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他鄉明月|生活】第135期 人生初舞台:《夢斷紅樓》

(2024-06-13 15:47:22) 下一個

【他鄉明月|生活】第135期 人生初舞台:《夢斷紅樓》

嗨,聽到我聲音的親人和朋友,你好嗎?我是三小姐曉鸝。

 

我上期節目不是說最近忙嗎?是真的。不說別的,光是合唱團的事就占掉了很多時間。首先是一周的訓練就要占掉兩個晚上,然後我又參加了一個演出,周六要額外再增加一次排練,排練的地方還在南邊的弗吉尼亞州那邊,就又占掉了一個下午。平常在家裏還得自己練練要表演的歌和學的舞什麽的,時間真不太夠用。幸好剛過去的這個周六我們的演出結束了,終於可以空閑一點了。所以,我今兒就跟你聊一聊這場演出的事。

 

之所以要聊這件事,是因為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登台表演,賣票的那種,還挺感慨的就。當然小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在台上跑龍套就不算了,那時候我是連一句台詞都沒有的!我們的這場演出叫《夢斷紅樓》,你一聽就知道這是基於《紅樓夢》的故事,集歌、舞、戲曲、朗誦、小品、和器樂於一體的一台大型歌舞晚會。中間沒有休息,整整兩個小時,前前後後有21個節目。舞蹈就有好幾個,有傳統的扇子舞、旗袍舞什麽的。有一個叫翎子舞(翎子就是京劇裏麵武將帽子上別的那種翎子,我們當地叫野雞翎子),那個舞特別有民族舞的特點。印象很深。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跳的獨舞!那個小女孩才11歲,從7歲開始學芭蕾,基本功特別紮實。但那天她跳的不是芭蕾舞,是民族舞,叫《媚》,嫵媚的媚。穿著大紅的肚兜兜,和粉色的長裙,手裏拿著一把大紅的團扇,腰身軟得像絲帶一樣,跳起來真的是又天真又嫵媚,特別好!她跳完以後真的是掌聲雷動啊!那天陪她去的有她的芭蕾老師,我一看就覺得麵熟,想了半天突然想起:哎呀,她不是當年我家孩子學芭蕾時候的老師嗎?!這都是十年以前的事了,她居然也還記得我家倆姑娘。沒想到今兒在這兒碰上了。很可惜我家姑娘上了中學以後就再也不跳舞了。哎,對了,那天還有一個水袖舞也特別好,真正讓我理解了“長袖善舞”四個字的字麵意思。真的是表演得那叫一個行雲流水,一揮手一轉身,一拋一收都很有章法。我猜她在家也沒少花功夫練。至少在後台侯台的時候,我還看見她一個人躲在走道裏在練呢。

 

我剛開始說了,這台晚會叫《夢斷紅樓》。但晚會的第一階段是以“永恒的愛情”為主題的八個節目,和《紅樓夢》沒有直接關係。它有兩個舞蹈,京劇片段《四月晴和》是講林衝——就是逼上梁山的林衝——和他娘子當時的美好的感情,獨唱是刀郎的新歌《花妖》,二重唱是電視劇《家》的主題曲《那時的月兒》,三重是唱童安格的《耶利亞女郎》,朗誦是徐誌摩的《再別康橋》,還有大提琴重奏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第二階段才是以“一朝入紅樓,終身夢不醒”為主題的和《紅樓夢》相關十三個節目。當然都是圍繞著《紅樓夢》的來選的。比如說京劇就是《黛玉葬花》的折子,越劇是著名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那場戲,和寫林黛玉結局的《黛玉焚稿》那一場。其他還有的,比如圍繞寶黛兩人的舞蹈《讀西廂》和小品《好了歌》。我特別喜歡越劇的《黛玉焚稿》。雖然我聽不懂越劇,但演員的聲音很美,唱腔婉轉淒涼,表演也特別入戲,真的是催人淚下。她的扮相也特別好。彩排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跑去問她,看她能不能有時間去我學校表演。到了正式演出的那天,加上燈光和道具就更好了。對了,那場戲裏用來當道具的那張很古典的木榻,和用來當火盆的中國風格的瓷盆,都是總導演她自己家的收藏,為了那天的演出專門搬過來的。你別說,和那場戲的風格還特別搭!你去文稿裏看照片就知道了。

 

