夵園隨筆

從小喜歡寫點東西,飄在異鄉日久,常想提筆,無處可寄。放文學城博客,算是給自己的記憶找個安放處吧。
正文

一首隻有三句的四言絕句

(2018-08-23 10:43:55) 下一個

(前記:昨天開博首篇居然有數千閱讀,大大出乎意料之外,更有數位熱情博友留言鼓勵,深受鼓舞。前幾篇都是抽屜舊文,翻出整理更新較快。存貨用盡,更新肯定會慢很多,望見諒。另: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告知博主刪去!)

大家都喜歡談蘇東坡,除了他獨領風騷的才情,更多的在於他性情灑脫,任性而忠於自我。這篇要談到的這首詩,也算是他任性灑脫的體現。詩雲: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四言絕句特別就在他實際上隻有三句,一四句在字麵上是一模一樣的,夠任性吧?敢如此標新立異,為常人所不敢為,這是相當的蘇東坡了。我偶爾也與人玩笑,我說學作詩詞效法蘇軾容易吧,別人冥思苦想四句你隻要湊夠三句就可以了。

玩笑歸玩笑,這首詩禪意深遠,包含了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後對人生況味的豁達。廬山煙雨浙江潮,表麵上看似寫世間至美之景色,從求不得到得後釋然的心路曆程。實際上美景應該隻是借代而已。蘇軾一生喜歡縱情山水,又屢遭貶謫,從北到南,或主動或被動遊曆過很多的名川大山。所謂見多識廣,廬山煙雨,浙江海潮,固然值得一看,還不至於讓他魂牽夢縈到千般恨不消的地步。而文采風流,他早已獨立潮頭,領袖文壇,驕傲如他恐怕對天下文宗的地位早已卻之不恭了。唯一能讓他至死仍抱憾的恐怕隻有他一直未能施展的政治抱負了吧。

中國古代文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終極追求的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縱觀其一生,立德他愛憎分明,有仁愛之心,上忠君父,下恤黎民;立言他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詩也是領袖兩宋,詞是一代豪放派詞宗;書法亦被尊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寒食帖》更被公推為天下行書第三。唯有立功方麵,居朝堂之高時,陷於黨爭,時運不濟,空有報國之誌,卻無用武之地。處江湖之遠時,雖也盡心竭力,理政牧民,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然而相較他經天緯地的抱負,可以說是大才小用。沒有在權力的中樞運籌帷幄,立不世之功,恐怕才是他一生顛沛流離後仍念念不忘的吧。

這首詩據說是他的小兒子外放某地為官,臨行前他寫的一首詩,不久他就駕鶴西歸,也算是父子間的訣別詩吧。他本來就性情通達,曆經一生宦海浮沉,榮華落寞之後,對死生成敗已經看的比湖光瀲灩的西湖還要通透。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即將開啟仕途的兒子循循善誘:有些東西你輾轉反側,求之不得,其實都不用放在心上。因為得到之後你會發現不過如此而已。人生何嚐不像這廬山煙雨浙江海潮不過是一時一刻的世事浮華。

蘇軾寫給兒子的詩文比起給弟弟蘇轍的詩文來要少的多。現在流傳下來的故事,多是他父親母親甚至他妻子是如何教育影響他的人生軌跡,讓他最終成為一代大儒。而關於他本人如何教育兒子的,線索故事好像不多。大概蘇軾比照自己,知道要成就如他,除了天縱其才,還要有特別的人生境遇。所以他對待自己的兒子們,並沒有過多的期許,始終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有詩為證: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他的兒子們當然不至於愚且魯,但人生的境遇雖不像他這麽跌宕,好像也平順不到哪去,更別提登堂入室,高居廟堂了。

為人父母者皆所望也,其情可憫,其情可憫。某日早飯時分,看著兒子一手拿著饅頭啃的津津有味,突然就想到了這首詩。不管吃饅頭還是吃米飯,終歸他是會長大的,我是該盼他聰明呢還聰明呢?一時有感,模仿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山寨一首詞,算夾帶私貨吧。

放眼望神州,遍地食客賽貔貅。飽食三餐何為首?饅頭!一日之計此中籌。

年少盼王侯,古來富貴險中求。終其一生何所有?無憂!為父當如蘇徐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