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有夢書當枕

從上海到西雅圖,從新聞采訪到中文教育,唯一不變的是對文學的熱愛。愛讀中英文好書,愛聽古典音樂,愛看驚心動魄的影視劇,愛美食,愛烹飪,這一切都融入筆端,和同人切磋。
正文

如果有一天我們老無所依

(2020-03-07 21:10:38) 下一個

我順著荒墩亂石間一條蜿蜒小徑,獨自回村;近村能看到樹叢裏閃出燈光。但有燈光處,隻有我一個床位,隻有帳子裏狹小的一席地——一個孤寂的歸宿,不是我的家。因此我常記起曾見一幅畫裏,一個老者背負行囊,拄著拐杖,由山坡下一條小路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墳墓;自己仿佛也就是如此。
--楊絳《幹校六記》

星期六的早晨一般是懶懶散散,等著餓了一夜的Cody來叫我們起床。今天卻精神抖擻,一早起來參加華大的培訓。

除了幾位主持人,其他發言人和參加者都通過Zoom開會了。很順利,大家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更讓我高興的是我看到了華大東亞語言文學係輔助我獲得中文執教資格的Zev Handel教授。當初我們係裏聯係他的時候,他很繁忙,讓我自學,還有點兒擔心我的進度。後來一聊,居然都是伯克利的校友,我就在他讀的係裏打過工,我們還有共同認識的朋友,他對我的水平信心倍增。終於我順利地通過了他那門什麽“四聲等韻”之類如天書般的課,成了華盛頓大學教育係第一個除了拿到英語語言藝術以外附加中文執教資格的畢業生。後來公司送我去華大修日語,那位助教一聽說Handel教授,頓時一臉崇拜的表情,用日語中的“偉人”來形容他。我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了自己生命中遇到了這樣的神人。

課後我刷了一下新聞,不妙。華盛頓確診已達107人,短短一個星期就是家鄉無錫的近兩倍了。其中死亡16人,大半在我們家附近的長青醫院。而那個Life Care Center養老院更處在風尖浪口。

我剛剛加入了一個社交媒體上Kirkland和Woodinville的居民社團,一位和我關係很好的鄰居一手爆料,貼出了這個養老院給媒體的聲明。從它的形式和內容來看,應該都是真實的。

??這個養老院2月19號有120名居民,從那時起有54名被轉到醫院。至今有26人去世,其中15人死在醫院裏(13人死於新冠病毒),11人死在養老院(還沒測)。現在院中有63名老人,6名被感染,收到45個測試盒,結果還沒有出來。至於護工等工作人員,有180個,其中70人有新冠病毒的症狀,不再上班了。

據說(這個不是官方消息),這個機構有位員工2月份從韓國回來沒有自我隔離,立即上班,結果就悲催了。現在被隔離在養老院中的老人情況又如何呢?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看出來:

一位家屬收到了養老院噓寒問暖的電話,說她的親人吃得下,睡得著,一切都好。她登時怒懟:醫院好幾個小時前就通知她老人去世啦!

一位家屬哭訴在疾病流行時,老人們給蒙在鼓裏,什麽都不知道。現在給關在房裏,沒有基本的服務。員工有防護設備,他們沒有。有時晚餐吃半個甜薯,真是可憐見的。

還有一位家屬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他母親想入院救治,一直得不到治療。等到4點進了醫院,6點就去世了。

難聽一點說,這個老人院就是本地的武漢,給封了以後等這些老弱者都傳上,然後很多人不得不自生自滅。

這讓我想到了西方的養老和中國很不一樣。中國人以前都是養兒防老,當然老人也會給小孩子做家務,甚至補貼買房。而西方人一般家長不給孩子出大學學費,而孩子也覺得沒有義務養老。在美國法律中,是沒有“遺棄老人,不盡贍養義務”的罪的。

我在讀新聞的時候,曾經采訪過老人院。第一次去的是一個不錯的老年公寓,正逢聖誕,老人們在化裝舞會,抽獎聯歡,看上去頗為其樂融融。在負責人的介紹下,我認識了兩位老人--她認為一位叫Sunshine的中國老人一定和我聊得來,結果她說台山話,不懂普通話或者英語,跟我雞同鴨講。我好奇地問她怎麽入籍五十年的,她笑說:God bless!據負責人說,她就會這幾句,有別的老人給她做翻譯。一位老人叫Jan Francisco,本來不是這個名兒。因為她退休後去旅遊,很多人知道她名叫Jan,來自San Francisco,就這樣叫她。正好她跟老公離婚多年,厭惡自己的夫姓,幹脆改了,倒也朗朗上口。搞笑的是,我們成了朋友後她給我打電話,英語不靈光的上海室友跟我說:“有個叫金魚的人從舊金山給你打電話。”在我們那兒傳為笑談。