要說《紅樓夢》的改編,不管是戲劇、電影、還是電視,我是一直覺得還是86年的電視劇是最好的!尤其是它的音樂,更是無人能及。我相信,不管過去多少年,王立平老先生寫的紅樓組曲都是難以超越的天花板級的音樂。所以在這台晚會上,當然也就是以電視劇的插曲為主線,不管是《紅樓序曲》還是大合唱《葬花吟》,還有其他的什麽以寶黛為主的《枉凝眉》《紅豆曲》,還有寫香菱的《歎香菱》,和寫晴雯的《雯晴歌》,寫王熙鳳的《聰明累》都唱到了。當然形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合唱,有的是男聲小合唱,有的是女聲小合唱,還有獨唱、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

 

我參加的是合唱,有三個節目:《紅樓序曲》《晴雯歌》和《葬花吟》。按說,這些歌早在當年看《紅樓夢》電視劇的時候就聽熟了,是可以隨口哼哼的那種。但真正排起來才發現沒那麽容易。我們的指揮馬國富馬老師要求很高的!當然,人家是專業的麽!他以前是南京市歌舞團團長,是交響樂團的專業指揮。他精神特別好,完全看不出已經是八十的人了!這次演出從大合唱到小合唱,每一次排練都他都從頭跟到尾,太厲害了!太不容易了!雖然我們合唱團的人基本上都是業餘的,但他還是按專業的要求來要求我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給我們扣細節。比如說:開口第一句“花謝花飛飛滿天”就要用氣聲,要輕柔婉轉;但“花開易見落難尋”一句也是要氣聲,就要求聲音是飽滿高昂的;到了“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就要有音頭,要有力量。相對的,有些地方就要似斷似續,要有彈性。我不知道你怎麽唱歌?但我自己平常瞎哼哼的時候是不管換氣、強弱、和情感表達的。我的意思是說不會特意去管這些東西,就憑自己的直覺瞎唱,當然也用不著和別的聲部配合。但是你要到了大合唱就得樣樣兼顧。對我來說,別的都是可以學的,但有兩件事費了老鼻子的勁了。一個是升4我唱不準,一個是氣不夠長!尤其是氣不夠長,每次唱到“花開易見落難尋”和“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氣就不夠用,常常在不能換氣的地方迫不得已地換氣,或者勉強撐到最後音就裂了,特別難受。沒辦法,指揮要求就要一口氣唱完,我就隻能自己一遍一遍地練。然後我就找到了一個練氣特別好的時間,就是開車去上下班的路上。真的,反正開著車什麽都做不了,我就趁機練深呼吸。從最開始的時候我一口氣隻能堅持10秒,慢慢到20秒30秒,到了現在我最好的記錄是54秒。所以,到了最後演出的時候,我也終於可以把那兩句一口氣唱下去了。這就是我參加這個演出在歌唱方麵最大的收獲!

 

當然,除了唱歌的時候氣息比以前長了些,還有很多其他的收獲。首先就是認識了很多人。這次的演出是“春光好藝術表演中心”主辦和主演,是由大華府同鄉會協辦的。參加演出的有好幾個團體的幾十個業餘愛好者,當然她們還特邀了專業的獨唱、大提琴、和鋼琴。這段時間大家常常在一起排練,很多人混來混去就都臉熟了。大家也互相幫忙什麽的。我是第一次參加演出,家裏沒有任何化妝的東西,臨時跑去買了幾樣,自己又不懂,結果買的東西還不太好用。多虧我們合唱團的大明帶了化妝包,粉底、眼影、眉筆、腮紅什麽的一應俱全,顏色還特別適合東方人的皮膚,就直接拿來用了。真得好好謝謝她。當然,有了化妝品就我自己的水平還是根本沒法給自己化妝的。所以那時候,Helen特別熱心地出手幫忙。她很有經驗,一層一層有條不紊地來畫,很快就搞定了。我真的很感謝她,因為那之前我們還都不認識呢,沒說過話!幸虧有了她,要不然畫個眉毛塗個口紅就算是化了妝的我,還不定要怎麽搞呢!

