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地軌道衛星時代的來臨

(2018-12-12 20:02:37) 下一個

太空越來越擁擠了。12月3號,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直射天空。此次發射運載了64枚小型衛星,創下了一次性搭載衛星的數量記錄。這些衛星各有用途,包括了從太空雷達到無線電頻率偵測的方方麵麵。其中一枚衛星由藝術家Trevor Paglen設計,不久後將展開長達30米的反光結構,如同人造星體一樣將陽光反射到地球表麵,能夠直接肉眼觀測到。

這些小玩意都是最近的近地軌道衛星,設計成在地球表麵幾百千米處持續運行。獵鷹9號的本次發射即是近地軌道衛星計劃的一次嚐試。SpaceX公司和通信公司OneWeb合作,計劃發射上千顆衛星,而不僅僅是幾百顆。到2027年,這一計劃會讓在軌衛星的數量整整翻一番。

這將極大地影響地上的一切。近地衛星能連接到不通互聯網或負擔不起上網資費的角落。這也將是太空經濟持久的需求增長點。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40年,太空產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至逾1.1萬億美元。其中大半的增長貢獻將會來源於新增的互聯網衛星。

果真如此的話,有三點值得擔心。首先,衛星殘骸是公認的問題。早在1978年,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Kessler)就提出假想,如果近地軌道塞滿了衛星,任何碰撞都可能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摧毀軌道麵上的所有航天器。以他名字命名的“凱斯勒綜合症”深深地印在這些新興衛星公司高管們的腦海中。想象得出,衛星殘骸可能使得整個太空在數十年內無法使用。而衛星碰撞也確實發生過了。2009年,一顆美國衛星和一顆俄羅斯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互相碰撞。撞擊產生了超過一噸的金屬碎片,並以每小時數千公裏的速度環繞地球旋轉。

解決方法也是有的。一種是抓住失控衛星,將其拖入大氣層。另一方法是加強對太空碎片的偵測。美國空軍將在2019年開展“太空柵欄”項目。但技術隻是答案的一部分。需要製定法規來管理近地軌道安全處置舊衛星的問題。根據這一要求,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正在修訂條例。其他國家也應該立即跟進。

第二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信息安全。黑客一旦控製衛星,就可能竊取知識產權、篡改數據流甚至是引發衛星撞擊。而衛星企業對這類擔心還沒有給出方案。但隨著全世界人群逐步依賴太空設施訪問互聯網,解決這個難題迫在眉睫。

前麵兩點擔憂也就引發了第三個問題。如果小小的失誤或網絡攻擊就能引發數億美元損失的一係列嚴重後果,那麽到時候由誰來承擔責任?保險公司正在研究企圖經營大量衛星的企業的計劃。但要充分理解這些風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不用說為保險定價了。

隨著太空越來越商業化,我們麵臨著難以置信的前景:快遞用火箭而不是飛機在幾分鍾內實現全球往返;采礦設備被送往小行星;一批批遊客付費到軌道或更高的地方遊玩。總有一天,我們能想到或想不到的都會實現。但這些項目和近地衛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在太空經濟全麵發展前得到解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