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新認識的朋友說到自己的家鄉無錫,他們十有八九會說:“你們的特產無錫排骨--好吃,有名!”真的,到無錫火車站去看看出發的旅客,很多人手中會提著幾盒真空包裝的無錫排骨。
其實我這個土生土長的無錫人,對於這道我們稱之為“肉骨頭”的名產是敬而遠之的。小時候大我十歲的哥哥誆我吃肥肉,我也傻乎乎地在餐桌上大喊:“老胖我要吃的!”結果是吐得天昏地黑,從此肥肉一丁點不沾。而無錫排骨的精髓就在於肥瘦相間,自然不是我的菜。
為了這個習慣,我也多次得罪過人。比如高考後去一位朋友家串門,她家雖然清寒,卻把我當貴客款待,特地去隔壁的三鳳橋肉莊買了一盆剛出爐的無錫排骨。沒想到我敬謝不敏,真的掃了他們的興。
無錫的慎餘肉莊、真正老陸稿薦都出醬排骨,但是最鼎鼎有名的還屬我上麵提到的三鳳橋。它位於無錫市中心,地段好,又是老店,底蘊厚,甚至還有神仙下凡、鳳羽添香的傳說。但是依老無錫的話說,口味一年不如一年。
最早的醬排骨是門售,買回家吃還帶著熱氣,吃口餘香不絕。我先生是上海人,小時候無錫親戚送來的醬排骨都是一早去店裏買的,乘快車帶過去的。排骨裝在硬紙盒子裏,墊著的紙上也浸得油汪汪的,因為沒有經過冷藏,味道也不錯。自從出了真空包裝,銷量大增,但是口味一落千丈。現在全家宴禮盒中的無錫排骨,肉柴味寡,簡直不能入口。
我在海外多年,很少有機會回國。人離開故土時間長了,難免有“秋風蓴鱸”之思。回想起來,很多家鄉菜都在眼前晃悠。被《華爾街日報》誇為“世界上最好吃的桃子”的陽山水蜜桃自然遙不可及,就是肉釀麵筋都因為異鄉水質不同而尋覓不得。思前想後,還是無錫排骨容易山寨。
我在99大華買得小排骨(baby back ribs),不要店家切開,自己順骨縫切成長條。焯水後在Staub鍋中加薑片、蔥結、紹酒、老抽、冰糖、紅曲米燉煮至爛熟,開鍋香氣撲鼻,吃口軟糯,真可謂“肥而不膩”。因為小排骨上沒有多少肥肉,連我都能稍微吃一點。而我那位每次視無錫親戚攜排骨來訪為節日的老公更是喜愛,隻要上桌都風卷殘雲一掃而光。同鄉同學來做客,都說吃到了家鄉之外最好吃的“肉骨頭”。
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裏秀廚藝,我在無錫做一級廚師的表弟給了精準的品評。他說我的排骨色澤和火候都很棒,但是原料用錯了。我用的是彎彎的肋排,而無錫排骨是用三夾精的草排,看上去是直直的。哈,原來歪打正著,草排雖然嫩,但是實在太肥,我是吃不來的,這山寨排骨倒正和了我的心意,並且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標準。
父母來探親時,我專門獻藝,給他們奉上家鄉滋味。吃到我的山寨版無錫排骨時,父親喜笑顏開,讚揚我說:“比三鳳橋的肉骨頭還要好吃!你這個是剛出鍋的,熱氣騰騰,骨酥肉軟--味道好極了。”
及至他們回國,親友來訪,問在美國吃到的什麽東西最好吃,我父親不提阿拉斯加的皇帝蟹,也沒說波士頓的大龍蝦,居然來了這麽個神回複:“我在美國這幾個月,吃到過最好吃的菜是無錫排骨。”
圖片來源:九鯉湖美食
本文首發於《世界日報》副刊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