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記錄生活,借隨筆傳導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外孫外孫女的日常生活 ——夏威夷風情,外孫即興為老師演唱《再見、感謝》歌,外孫和“小女友”、摯友、妹妹合影,等等

(2023-07-26 10:39:10) 下一個

       夏威夷風情:周五是課後班學校安排的“夏威夷風情日”。外孫恰好在夏威夷旅遊期間買了一套夏威夷風情的服裝:短褲短襯衫。淺藍的底色上印著色彩鮮豔的夏威夷植物,地域特征十分明顯,和學校的“夏威夷風情日”活動十分契合。外孫自選這套服裝到學校參加“夏威夷風情日”當然是再合適不過了。果不其然,外孫到學校後老師和同學紛紛對他的服裝大加讚賞。外孫很是得意了一把。這也算是為學校的夏威夷風情日錦上添花了吧。外孫女在夏威夷沒有看中自己喜歡的服裝,所以在“夏威夷風情日”她就挑選了一件自己平日最喜歡穿的彩虹裙。眾所周知,橫跨天際的彩虹為夏威夷增添了無窮的神秘和魅力,外孫女穿著彩虹裙也算展示了“彩虹之州”夏威夷的獨特風情。
      外孫即興為老師演唱《再見、感謝》歌:經過艱難的思想鬥爭,外孫終於鼓足勇氣告訴彈琴老師自己將放棄彈琴課了。在倒數第二節的彈琴課上,師生難免又提到這個話題。老師問外孫還會返回彈琴班上課嗎?外孫肯定地回答:“會的。我在9歲的時候就會回來上彈琴課。”他仿佛擔心老師嫌等到他9歲時間太漫長了,緊接著補充一句:“我現在已經7歲了。”沒有任何征兆地,外孫突然即興為老師激情演唱了一首自創“歌曲”:“Good-bye, thank you, LL, Good-bye, thank you, LL… ” LL是老師的名字。雖然全曲就一句“經典”歌詞,但是外孫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多變的內心律動展示了自己對老師的依依惜別和感謝之情:頭和身體隨內心的節律晃動,手勢不停地變換著。孩子的純真和熱情把老師逗樂了,老師一邊大笑,一邊止不住地誇外孫:“這孩子真可愛!這孩子真可愛!”
      外孫和“小女友”、摯友、妹妹合影:外孫的一個同班同學過生日,周日舉辦生日Party,邀請外孫參加。女兒女婿帶孩子們參加外孫同學的生日Party。令人掃興的是這位“小壽星”當日生病了,胃不太舒服,不想吃東西。是生日蛋糕吃多了嗎?反正我們家的外孫、外孫女對甜甜的生日蛋糕情有獨鍾,食不厭多。不是大人控製,他們可以一直吃下去,直到把生日蛋糕吃完。“小壽星”身體欠佳,倒絲毫未減其他孩子們的興致,他們在Party上吃啊喝啊打鬧聊天,不亦樂乎。外孫和他的摯友一見麵居然摟抱著在地上打滾。在人們的撮弄下,外孫和摯友、妹妹以及他天天掛在嘴邊的“小女友“同框合影。從照片上看,“小女友“長得一般化,不過看上去蠻恬靜的。據外孫說他的這個“小女友”是全年級男生們的“夢中情人”。他媽媽問“為什麽?”外孫回答“她脾氣好。”“你沒有看到?她的前麵劉海看上去都是愛心。她的鼻子長得也像愛心。”我們所有人都無法從“小女友”的前劉海和鼻子尚看到“愛心”,“劉海”就是正常的劉海,“鼻子”也是正常的鼻子。看來“情人眼裏出西施”一點兒不錯,外孫是“情人眼裏出愛心”。他媽媽問他:“你講她是你的女友,她有沒有講過她喜歡你?”外孫不語。我們對此事隻能存疑了。但外孫並不存疑。有一天,外孫拿起妹妹的塑料大鑽戒,說要帶到學校向他心中的“小女友”求婚。媽媽笑著嗬斥他不能做這件事,並且不允許他把鑽戒帶到學校去。他隨即把鑽戒捧在手心,麵對著想象中的“小情人”,嬉皮笑臉地問:“你願意嫁給我嗎?”大家都知道他在“演戲”,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在“演戲”,但是他依舊要把戲演下去。在一片嘻哈聲中,妹妹用堅定的語氣代對方回答:“NO!”兄妹倆剛才還對罵“笨蛋”呢。不過外孫罵妹妹的聲音大,被媽媽聽到了,受到媽媽的批評。而妹妹罵哥哥的聲音小,媽媽沒有聽到,哥哥不服氣,又向媽媽告妹妹一狀:“她同時也罵我了,聲音小,你沒有聽到!”媽媽隨即也批評了妹妹。這時外孫女大聲說“No”也算出了心中的一口惡氣。外孫結束“求婚表演”,把塑料大鑽戒扔到地上,塑料大鑽戒委屈地在地板上蹦躂了幾下,滾得老遠。
      最搞笑的是照片上外孫的摯友,他天生是脫口秀的未來之星,照片裏的他居然把自己的兩隻黑眼珠都“調度”到鼻梁兩側內眼角,大大的眼眶裏幾乎隻能看到他的眼白,非常搞笑。女兒把這張照片發到朋友圈,戲稱其兒子和摯友、妹妹、“小女友”“同框”,也算是“人生贏家”。
