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的媽71歲生日時,她邀請幾位親朋好友到餐館為她慶生,點餐時媽媽盯著菜單茫然不知所措,李瑩沒多想就幫她點好。
媽年輕時身材苗條,衣著搭配光鮮亮麗,談吐舉止優雅,喜歡和女友逛街喝茶打小牌,對做家務不上心,經常丟三落四,顧此失彼,好在爸是家務能手,一家人習慣了這種格局,可惜爸在媽七十歲時心梗過世,征得先生同意,李瑩把媽接來一起住。
媽的脾氣突然的變得怪異,為丁點小事大發脾氣到尖聲高叫;經常蓬頭垢麵在廚房和臥房之間走來走去一天,直到李瑩下班才發現媽一天都沒吃飯;有幾次媽說出去和朋友喝咖啡,卻接到警察的電話讓去領人。李瑩感覺事態嚴重,約了醫生對媽做了各種測試,結論是失智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思維到行為日益進入更嚴重狀況,基本離不開人照顧。
李瑩向先生和盤托出媽的病況,提出辭去工作以便在家陪伴媽,先生思考了一下說:沒問題,隻是請不別要求我圍著你們轉,先生一直是長不大的孩子,結婚時的條件是不要孩子,性格孤僻安靜自私摳門,生活上除了將薪水一半交給李瑩,其他的一切基本依賴李瑩。
十幾年下來李瑩眼看著媽的記性從忘性造成的丟三落四,到魂不守舍地分不清白天黑夜滿屋子瞎轉悠,一會尖叫情緒失控,一會又自言自語地嘟囔。李瑩的先生被搞得煩透了,發話讓李瑩給她媽另找住處。
正當李瑩左右為難時,媽走樓梯一腳踏空摔個滿臉開花和加上多處骨折,被送進醫院治了兩星期,然後醫生和社工告訴李瑩:老太太的骨折靠時間養著會有些許恢複,但失智的狀況會從糟糕到更糟糕。醫生建議老人轉去療養院(Nursing Home),那裏有專業護理設施,為有複雜醫療需求或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 24/7 醫療護理和監督。根據醫療保險的付費狀況,先對老人進行幾周的康複治療,然後看看是否需要長期護理。
根據社工的推薦,李瑩參觀了三家護理療養院,選中其中一家可提供中餐,樓道裏尿騷味最輕的這家。這裏有300個床位,華人住戶約30位,比鄰相處,成為一個獨特的小社區。療養院稱呼居住者為居民,不是 “病人” ,盡管入住者多為高齡,而且有各種身心嚴重疾病,像李瑩媽媽這種失智者幾乎占一半。
入住居民頭三個月大多進行康複治療,如果能恢複基本正常自理生活者可離開,否則變成長期護理療養,當然醫保類型的付費和個人付費需要被落實。
李瑩的媽入住時全天躺著,行動無法自理,帶著尿布完成大小便,因為得不到護工及時更換,經常搞得床單濕漉漉,滿屋子臭烘烘,李瑩生氣地多次抗議不見效,和其他家屬交流後發現大家的狀態不相上下,護工和病人比例失調, 為此一些家庭雇傭私人護工,以保障病痛中的家人得到必要的照顧,如此一來護工出現的次數更有限,成為惡性循環。
療養院失智居民有兩種:一是有限的自理和行動者,二是無法自理和行動者。李瑩的媽屬於前一種,可以自己拿起勺子送飯菜到嘴裏,但如果沒人在旁敦促,會吃著吃著就忘記了,無法吃一個完整餐。幾次李瑩早餐9點到療養院,發現媽一直在昏睡,早餐被送進屋,又被完整端走,李瑩叫醒媽,看著她糊塗的睡眼好痛心。
家裏還有一攤事需要李瑩忙,所以她隻能選擇陪同媽媽吃午飯,時不時從家裏帶些食物給媽媽改善夥食。媽媽的晚餐是和所有失智居民坐在一起吃,那裏有幾位護工給不能自理的喂飯,同時經常對李瑩媽這樣的給與一些提醒催促,李瑩媽經常把湯或者粥灑得滿身都是,護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遇上晚班負責人的護工,會幫她換上睡袍,否則老太太就穿著髒衣服到下一天。
家屬們經常在過道裏聊幾句,最多聊的是:當我們老得行動不便,無法自理時,我們的孩子們能像我們這樣孝敬父母嗎?如果必須住進這種療養院,真是生不如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