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文化馬克思主義已深入美國文化骨髓-政經類讀書筆記(二)

(2019-09-27 17:13:26) 下一個

原標題是:“始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已深入美國文化骨髓”,太長又不醒目。之所以去了解法蘭克福學派,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對美國大學成為進步左派的發源地,被政治正確窒息了言論自由而深感困惑。瀏覽網絡,發現一種說法,“法蘭克福學派”被植根到美國東部藤校,尤以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為甚。於是,開動搜索,才驚覺始於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已深入美國文化骨髓。在為期50年的時間裏,我們結束了冷戰,但知識分子精英們卻係統地,巧妙地將文化馬克思主義轉化成美國文化主流。在不知不覺中,徹底顛覆了美國社會:破壞了傳統,家庭紐帶,宗教信仰等等,已將50年代同質的美國重鑄為當今分裂,充滿敵意的國家。

摘要:

  • 文化馬克思主義(Culture Marxism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理論與馬克思思想的融合。用大眾心理學的媒介控製人類思想,將抵抗者置於心理上的鐵籠中,完全否定對文化馬克思主義的抵抗,可以使人們熱愛奴役。今天,它通常被稱為政治正確”- Political Correctness.
  • 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贏得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他們強調了道德相對主義質疑一切”(“ moral relativism “and the “question everything”),批評西方文化的每個支柱,包括家庭,民主,普通法,言論自由等,希望這些支柱在壓力下崩潰,成為60年代反文化的時代精神。
  • 在美國,文化馬克思主義為美國有歐洲血統(白人)男性貼上威權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認為是父權製家庭的產物加以詆毀。引領著1960年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 如黑人權力,女權主義,同性戀權利,性解放等等,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傳播到大眾主流。反對萬事萬物的傳統,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如野火一般席卷了美國大學。
  • 通過受害者聯盟(Coalition of Victims,如當今的激進組織,包括女權主義者團體,極端主義的環境組織,所謂民權運動,反警察協會,國際主義者的團體,自由派教派等團體的通力合作,建立統一的陣線,破壞西方古老的猶太-基督教文化,割裂分化人群,造成思想混亂,秩序崩潰,解構社會,為最終走向極權主義鋪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如果歐洲爆發戰爭,工人階級將與資產階級抗衡,並引發共產主義革命。結果卻是1914年戰爭爆發時,無產階級沒有發動革命,而是穿上製服,開始戰爭:群眾並沒有崛起來推翻資本主義;相反,公民為自己的國家而戰。隻有俄羅斯成為共產主義國家。

當時兩個非常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是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和喬治·盧卡奇(Georg  Lukacs)。他們各自得出結論,歐洲工人階級被西方民主和資本主義的成功蒙蔽。他們認為,除非兩者都被摧毀,否則共產主義革命是不可能的。

葛蘭西和盧卡奇都活躍於共產黨,但是他們的生活走的路卻截然不同。

葛蘭西在意大利的墨索裏尼(Mussolini)被判入獄,由於健康狀況不佳,於1937年去世。他是第一個提出以心理學的方式打破人們的傳統,信仰,道德和意誌的人,“可以悄悄地完成並且沒有抵抗的可能”。他推斷,“文明世界已經完全浸透了基督教2000年”,“基於這種宗教的文化隻能從內部瓦解”。

1918年,盧卡奇成為匈牙利布爾什維克的文化部長。在這段時間裏,盧卡奇意識到,如果家庭和性道德觀念受到侵蝕,社會就會崩潰。盧卡奇執行了他題為文化恐怖主義”(Culture Terrorism)的政策,通過鼓勵孩子們嘲笑和拒絕基督教道德的講座來塑造孩子的思想在這些講座中,向孩子們介紹了性行為的圖片,並教唆他們隨意的性行為。曆史再次重演,尤其是深藍州)盧卡奇的計劃激怒了人民,當1919年羅馬尼亞入侵時,他逃離了匈牙利。

法蘭克福學派及文化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盧卡奇來到德國的法蘭克福,遇到了一個年輕富有的馬克思主義者費利克斯·威爾(Felix Weil),由威爾資助,1923年成立了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該研究所以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為藍本,後來被稱為法蘭克福學派。

