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初春的炸雞--給盈盈交作業

(2020-04-03 18:22:56) 下一個

昨天做了幾個炸雞腿,用的是文學城私房小菜盈盈的方子,沒有一滴油,烤箱版。因為沒有semolina粉,我用了全麥粉代替,還是皮脆肉香。在朋友圈裏一曬,喜歡的人不少,還有幾個人問我要菜譜,我給了他們鏈接。有人說,裹粉聽上去複雜,單身做菜的為了做一個菜買三四種粉似乎點太奢侈。有人問,如果沒有玉米粉(我的理解是cornmeal),怎麽辦呢?我說,大概皮不會太脆吧?所以我貼在私房小菜論壇上請盈盈回答一下。

中國現在的孩子童年裏都有一個肯德基爺爺,但是我在中學裏才聽說。母親去北京出差,一位同事的妹妹帶她去前門附近吃了肯德基,她回來給我們描述了一番,覺得是很有趣的經曆,但是母親還補充了一句:“開開洋葷而已,好吃是沒有啥好吃。”這位阿姨人非常好,我在北京實習的時候還去她家拜訪過,她和先生都是外交部的一秘,但是沒有一點兒架子。可惜90年代末在美國出差遭遇車禍殉職了。

我的家鄉90年代流行德克士炸雞,據說比肯德基好吃,皮脆汁多。曾經有同學叫我去那兒聚會,我是那種不報告母親不外食的乖乖女,錯過了美食體驗。

我第一次吃麥當勞記得非常清楚,是95年秋天在北京的王府井,因為難得自己一個人點餐。但是第一次吃肯德基居然沒有記憶了,可見後者的潛移默化和平民化,似乎隨便就吃了。有一次形象還比較深,我那時的閨蜜,現在的小姑不知道為什麽原因給我敲竹杠,在四川北路的肯德基請我吃香辣雞翅和香辣雞腿漢堡。一頓肯德基賺了個現在疼她的嫂子,挺劃算的啊。

曾經讀到過一篇泛讀的文章,說老年人其實不排斥快餐,這個看人。我媽媽對於洋快餐就無感,但是我公公婆婆挺喜歡吃肯德基的香辣雞腿漢堡和必勝客的比薩餅的,後者我擅長烹飪中餐的小外婆就說:“洋大餅有什麽好吃?”那篇文章裏還把肯德基的配菜諷刺了一番,我小姑卻說:“土豆泥裏麵的汁水很鮮啊!”想來感恩節的gravy也會是她的大愛。

到了美國,發現肯德基在中國的本土化真的是它成功的原因。我先生一個同事的兒子來美國吃了肯德基,一口咬定“不正宗”。可見中國胃還是喜歡“扁尖老鴨煲”“老北京雞肉卷”等老外聞所未聞的菜式。我偶爾吃幾次,覺得不合脾胃。

我在伯克利讀書的時候,一位朋友做了一檔廣播報道,冠以Roscoe's Chicken and Waffles,我才知道炸雞算得南方的特色。不過那時已經沒有什麽特別的興致吃炸雞了,就聽幾個朋友說了一下它的曆史。後來在電視劇《神探阿蒙 Monk》阿蒙會母校伯克利同學聚會那一集裏,有個多年不見的校友非拉著他去吃這家炸雞店--當然不是因為炸雞好吃。

在一部Hallmark的電影裏,看到西部開發的婦女一隻活雞開膛破肚,大卸八塊,然後裹上麵糊,扔進大油鍋,炸得金黃透亮,不禁感歎真的是“豪放派”炸雞啊!

最近看的《綠皮書》裏,兩位男主經過肯塔基也不忘吃炸雞,那位下層的白人司機看上去吃得津津有味,真的是“finger licking good”。

對了,肯德基的中文翻譯也不錯,什麽“吮指原味雞”“嫩牛五方”。以前那個We do chicken right的搞笑翻譯當不得真。在疫情泛濫,封門一月的時候有這樣的炸雞和其他我搜刮了菜譜照做的美食吃,先生覺得很有口福。雖然不是初雪而是初春,啤酒和美食也是幸福的代名詞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