      是的,外孫的確是人生贏家,別的不說,很多同學都喜歡和他交往。周日全家參觀國際動漫展,看到電視裏常常出現的動漫明星、各路大俠、各式裝備以及模仿這些人物、大俠、裝備的數也數不清的可送、可買的大大小小的玩具,孩子們興奮了一整天。這種興奮延續到回家以後、延續到第二天到學校上課。第二天清晨,媽媽送孩子們到學校門口,汽車剛剛停穩,外孫的一個男同學就從馬路對麵喊他:“你好,哥們,昨天在動漫展上我看到你啦!”外孫也對他喊道:“你好,昨天我看到你哥哥,怎麽沒有看到你!”男同學又甩過話來:“哥們,你在哪個區看到我哥哥的?”動漫展遊客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為了方便遊覽參觀,展方特地把區域劃分得非常精細,大大的數字標號特別明顯。外孫立刻報出自己看見同學哥哥的區號,那個男同學像大人一樣一拍自己的大腿,非常懊惱地大吼一聲:“嘿!”似乎感歎自己同在一個區域卻錯失了一次“他鄉遇故知”的良機。
       她嚇他、他嚇她、他們嚇我們:晚飯後,我們正在房間裏休息,突然傳來外孫邊往樓梯上跑邊揪心的呼救聲:“Da——ddy——!妹妹摔倒了——!”“Da——ddy!妹妹摔倒了——!”同時車庫裏傳來外孫女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當時孩子的媽媽就在車庫裏整理東西,她隻是一轉身想去開車庫的門,未料到調皮的女兒就從一個並不太高的器具上滑落到地板上。正在吸塵的爸爸聽到兒子的呼叫,慌慌張張地一邊衝向車庫一邊問“What happened?” “What happened?”我也衝進車庫。
       隻看到外孫女已經被她媽媽抱在懷裏,哭聲中夾雜著她對哥哥的不滿:“哥哥吼我,他嚇我。哥哥吼我,他嚇我。哥哥吼我,他嚇我。…”卻並沒有述說哪兒疼。直覺告訴我外孫女沒有受傷。我問女兒發生了什麽,她回答:“我也沒有看到,正在問她摔到哪兒了。還沒有問出頭緒呢。”根據哭訴聲,她隻是被哥哥揪心的呼救聲嚇著了,其實哥哥是先被她摔倒嚇壞了。現在外孫女反而誤解哥哥,以為哥哥是在告自己的狀。而我們又被外孫的呼救聲和外孫女的哭聲嚇著了。
      她媽媽一再向她解釋,哥哥是關心她,並不是吼她。而我則再三向外孫女解釋,哥哥是被她摔倒嚇壞了,趕快喊爸爸來幫忙的。後來我向外孫女模仿她哥喊 “妹妹摔倒了!妹妹摔倒了!”外孫女撲哧一聲笑了。
      關上電視兩個孩子像泄了氣的皮球:兩個孩子早晨喜歡邊看電視邊吃早餐,電視看了許多,早餐卻沒吃多少。  
       有時候爸媽把電視機關掉,要求孩子們先吃早餐,吃完早餐再看電視。剛才還活力四射、有說有笑、滿臉生輝的孩子們立刻像泄了氣的皮球:外孫女耷拉著頭、苦著臉斜依著沙發後背坐在地板上,平時會說話的大眼睛暗淡無光。跟她說話也不搭理。我想把她抱起來讓姥爺看看她這個時候沮喪的表情。平時最喜歡別人抱的她這時對我和她媽媽的抱都很抗拒。而如果她不願意讓我們抱,她會想方設法往下墜,我們很難把她抱起來。我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還是她媽媽硬是憑借一股蠻勁把她從地板上抱起來讓正在鍛煉的姥爺欣賞欣賞沒有電視便失去光彩的外孫女是個什麽模樣。
       再說關上電視以後的外孫,臉自然也是一副苦瓜臉。後來人家索性“躺平”了,是真正地“躺平”,而且采取一種沮喪的“躺平”姿勢:臉朝下俯臥“躺平”在沙發上。
一大早,他們的媽媽不會允許他們“躺平”的。隨著催促聲,孩子們坐到餐桌邊,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早餐。既然不吃完早餐不能看電視,索性就快吃早餐早點看電視,這時候吃飯往往也囫圇吞棗“偷工減料”。
但是一句“我吃飽了”,堵住了大人剛剛張開想責備孩子們的嘴。
      外孫女不聽老師的話:傍晚,女兒把孩子們接回家,氣呼呼地說:“老師寫了妹妹不聽話的紙條子。”我問:“怎麽不聽話呢?”女兒回答:“反正就是不聽話,老師說什麽都不聽。亂動玩具,讓步步緊跟著老師,她就是不跟。還抽了很多衛生紙,把便池都堵了。”媽媽、爸爸分別對她進行思想教育,當然還有懲罰措施:當天晚上不允許看電視。第二天不允許選電視節目,哥哥選什麽節目,她就看什麽節目。現在,不允許看電視是最嚴厲的懲罰措施了。我建議:“問問她為什麽不聽老師的話?是看人家學校小,瞧不起人家?”女兒說:“問不出頭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