1930年,法蘭克福學派在Max Horkheimer的帶領下改變策略,開始將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思想與馬克思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由此誕生了文化馬克思主義。

在古典馬克思主義中,世界工人受到統治階級的壓迫。新理論是,社會上每個人在心理上都受到西方文化製度的壓迫。由此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者的工作重點,是打造新的先鋒力量來推動社會變化,而不能僅僅依賴工人階級。

為了達到最終的意識形態顛覆,他們提出了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強調了道德“相對主義”和“質疑一切”,批評西方文化的每個支柱,包括家庭,民主,普通法,言論自由等

通過提倡“消極”批評,指出社會現有信仰體係中的理性矛盾,法蘭克福學派夢想著一個他們能操縱控製規則的烏托邦。“他們的批判理論必須包含強烈的想象,甚至是烏托邦式的張力,並且超越了現實的極限。” “它的宗旨永遠不會受到實驗證據的約束。他們思想的純粹邏輯是無可爭議的”作為學術界今天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先驅,他們指出,“在一個人自身還沒有自治的社會中,無私客觀的科學研究是不可能的...研究者始終是他所想要研究的社會的一分子”。這導致當前對曆史可任意重寫的觀念,和大學的法律,英語文學和人文學科中的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成為時尚。

批判理論拒絕了在現代科學時代的西方文明的主張,即通過實驗證據對理論進行驗證。隻有卓越的頭腦才能通過觀察證據來塑造“真相”。無需對照日常經驗檢驗這些假設

1933年,納粹在德國掌權後,法蘭克福學派成員逃往美國,西方文化的堡壘紐約。1934-5年研究所在哥倫比亞大學複建(1953年回到德國),並在普林斯頓,Brandeis和UC Berkeley紮根。這些文化馬克思主義者中,包括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他在反越戰示威中創造了“做愛,而不是戰爭”(make love, not war)的口號。

美國特色的文化馬克思主義-威權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1934年法蘭克福研究所在哥倫比亞大學重生,開始大量出版刊物和書籍,摧毀西方文化。

首先,大力宣揚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以此瓦解西方文明的每個支柱。60年代代表人物之一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是這樣總結批判理論的:

“因為抗議是針對整個文化體係的,包括現存社會的道德,所以人們可以高談闊論文化革命。有一點是非常肯定的,傳統的革命思想和傳統的革命戰略已經(暴力)過時的。我們必須采取的是對整個係統(西方文明)進行分割和瓦解。”

其次,結合美國國情,給歐洲後裔的男性貼上“威權人格”標簽,聲稱這是父權製家庭的產物。它將美國對性別角色和性行為的傳統觀念重新定義為“偏見”,從而加以批判詆毀。代表人物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 Adorno)寫的《威權主義個性》。

批判和抨擊傳統性別觀念,是為了打破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穩定。在這些文化馬克思主義者看來,“ 父母的家庭權威部分崩潰,也可能會增加下一代接受社會變革的意願。”

由此,他們將社會分為兩個主要群體:壓迫者(男性)和受害者(其他)。他們認為曆史和現實是由控製傳統製度的那些群體塑造的。男人和女人的社會角色是由於“壓迫者”所定義的性別差異。換句話說,性別實際上並不存在,而僅僅是“社會建構”-Gender did not exist in reality, but was merely a “social construct”-這應該是當前sex vs gender觀念的起源,性別分為生物性別和認知性別,以此故意引發社會,家庭的混亂和分裂。

為隨後馬爾庫塞(Marcuse)等所倡導的以女性解放為幌子的反男性(against the masculine gender)戰爭鋪平了道路。

第三,巧妙地將弗洛伊德現代心理學融入到反男性“威權人格”中,通過大眾心理學的媒介控製人類思想,將抵抗者置於心理上的“鐵籠”中,可以使人們“熱愛奴役“,對文化馬克思主義毫無抵抗。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所認定的,與恩格斯相同,就是母權製是”自然社會“中唯一真正的家庭類型(參見恩格斯《家庭,私有財產和國家的起源》)。

為此,他們極力將美國大眾文化轉變成女性主導,Third Force Humanist Psychology的創始人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供了證據,證明可利用改變人格的心理技術,對美國男性的去雄性(emasculation),最終,人類超越了男性氣概和女性氣質,而達到統一普遍的人性“The next step in personal evolution is a transcendence of both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o general humanness.”