 

不過,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親身體會了觀眾看不到的後台。真的,當我們自己作為一名觀眾的時候,看到的都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節目,是舞台上的光鮮亮麗。觀眾是完全不能想象舞台背後的雜亂、辛苦、和努力的。你看,這台節目從七點半到九點半,說起來隻有兩個小時。彩排的時候就不說了,光是正式演出的當天,工作人員中午就得到場。因為要布置舞台布景,要調試燈光,要測試音響和話筒,要搭建合唱的階梯等等等等。參演的人也得兩點就要到場,化妝、走台、彩排,忙了個一塌糊塗,連晚飯也隻有20分鍾的時間。後台上一直有人出出進進,忙忙碌碌。有的人在補妝,有的人在換衣服,有的人見縫插針地在背詞,有的人在練水袖、練走步、練手勢、練動作什麽的。你不時就會聽到催台的人在喊:快,大合唱上台了!下一個準備!其實,除了後台,就是舞台上也有很多觀眾看不到的情景。比如說正式演出,大紅的幕布前麵,獨唱演員在唱《枉凝眉》。幕布後麵,我們大家就匆匆忙忙現搭合唱的台子,然後搬電子琴的搬電子琴,搬凳子的搬凳子,找樂譜的找樂譜,找架子的找架子,還有擺話筒的架子,舞蹈隊也得提前起造型什麽的。因為時間有限,就特別緊張。尤其到了最後一分鍾,眼看著獨唱就要結束了,跳舞的還差一個人衣服沒換好。但是又怕催台的聲音被觀眾聽到,總導演就自己跑到後台去催。看到倆人在大幕拉開前最後幾秒跑回自己的位置,我的那一口氣也提到了嗓子眼上。

 

還有一件事是我沒有料想到的,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沒有辦法下場去看這場演出的。就隻能都在後台聽,或者在兩邊的側幕瞄一眼。因為是賣票的。我們倒是直接買了票的,但是你想一下,你要是去看,因為一會兒就要上台一會兒就要上台,你出出進進就會很影響別人看節目。所以,所有的演員都是不能下場去看節目的。也就是說,我們忙忙碌碌了好幾個月,就隻能從別人口裏知道這場演出的效果是什麽樣子,我們自己是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的。這一點我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我一直以為參加演出的人才能看的更好。誰知道恰恰相反。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我們可以去看,大家都是顧不上的。因為很多人都身兼數職,忙裏忙外。比如說總導演韓維,自己就是唱歌的主力,參演了好幾個節目。其他人也是,有的是又唱歌又報幕;有的既有二重唱、合唱、又有朗誦;有的唱完歌趕緊換裝去跳舞,跳完舞又趕著換裝去唱歌;有的既在合唱團又負責晚會的宣傳和報道;有的既是策劃又是演員,既有小合唱又有大合唱;有的上一秒還戴著耳機在舞台上指揮,下一秒放下耳機往台上一站就去唱合唱。總之每個人都為了這場演出盡心盡力。就算是這樣,能順利地完成演出也真的太不容易了!古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這場就真的遇到了意外的變化!怎麽回事呢?是這樣的。我們的演出,原本很早就安排好了的演出場地。但是就在演出前兩個多星期臨時被告知場地不能用了!你知道那時候海報、宣傳報道全都發出去了,甚至票都賣了。那怎麽辦呢?總導演隻好臨時找人換場地,重新印票賣票。好在沒有耽誤演出的日期。但是,就在演出當天也還出了幺蛾子:新換的學校不容許節目組用他們的鋼琴。他們的鋼琴就在舞台側麵放著,但是就是不可以用,沒得商量。無可奈何之下,節目組隻好臨時搬了一架電子琴來代替鋼琴。幸好彈琴的人是專業的,就算臨時換了琴也沒掉鏈子。其實就是在演出過程中也是有意外的,我記得有一個節目,演賈寶玉的演員頭頂的假發跳著跳著就掉了,又沒有時間重新戴一遍。她很厲害,她居然沒有慌亂,硬是跟著節奏和跳林黛玉的人得配合很默契,順利地跳完了一支舞。說實話,我特別佩服她。換了我,早不知道慌成什麽樣了。她那樣的定力,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演出能練出來的吧我想。真太厲害了!你看,這場演出能順利地成功地完成,前前後後不知道花了多少人的時間、精力和努力呢!

 

你知道“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一句老話了。但說實話,沒有參加過演出的人,比如我,其實以前是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的。這次我雖然隻參加了大合唱,但多多少少對這句話有了切身的體會。以後看別的演出的時候,我一定會更多一些欣賞的態度而不是挑剔吧?畢竟,上過台才知道,在台上能順利地完成演出是多麽不容易。這也算是一種新的收獲吧。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總有新的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讓你感動和感悟,也能夠去體會到新的樂趣。

 

你呢?在你已經熟悉的生活軌跡上,你發現了新的樂趣嗎?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嗎?希望在評論區看到你的留言呀。好,最後還是要謝謝你的支持、陪伴、和聆聽。生活總有新的感悟和快樂,那咱們也下期節目再見。拜拜。

圖一:獨舞《媚》
圖二:越劇《黛玉焚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