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討論過中國式教育的特點:
1. 不鼓勵問為什麽要做,強調人與人個體的比較(見中國人在比較中體會快感)
2. 對於uncomfortable的情況強調“忍”,而不是be vulnerable地公開表達(見亞洲的“忍” vs 西方的be vulnerable)
這樣的教育隻教會了中國人如何在不平等人際關係中,而不是在平等人際關係中,處理問題和矛盾。為了在比較中讓自己保持快樂,我們很自然地會使用反駁(就是給自己找理由)這種方法,而不是反思(因為會讓我們痛苦)。這極大地限製了中華民族對其他民族優點的學習和借鑒。
這樣的特點在西方工作的華裔身上有充分體現。
1. 華裔不太多會思考討論為什麽要做,如何讓團隊公平有效的合作這樣的高級問題,而過多專注於具體怎麽做。這就失去了管理上的leadership。
2. 華裔對於一些小的摩擦不善於處理,會暫時“忍”了下來,但怨恨的種子不斷長大,最後爆發,而且華裔隻反駁不反思的特點這時候會明顯展現,這其實對自己image的影響很大,常常被認為性格缺乏包容性和不能傾聽。這就失去了人格魅力上的leadership。
3. 華裔極少和其他族裔交流工作以外的生活,我們自己覺得外語不好,所以隻和華裔聊天,這會給別人一種距離感,別人並不了解你,如何能建立trust。這就失去了人際關係上的leadership。
缺了這些leadership,就隻剩死磕專業能力,拚命工作這一條路了。這也就成了許多華裔專業技術不錯,但不容易獲得提升的主要原因。華裔其實不是看不到,但我們選擇忽略這些,因為那需要反思,反思是痛苦的。
華裔常給自己找的理由是:強調自己專業技術好,但外語不好,所以老板看不到,別人技術很差,但是會說。這樣雖然沒有獲得實際利益,但我們就在比較中又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維持了“自我感覺很好”的快樂。
還有一種安慰自己的理由是:反正我也不想往上爬。從中國的比較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們,幾乎個個都是“官迷”。嘴上說不想,真提拔他(她)的時候,你看他(她)幹不幹。
--------這位說的對,玻璃天花板肯定有別人歧視的因素。所以反AA才那麽重要:防止隱性的歧視變成顯性的歧視。
不過也不能否認華人自身的問題。如果我們關起門來討論,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有則改之。但如果有人在入學,招工或者刑事犯罪方麵歧視或者打擊華人,就應該一致對外反對歧視而把自己的問題先放一放。
種族意識永遠是世界的主流,別看現在社會口號包裝的這麽美好。
並不是華人不會做人,而是留洋的華人是用專業標準被選拔出來的,為人處事上自然弱了一等。相反留在國內的混的風生水起的人就不同了,有領導力的人就很多。
中國不同於印度的是缺乏精英教育,把知識和做人分開了。所以華人知識分子在歐美比印度人遜色。
---------
這可以追到宗教裏,宗教問題其實是在心理最深處追問“人為什麽要做”的。
中國一群瘋狂的傻逼竟然用強力取消了宗教,認定自己已經掌握真理。
從最深處就已經讓人不要問為什麽活著了。把人的靈魂已經弄死了。
---我覺得boss和leadership在心理上有差別,leadership類似中國原來說的主人翁意識,initiative. 有心理自發性。
well said。這點印度人比中國人強很多,他們會從manager的角度考慮問題,華人大都隻從自己個人的利益出發,眼光很狹窄
--------對。華人有心態問題。雖然不能說以單位為家,但是要有為大家,為team謀利益的心態。如果隻看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人能感覺到,不信任被你領導。
我覺得boss和leadership在心理上有差別,leadership類似中國原來說的主人翁意識,initiative. 有心理自發性。
隻不過現在中國是沒有“主人翁意識”了。這跟公有製、專製有關吧。
即使講利益,最少也要先講道理的基礎上吧。取之有道才好啊。整個體係都不讓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