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的世界

這是國華對讀過的書, 看過的電視/電影, 聽過的音樂, 訪遊過的地方, 經曆過的事物, 和時事的感想或點評.
個人資料
國華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不容忽視

(2025-07-31 13:29:04) 下一個

美中競爭,知己知彼 (下)

美國的實力和潛力 

無論是宿命論還是必勝論,都得在正視中國大陸不斷擴大的全球影響力的同時,懂得欣賞美國獨特而持久的戰略優勢:其富有彈性的經濟、創新能力、強大的聯盟和開放的社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以美元計算的美國經濟不僅仍大於中國,還大於緊隨其後的三大經濟體的總和(下圖 OMNI360/Instagram),而且有望在2024年和2025年以比其他任何G-7經濟體更快的速度增長。在拜登總統任期內,美國的GDP增長超過中國一倍以上,在全球GDP中的份額接近1990年代的水平。根據榮鼎集團的賴特(Logan Wright)等分析師的觀點,中國大陸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在2021年達到頂峰後,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低於美國。即便是那些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前景不那麽糟糕的觀察人士也同意,中國經濟的增長正在放緩,並將受到結構性挑戰和笨拙的政策製定過程的製約。

美國公司主導著全球市場:截至2024年3月,按市值計算,全球十大公司中有九家是美國公司;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最大的公司騰訊排名第26位。在中國的資本外流不斷增加的同時,美國繼續吸引最多的外國資本。美國每年吸引了全球最多的高技能移民;而中國卻宣能吸引大量外國出生的人才。隨著人工智能革命的加速,美國尤其有條件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和傳播的中心(注: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出現對此有所改變)。根據斯坦福大學全球人工智能實力排名,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人工智能研究、私營部門融資和尖端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等領域都遠遠領先於中國。在過去十年中,美國科技行業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領先於中國,創建的人工智能公司數量是中國的三倍多。2023年,美國公司開發了61個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中國隻有15個,這反映了美國人工智能生態係統的強大。同年,美國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幾乎是中國的9倍,資助了897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成立,遠遠超過中國的122家。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分散的市場驅動方式,而中國目前的治理方式無法效仿。美國相對靈活的監管框架、允許私營企業和學術界自由合作以及吸引人才的能力使其具有優勢。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70%以上的石油需求依賴進口,因此很容易受到全球能源中斷的影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供應鏈瓶頸或地區衝突可能嚴重危及中國的能源安全。相比之下,美國幾乎實現了能源獨立,並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其能源主導地位部分得益於先進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等領域的強大創新,美國利用其優勢塑造全球能源市場並加強其地緣政治影響力。例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擾亂歐洲能源供應後,美國迅速增加了液化天然氣出口,減少了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美元作為世界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地位賦予了美國無與倫比的金融杠杆,盡管它也有缺點。2023年,全球近60%的外匯儲備以美元持有,遠遠超過歐元(約20%)和人民幣(不到3%)(下圖 E.VNEXPRESS)。這給美國帶來了優勢,例如借貸成本更低、管理債務的靈活性更大以及實施製裁的能力。不可否認,美元的全球地位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成本,例如持續的貿易逆差和製造業壓力(當它使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時)。但美國所遭遇的大多數問題都是北京希望擁有的:它正在積極推廣美元的替代品,並推出了一種數字貨幣,試圖削弱美國將其金融體係武器化的能力。

確實,中國對航空母艦、隱形潛艇和人工智能驅動係統的投資正在重塑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平衡,並為美國在那裏的軍事態勢創造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作戰環境。北京的國防工業基地目前已大規模生產第五代戰鬥機、高超音速武器和先進的導彈係統。其反介入/區域拒止 (A2/AD) 能力的發展反映了其戰略重點是限製美國軍隊在西太平洋的行動自由。然而,盡管取得了這些進步,中國軍隊也麵臨著嚴重的障礙 -  可能會損害其作戰效率和戰備狀態的腐敗問題;缺乏實戰經驗,這意味著它不確定它能否在現代戰爭的壓力下執行複雜的行動(* 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戰證明這一點不成立)。此外,中國領海內或附近的任何衝突都可能對其經濟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因為中國大陸經濟嚴重依賴海上貿易和與周邊地區的貿易。相比之下,美國軍方在全球範圍內投射力量的能力仍然無與倫比,這得益於豐富的作戰經驗、龐大的聯盟網絡和駐紮在世界各地的前沿部署部隊。

