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一猶太諺語由於米蘭·昆德拉在領取亞路撒冷文學獎的演講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聽起來很有深度,似乎是在說人類的思考結果在上帝麵前總是錯的。但這樣的理解其實有邏輯上的悖論,因為這句話本身不正是人類思考的結果?想來上帝對這句話也是要發笑的,如果是笑這句話不對,那人類的思考在上帝麵前就並不愚蠢,所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話本身就不對。
當然小說家是不會太在意邏輯上的文字遊戲,根據米蘭·昆德拉的演講內容,他真正想要說的是:如果人類自認為真理已經被找到,而失去了懷疑與反思自我的精神,上帝就發笑。也就是說上帝嘲笑的不是人類思考的結論是否接近真理,而是人類對自己思考結論的那種自以為是的態度。真正的文學,藝術與科學的意義不應該是為了迎合大眾而存在,也不是為了政治服務,而是為了讓人類保持懷疑和反思的精神而存在。
孔子說“四十不惑”。其實怎麽可能不惑?“不惑”並不是真的明白了真理,而是自以為人生閱曆足夠豐富,已經明白了真理,而失去了懷疑和反思的動力,思想開始僵化了。這就是為什麽越是年齡大的人,越難以改變思想觀念,他(她)要為自己這一輩子的信念辯護,來維持自己的正確,無視這個世界已經改變的事實。從這個角度說,死亡真的是上帝對所有生物最偉大的設計,讓世界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