第四,建立受害者聯盟

馬爾庫塞(Marcuse)1955年出版了《  愛神與文明》(Eros and Civilization)認為,西方文化天生具有壓迫性,因為它為社會進步放棄了幸福。

該書呼籲“多態性變態”(polymorphous  perversity),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提出了超越傳統規範的性快感思想,對1960年代的性革命產生巨大影響。

馬爾庫塞認為,取代工人階級成為馬克思主義革命的新先鋒隊,是黑人,婦女和同性戀者等少數民族的受害者聯盟

1960年代的社會運動-黑人權力,女權主義,同性戀權利,性解放-是Marcuse將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念傳播到主流最有力的工具。反對一切傳統,法蘭克福學派的理想如野火一般席卷了美國大學。-真是與中國的文革遙相呼應,世界之反傳統潮流浩浩蕩蕩

馬爾庫塞(Marcuse) 於1965年出版了《鎮壓寬容》(Repressive Tolerance),鼓吹容忍所有價值觀和觀念意味著對“正確”觀念的壓製。

馬爾庫塞創造了“解放寬容”(liberating tolerance),呼籲容忍任何來自左派的思想,但要不能容忍來自右派的思想。法蘭克福學派的首要主題之一是對任何觀點(除了它自己的觀點)都完全不寬容。這也是當今政治正確的信徒的基本特征。

用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的話來說,“邏輯並不獨立於內容。”Logic is not independent of content

總結:

  • 法蘭克福學派對美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已將1950年代同質的美國重鑄為當今分裂,充滿敵意的國家。其結果是美國的家庭結構崩析(以黑人為甚),身份政治,激進的女權主義和種族分化盛行。
  • 很難決定今天的文化是否更像奧威爾的《1984》或赫胥黎的《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沒有一個人能夠逆轉民粹主義潮流,美國的政治機構已經完全接受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並通過公共教育而將其推向了美國社會。
  • 進步主義的信徒奧巴馬和希拉裏都是文化馬克思主義者阿林斯基的弟子。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敏感的社會中,社會盛行和情緒感受,已經超越了生物和客觀現實,成為決定對與錯的主要因素。(Social memes and feelings have overtaken biological and objective reality a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right and wrong)
  • 政治正確是一場反對邏輯和理性的戰爭,引用小說《1984》中主人公Winston,一位烏托邦抵抗者的話:”Freedom is the freedom to say that 2+2=4”

 

Postmodernism and Cultural Marxism | Jordan B Peterson,43分鍾的視頻,受益匪淺,還有回複,值得一讀。

 

參考文章和書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Erg 回複 悄悄話 有見地有知識含量的好文!在今天被淺薄文章充斥的文學城上太難得了!
stay@homemom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樣有深度的文章。Jordan Peterson, Douglas Murray, Ben Shapiro and a few others are members of the "intellectual dark web". 如果對科學和宗教這樣的話題感興趣,還可以參考Sam Harris and Jordan Peterson 的四場辯論。Douglas Murray moderated 2 of them.
另外, youtube 上有很多 Jonathan Haidt 研究左派和右派,以及校園受害者心態的視頻。他引用的一個左派標語很搞笑 “Your body may be a temple but mine is an amusement park”,我印象很深。Jonathan Haidt 還總結了美國社會的7個受害者群體,African-Americans, women,LGBT,Latinos, Native American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Muslims.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再加上在學校裏被洗腦的白左們,都是左派的中堅力量。
露得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精辟!解答了我的不少疑問,這正是我將來有空想研究的話題,謝謝分享。我也喜歡看J.B. Peterson的視頻。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saline' 的評論 :
https://youtu.be/q4o9YqRBY9Q 今天的Candace Owens Show.最後一段講到,追求真相,允許試錯可以打破政治正確的禁錮-以追求崇高為目標,不允許人們做任何錯事。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早上剛看了新一期Candace Owens Show, 本期嘉賓是四十歲的英國保守政治作家Douglas Murray,正好講到the madnesses of gender identity in current society. Feminism, LGBT movement, and the force behind that had been very well discussed. He also mentioned the Marxism is one of those forces.
https://youtu.be/q4o9YqRBY9Q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hhhh' 的評論 : 謝支持!左派最拿手的是貼標簽恫嚇。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osaline' 的評論 : 不要畏懼政治正確,敢於亮觀點,不做沉默的大眾。與在校,尤其是上大學的孩子用事實和邏輯交流。正如Peterson 所言,激進左派及思想是經不起事實和邏輯的辯論和推敲的。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loudhk' 的評論 : 博文中已有若幹參考,以下是很多的資料
https://pages.gseis.ucla.edu/faculty/kellner/essays/culturalmarxism.pdf