美國民主製度的分散性,其中重大治理責任仍由州和地方當局承擔,這也是美國的優勢。與中國大陸不同,美國定期的選舉周期和權力的和平移交使公民在對國家的發展軌跡感到不滿時能夠堅持變革。盡管美國必須緊急應對極端兩極分化和製度侵蝕對其民主規範的諸多威脅,但它仍然擁有自由媒體、獨立立法機構和透明法律體係對總統權力的嚴格製約。或許美國最重要的優勢,也是中國大陸尚無法與美國相匹敵的力量倍增器,就是美國的全球聯盟體係。美國與北約以及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太平洋地區的親密條約盟友的夥伴關係,使其能夠在自然災害、技術競爭和敵對野心麵前形成統一戰線。這些聯盟不僅僅是象征性的。它們能夠進行實時協調,使美國能夠在遠離海岸的地方預先部署軍隊,從而增強其軍事效力和戰備能力。超級大國是一個能夠在世界各個角落投射武力和發揮影響力的國家。美國符合這一定義。中國不具備,至少目前還不具備這一能力。

虛假天花板

必須記住,北京最大的勝利往往是在美國忽視或不努力的情況下取得的。以5G電信為例:中國以極快的速度開發和部署了下一代無線網絡,壟斷了非洲、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的市場。這並不是因為美國缺乏競爭能力,而是因為它在國內替代方案上的投資速度很慢,不願意調動資源以中國的速度擴大國家戰略。中國在量子通信和衛星網絡方麵取得的快速進步,凸顯了中國優先在技術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程度,而美國在這方麵則反應遲鈍且不夠努力。中國取得的成功得益於政府補貼、積極的產業政策以及對關鍵原材料的單一關注,而這是要付出高昂的地緣政治和環境代價的。中國政府對特定戰略領域的高度關注,使其注意力和資源從那些可推動長期經濟增長的項目上轉移開來,例如改革社會保障網和促進國內消費。

值此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困難之際,美國政策製定者必須在美國表現強勁的領域進行大量投資,增加對研發和尖端產業的資助,通過有針對性的移民改革吸引全球人才,加強與亞洲和歐洲的聯盟,重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如果美國領導人繼續對中國大陸崛起感到焦慮,而不是采取這些關鍵措施,華盛頓的戰略優勢可能會迅速消失。不可否認,美國正麵臨來自中國大陸的嚴峻挑戰(下圖 NEWS.AZ)。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仍然擁有非凡的力量 - 其民主製度具有獨特的更新能力(下圖 VISUAL CAPITALIST/Wiki)。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幾十年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的決定性特征。但是,盡管中國大陸的集中治理可能會在某些關鍵領域取得快速進展,但其成果卻是脆弱的。美國真正的危險可能不在於新對手的勢不可擋的崛起,而在於它自己不願意承認和利用自己無與倫比的潛力。

* 裘德·布蘭切特 (Jude Blanchette) 現為蘭德公司唐中國研究中心主任(Distinguished Tang Chair in China Research at the RAND Corporation)和中國研究主席,著有《中國的新紅衛兵:激進主義的回歸和毛澤東的重生》(China’s New Red Guards: The Return of Radicalism and the Rebirth of Mao Zedong)一書。

* 瑞安·哈斯 (Ryan Hass) 現任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約翰·桑頓中國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主任和陳福和塞西莉亞·顧燕青台灣研究(Cecilia Yen Koo Chair in Taiwan Studies)主席,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主任(2013-2017)。

參考資料

Blanchette, J. and Hass, R. (2025). Know your rival, know yourself. FOREIGN AFFAIRS. 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know-your-rival-know-yourself-chin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lackjack2000 回複 悄悄話 拜登執政四年,美國名義GDP增長8.2萬億,增長35%,創下人類曆史上的奇跡。問題是這個增長是靠高通脹和增加了10萬億美元的國債換來的,底層人民困苦不堪,所以用選票把民主黨選下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