使猶太人更容易接近經商這個受歧視的職業。

 

議:

 

需要煽動嗎?

 

揭竿而起說是因為“天下苦秦久矣”。遇見過高速公路上貨車翻車,路兩邊的村民一擁而上地分田分地真忙;見識著,複辟百日了,竟悄無聲息地默認;抓遊行的老人並警示將影響三代…… 這樣的事經曆多了,會覺得,太平軍四伏,義和團身前身後,“就缺陳勝吳廣”。

 

哪次農民起義不是“不是節日的節日,不是過年的過年”?陳勝吳廣,赤眉綠林是帶色的,黃巢則滿城盡帶黃金甲,李自成進城,很儀式;開國大典,理外理來個大party。一個民族,一個德行,一個語言,醬油一味,思想國有化,久了,無聊了,於是就反抗,就鬥爭,就一會兒清零,驀地解封地圖個熱嘈。

 

這大概也可做為這兒上下幾千年的曆史線索捋一捋吧?

 

第四,不擇手段,踐踏道德底線。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是,目的可以使手段正確。因此,“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是合法的。極權社會的一個基本的假定是,如果我們的行為是“為全體謀福利”的,則天下沒有什麽事不可做。其結果,是對一切道德價值的否定。因此,這就是那些肆無忌憚為非作歹的人得以爬上高位的關鍵,也是斯大林能殘酷殺害那麽多同誌、戰友的原因。這就表明,哪裏存在著一個淩駕一切的共同目標,哪裏就沒有任何一般的道德規則的容身之地。

 

議:

 

秦的大一統,就是古已有之的“為了江山,不顧一切”。延續至今:維穩,紅色基因。

 

總覺得,在這兒分不清手段和目的。譬如改革開放。鄧開放,習內卷,是自家人的門戶啟閉,哪有什麽另外的意義可言。是你想多了。

 

爬上高位的不是沒有之一的最壞,這裏全國上下,沒有結束的事業是,你壞,我比你更壞。

 

底線?在這兒是莫大的段子。踩破底線地耍,是這兒的政治史思想史,甚至文學史。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過一個,發展為幹部全殺了不對,隔一個殺一定有遺漏之天下,真有目的手段之分?

 

“為人民服務”,既可讀成“為人民,服務”,(這務是職務);也可句讀為“為(第二聲)人民,服務”(勞務,義務)。這難道還有什麽好說的?!哪個是目的?哪個是手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