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小外婆的灶披間

(2021-04-24 17:10:05) 下一個

上次回上海,還是一年多前。記得我在冬日的陰雲下穿過淮海中路,拐進位於陝西南路的一條弄堂,來到一間石庫門房子。進門就驚歎一聲:“啊,我小外婆的灶披間不複舊貌了!”再一想,更為傷感,不僅因為房子蔽舊,而小外婆也離開我了。

小外婆是我對於奶奶的弟媳的稱呼。我奶奶因為自己母親性格懦弱,毫無決斷,就從小當家,把兩個弟弟撫養大。她的小弟弟跟她特別親,小外婆還是我奶奶事先相看過的。小外公從小天資聰穎,從學徒做起,在一家民族資本企業工作直至南京分部經理。那時我奶奶正值中年喪夫,帶著我父親孤兒寡母過日子艱難,也得到他不少資助,兩家人往來一向親密。

1949年兵荒馬亂的時候,小外公思前想後,覺得故土難離,沒有去香港。他取出了積蓄中的30根小黃魚(金條),頂下了上這處新石庫門房產,帶著全家定居,希望就此安頓下來。

小外婆雖然是個主中饋的家庭婦女,但是出身富家,見識頗廣。她的愛好是為家裏的人烹飪美食,平時做得一手好菜。如果去某個飯店吃到新式菜肴,還會向大廚請教秘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剛剛搬入新居,她就翻修了一下廚房,就是上海話所謂的“灶披間”。她采用了西式的多孔煤氣灶,加大了炒菜的火力。添置了全套中西餐烹飪用具,放在新裝修的櫥櫃裏。最後,她花大手筆叫師傅安裝了一個烤箱,可以做西式糕點。她家的灶披間在他們那個小社區裏當時真的是數一數二的。

很快,左鄰右舍都知道,“陳家姆媽來得會弄小菜。”她不僅將自己家的四個兒女養得白白胖胖,好像洋娃娃,而且慷慨大方,經常贈送好吃的點心給鄰居和朋友。五十年代我爸爸從無錫去上海讀書,在徐家匯附近的交通大學住宿,星期天經常到他們家,改善一下夥食。

九十年代,我亦在上海求學,雖然離小外婆家路途不近,但是每逢周末就會去她家,幫助我表弟補習英語,而小外婆總是在灶披間裏忙碌一上午,做出一桌豐盛的飯菜。記得每次上菜,一張骨牌桌放得滿滿當當,全家坐在一起大快朵頤--包括小外公、表叔表嬸和我的嬢嬢--上海人所謂姑姑(表姑)。

小外婆有兩個家鄉菜是絕活--水晶蝦仁和響油鱔糊。開始我對於一年四季能吃到口感新鮮的蝦仁非常好奇,她耐心給我解釋--在價格不算貴的季節可以多買一些個頭不大的活蝦,現剝蝦仁,然後用淡鹽水冰凍。吃時自然解凍,用生粉稍揉,然後在清水下抓捏,這樣做出的蝦仁特別彈牙可口。而響油鱔糊是無錫的叫法,上海人一般就叫清炒鱔絲。小外婆的鱔絲做得比飯店裏的還要入味,但是並不油膩。我有時站在灶旁,看她這個菜出鍋,撒上蒜末、蔥末和胡椒粉,然後淋上一小匙熱油,那“刺啦”一聲仿佛是一首樂曲的最後一個音符,餘味無窮。她每次做菜,手腳利索,動作敏捷,而且特別協調,就像一個出色的指揮家。而更讓人佩服的是,她會做那麽多菜,全靠好記性,從來不看菜譜,但是每個菜都做的有模有樣,從未失手。全家的吃喝都是她一手操持,冬天時候,灶披間裏熱氣騰騰,連上麵嬢嬢住的亭子間都暖熱了。

去小外婆家經常給我驚喜。有時她會張羅:“吃西餐咯!”於是餐桌上有牛尾做的羅宋湯和上海特有的土豆色拉(加西火腿、青豆和雞蛋丁),主菜是麵包糠裹著的香炸箬鰨魚。我在讀了《周作人日記》後才知道這名字怎樣寫。後來到了美國,大致知道就是sole一類的比目魚。

小外婆的灶披間並不是一直這麽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在運動中,她也無法安心廚藝。家裏曾經給挖地三尺,小外公畢生的積蓄,70根小黃魚統統被廠裏造反派卷走。我的一位表舅受了驚嚇,精神失常,進了醫院。另一位不幸得了絕症,高中就去世了。在他們給抄家後,我媽媽去看望小外婆,隻見她坐在灶披間中,四周空空蕩蕩。她眼淚汪汪地對我媽媽說:“這下家裏連隔夜米都沒有了。” 所幸的是鄰居們一個都沒有出來看熱鬧--“陳家作孽啊”,他們同情不已。

我在小外婆家常來常往時,他們已經是劫後餘生。小外公給我表弟--唯一的孫輩--起了個名字“暢鳴”,表示小輩終於能自由地說話了。可是他總是如此沉默寡言,在灶披間裏,一個人聽著廣播裏的股票行情,興許是懷念以前在商場上的雄風吧?而小外婆還是那樣風風火火,樂於助人。鄰居“小新疆”父母是知青,來上海讀書,借宿舅舅家,小外婆常常塞給他這樣那樣好吃的點心。左鄰右舍來了去,去了來,換了一撥又一撥,但是大家情誼不變,而維係的紐帶,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小外婆的好手藝。

最後一次品嚐到小外婆的佳饌,已經不是她親手操作的了。小外婆因為骨刺,行動不便,她坐在灶披間裏,指揮我嬢嬢,一步步地做出了上海的特色菜丁蹄。她的丁蹄和一般紅燒蹄髈不同的是,加入的大量冬筍和香菇吸透了肉汁,特別鮮美,而蹄髈因為有素菜就不膩了。她交給我時,特特囑咐:“是要冷了切成薄片吃的,熱了就成一團油膩的肉了!”我帶回婆婆家,小姑子說遠勝她上次在楓涇鎮買到的當地特產。

時光流轉,小外婆家的廚房現在搭在了天井裏,操勺的成了我的那位表弟,另一位大廚,兼攝影師。而我在美國也有了自己的小廚房,甚至有人戲稱我是“半個大廚”。我常常想複製小外婆的菜式,總是得其法而不得其神。表弟也是,做的菜多是西式甜點,或者中西結合的公務餐,而原來的灶披間除了一個大水槽,就被棄用了。我慢慢坐在表弟為我做好的一桌菜前,倒了一杯葡萄酒,向嬢嬢和他舉杯:“來,為往日小外婆的灶披間給我們帶來的美食和親情幹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人、景、情融匯在一起,讓人感動。讓人欣慰的是,表弟和你興許能把小外婆的味道留下來,傳下去。
zhu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的評論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1/c_128452651.htm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好高興又見Zhuc妙筆好文。《小外婆的灶披間》濃濃的上海人家的親情美食,當然還有真實的曆史。。麵包糠裹著的香炸箬(nia,或 N+Ya 拚在一起讀,上海話讀音)鰨魚更是引起了口舌的記憶。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讀後抹淚,記憶永生!謝謝????
我胖我的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人物活靈活現了。小外婆在廚下操作那幾句,靈!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 回複 悄悄話 上海解放初已經接通煤氣了?
cxyz 回複 悄悄話 很溫馨很有煙火氣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