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裏,雖為南宋詩壇的四大家之一,卻好像不怎麽如雷貫耳。比起大名鼎鼎的陸遊,雖然他膾炙人口的作品也算不少,但聲名遠沒有陸遊盛。記得小學課本裏有他的一首詩--《小池》,詩曰: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老少皆知,但恐怕很多人都記不起來是楊萬裏寫的。這就是所謂的詩比人出名。
前幾日偶然讀到他的《桂源鋪》,首句“萬山不許一溪奔”,頗有驚豔之感,原來他不隻有泉水無聲的細膩。萬山難阻一溪之奔放,氣勢磅礴,隱隱有雷霆萬鈞之勢。相比較起來,後麵三句就顯得相當平淡,無論詩意氣勢,如山勢之高低,落差明顯。詩曰: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楊萬裏出生於靖康之變後的第二年,生逢國破家亡的亂世,他的作品中自然少不了針砭時弊,憂國憂民之作,然如前文提及的《小池》這般小清新的作品亦不在少數。另一首大家較為熟悉的就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安》,詩曰: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雖是白描,卻是觀察入微,給人很強的畫麵感。僅僅讀這些詩句,很難想象作者身處烽火連天,金戈鐵馬的跌宕之世。或許時移物換,隻是帝王將相沉浮的潮流。對於他這種與當權者格格不入之人和普通百姓,在嚴酷曆史洪流中有幸依然能找到安生立命的夾縫,讓注定飄零的命運得到些許的平靜與安寧。可以春看蜻蜓立小荷,夏持小扇撲流螢,秋臥天階觀群星,冬飲雪夜酒一杯。
楊萬裏應該是平靜而從容的,在他幾十年的生命裏僅詩就作了兩萬多首。我們在今天和平富足的環境中生活,還有多少人能提筆記下如此多生命的感動。時代的洪流推著我們不由自主的向未知的方向激流勇進,你還能記起上一次被深深感動的時刻嗎?比起楊萬裏,反倒對於我們,時光更像那萬山難阻的溪流,直奔大海,一去不返了。
由此觀之,詩意的靈魂來自生命的最深處,與人融為一體,與人生境遇無光。權勢,金錢乃至容貌都會隨時間雨打風吹去,唯有這詩意的品格和衝動,曆久彌堅,越是失魂落魄,它就越是蠢蠢欲動,噴薄而出。一如三州故地窮困潦倒的蘇子瞻,一如伶仃洋裏國破家亡的文天祥,一如菜市口上身死神滅的譚嗣同。
回到這首《桂源鋪》,多理解為寓意時勢潮流不可阻擋,任何阻擋的妄想,都如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徒勞無功。在我看來,這或許也是詩人對自己人生境遇的自況。前半生憂國憂民中跌宕起伏,後半生歸隱田園裏恬靜自然。兩者兼而有之吧。單純從行詩論文來看,首句傾瀉而下,後三句轉而停滯,文氣沒有一以貫之,不能有淋漓盡致之感。鬥膽狗尾續貂,自覺更得首句之妙:
萬山不許一溪奔,勢有高低自然存。百折千轉渾不怕,滯礙無阻向海魂。
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喜歡這句話:詩歌的靈魂來自生命的最深處。
會跟讀。謝謝分享!