https://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07/02/cultural_marxism.html

https://en.metapedia.org/wiki/Cultural_Marxism

https://destoryculturalmarxism.blogspot.com/2013/01/what-is-cultural-marxism.html?m=1

https://nationalvanguard.org/2019/02/what-is-cultural-marxism/

尤其是第一篇,曆史淵源比較清晰,從馬恩思想,到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研究,全球文化研究,其基點都立足於Gramsci 和Lukács 的理論,重點轉移到文化傳媒界(電影,電視,高校等)對西方文明和傳統進行批判和攻擊。經濟學上貢獻不如芝加哥學派?它對美國文化的影響更大,特別是長期占據著大學文科類領地,尤以社會學,性別學,教育學等唯甚。60年代和當今占據著主流媒體,80-90年代相對式微。
cloudhk 回複 悄悄話 法蘭克福學派,糾正
cloudhk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觀點我有不同意見,雖然法拉克福學派影響很大,但是美國社會科學界還有分庭抗禮的芝加哥學派,他們各領風騷。而且推崇量化研究的芝加哥學派現在其實影響更大。而且文中把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政治經濟學派,全認成一派也不準確,他們不是一回事,最多算近親。很多看法差別甚至很大。還有文化馬克思主義這個名詞我第一見,希望提供參考文獻。供博主參考。
Rosaline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問題是我們如何麵對,去影響,改變這個狀態?!
ahhhh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左派完全沒有這樣的理論依據和邏輯。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xitian' 的評論 : 謝小西天推薦!
Passerby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有問求解' 的評論 : 是MAGA群組推薦你的好文的 : )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文取心' 的評論 : 謝謝你,我就是從你推薦的安.蘭德的Atlas Shrugged 開始看政經類書籍和文章的。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asserbyY' 的評論 : 是嗎?謝謝Passer的推薦!
PasserbyY 回複 悄悄話 大讚!深刻精辟,求姐真是搞學問的思想家。這個係列的前一篇被時壇置頂,現已有8000+點擊率。
文取心 回複 悄悄話 蘇珊·桑塔格是這種思潮代表人物之一。安·蘭德是抵抗這種思潮的主將。
xiaoxitian 回複 悄悄話 有解發表的都是論文級別的著作,這才是真正的學者,令人敬佩!,
瘋牛說的對:“將來你的這個係列可以結集出版。”
有問求解 回複 悄悄話 謝謝Lucky, 美人,瘋牛,Suting和琳子。重申一下,這是讀書筆記,觀點是作者們的觀察總結,我是翻譯整理,不是原創。認為這些觀點事實一直被主媒掩蓋著,學校將文化馬克思主義美化包裝成Postmodernism ,灌輸給學生。正如J.B. Peterson所言,甚至從Kindergarten 就有意識地洗腦了。Peterson 視頻下第二個comment,就是一位畢業於波士頓大學Social Justice 專業的學生親曆:他/她回到秘魯,親眼看見學校裏灌輸的思想理論在現實中實踐,造成的是社會混亂破敗,人民貧困。
lingzi68 回複 悄悄話 這個是論文集的大作啊
仰慕ing
等我手機充好電 好好拜讀!
madox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值得細讀品味。

問姐,將來你的這個係列可以結集出版。
Suting 回複 悄悄話 (Social memes and feelings have overtaken biological and objective reality a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right and wrong)--精辟! 謝分享!
可人兒真美 回複 悄悄話 愛瑪 好深奧哦 大才女不怕辛苦這麽長的篇幅嗬嗬
lucky101 回複 悄悄話 大學者啊!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