我和Jan成了忘年交,也常常拜訪她的老年公寓。我會帶唐人街的點心給她,她也會烤很好吃的西點招待我。後來她帶我去一個學生派對,是學生公寓和老年公寓結對子,獻愛心的。正好那幾個也是伯克利的大學生,我們都很開心。Jan開朗樂觀,有很多有趣的人生經曆跟我分享。

轉眼暑假過去,我從華府實習回來,積攢了一筆小財,想請Jan去吃她最喜歡的廣東點心。她非常高興,在電話裏一口答應。結果我去了餐廳,一眼看到了她,她居然沒有認出我來!她尷尬地解釋,說把我和另一個小朋友混淆了。一頓飯吃下來,我發現她的反應和口齒都緩慢了下來,暗暗為她擔心。

過了一段時間,我打電話問候她,她說要搬家了,我就幫她把幾樣雜物帶去了新的地方。這個老年公寓明顯不如原來的,我猶猶豫豫不知道怎麽問,她卻傷心地告訴我:她原來的公寓漲價了,她的退休金不夠,還差不到300美金一個月。她有五個兒女,都有體麵的工作,但是當她開口時,沒有一個孩子願意一個月出50多美金。她傷心地說著,流下了眼淚。這個給我很大的震驚,讓我覺得他們的親戚之間不像中國是人倫關係,而是人際關係。雖然以前少了很多交往中的摩擦,但是的確缺乏人情味。

來到西雅圖地區時,我又認識了一位鄰居老太太,關係非常好。她常常說她喜歡我超過兒媳,讓我汗顏。其實兒媳和婆婆天然是情敵,而我則是忘年交的小朋友。這位老人漸漸忘性大,行動不便,情緒化,家人安排她進了西雅圖唐人街的老年公寓,她先生每天去探望她。這個公寓就好像個醫院,甚至是監獄了,人不能進出。我去探望她可以,她來我家要提前一天預約公交小巴,一次50美分。這位本來活潑,愛唱愛動的老人越來越不開心。有段時間我自己生病了,沒顧上去探望她,後來發現她已經不在那個機構了。我給她的兒子去郵件,一直沒有回複。聽說她兒子海歸了,但願把她也接走了。

我看到一位筆名為Alabama的老人回憶他照顧患失憶症的太太的經曆,很讓人感動。而更多的是我知道了一些老年人住的地方的區別。大約說來,我們中國人說的老年公寓,很多人還可以自己開車出去,自己做飯。如果是assisted living,多半老人有自己的房間,但是會需要很多醫護人員的照顧。而nursing home則是到了病重的時期,需要24小時監護了。而這個Life Care Center自己定義為skilled nursing,主要提供醫療方麵的服務,叫老人院不算太合適。

我和先生常常會說到老了怎麽辦。以前婆婆曾經說,美國對老人不錯吧?我先告訴她,需要工作到67歲才能拿全額社會保險金,接著告訴老年醫療計劃Medicare並不給力。她就歎息,心疼我們。婆婆是郵電係統的,醫療保險相當好,但是她還常常說看病難,藥費貴,可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我今天農曆年對先生說:“明年生日,你該吃善存銀發族了。”他怏怏不樂。但是我們的確是老之將至,而這個國家呢?我想起了日本的著名電影《山撙節考》,老人年紀大了,就背到山上去任其自生自滅。真的是no country for old men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zhu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尋歡留香' 的評論 : You are right--the Sogo input matched the wrong phrase. Thank you for detecting it. In my Wechat post, it was corrected.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有新生,就不允許有老去嗎?這世界太可惡。
尋歡留香 回複 悄悄話 是"梄山節考"。老而不死是為賊,千古以來這樣認為。老人不創造財富反而消費社會資源,應該讓老人在綜合評估達不到分數時安樂死,從我做起。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我已經快入土(不,是火化)了,本來都申請到政府資助的老人公寓了,被小女兒罵了一通,退了。小女回中國經商20多年了,我就住在她買的房子裏。所以她罵我:你有地方住,還去跟沒地方住的老人搶公寓!我無言以對。我也想了:去住老人公寓,孩子們就不讓我再開車了,那不是把我40年的功夫都白費了嗎!我現在雖然老了,可是一坐上車,就不像一個快九十的人!因為踩油門、踩刹車,用不著多大力氣。
zhu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山道士' 的評論 : 說得很好!我們沒有子女,所以特別需要未雨綢繆。
茅山道士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養老是要靠自己的,看看周圍的鄰居就很清楚了。用微笑????麵對老去,夫妻可以互助,朋友可以抱團取暖,子女能來看看或幫忙,是溫暖,是幸福。如果不能,要理解,這裏是美國,我們注定要靠自己,包括老去。
湘雨瀟瀟2018 回複 悄悄話 回國不可以。那裏的醫療基本治死。不信可以試一試。
amyktao 回複 悄悄話 老是罪過,能逃避嗎 ?
明秋 回複 悄悄話 唉,走一步看一步吧。如果錢夠,回國也不錯,錢不夠,哪裏都不受待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